一、含有古詩詩句的作文
北方。冬日。弦月。霓虹。第一場雪開始飄散。
一個人坐在一簾雪霧的背后,聽雪落的聲音。飄墜的枯葉很快被積雪掩蓋,如同一粒微塵瞬間消失,隨同我的記憶,一起沉淪。
似乎每一年的冬天都是這樣度過,蜷縮在自己溫暖的小屋,點一盞裊裊的燈,聽著音樂,啜著熱氣騰騰的茶,讀著喜歡的書,看著窗外滑過的風霜雨雪,一年一年,周而復始。我愿就這樣棲息在自己的城堡中,靜靜地看歲月年華,如水流逝。不知歲月的痕跡,是否已掛上了我的臉,是否已刻在了我的心頭。我知道終有一天,我的眼睛不再如雪花般清澈。多年后的一場大雪,是否會記取當年那個雪幕后的女子,曾經的過往,如雪的心事。
抬眼望路上的行人,個個腳步匆匆。冬至還未到,此刻的寒冷尚不算刺骨,想必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路上,看那些將落未落的殘葉飄搖欲墜,會感到稍許的凄涼,會頓覺家的溫暖,會不由自主加快了腳步。又想起了那句古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想到這,便不由得想笑,不是笑別人,而是自己。終日坐在屋中胡思亂想,真實與虛幻已模糊得分辨不清,許多情景明明從未經歷過,也永難實現,卻又不可名狀地熟悉與驚悸。仿若心中生出了翅膀,穿越時空,飄飄蕩蕩,替我飛過了一程又一程。原來想象也可以如此真實,也可以如此荒唐。
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把情感收藏起來,讓回憶留下空白,忘了曾經擁有的過去,永遠永遠不再說愛……喜歡這些淳淳的老歌,只言片語便解盡所有的憂愁。當年飄渺的諾言,能實現的會有幾句?不得而知,也無力證明。只是知道它再也帶不來絲毫的興奮或是暈眩,便如夜空中綻放的煙花,美麗屬于她只有一瞬,狂風吹散,繁華落幕,一切歸于空無。
月色雪影搖窗而入,灑在窗畔桌前,灑上我的額頭,沁潤我的靈魂。指尖再度飛舞,傾訴她的寂寞。不過是一場游戲一場夢,只是這樣的游戲規則無常,這樣的夢,看得到彼岸,卻無法泅渡。這場戲很精彩,該上演的時候上演,該落幕的時候落幕。這場游戲很無奈,從清晰到模糊,從春花到秋露。如風一縷,雪一幕,隨意沉浮,不知方向如何,不知終點何處。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匆匆》讓我嘆息不已,原來一切注定匆匆,窮我一生,也無法追逐。
二、含詩詞的作文,700字 語言要優美,還要帶詩句,最好700字
生活需要大度
回憶洞庭盛況,不由想起了一副對聯“八百里洞庭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臺”望著眼前那廣袤蒼茫的景象,我的心仿佛也開始向遠處無限的蔓延……
——題記
大度如水。
水,運載萬物生靈,亦可容納萬物,而數萬年深居地下,不卑不亢,不怒不傲。
一顆大度的心亦是如此。
穿越歷史長河,帶你回到東漢末年,去領略一位真正的大度賢才——諸葛亮。
他曾在歷史上抹下了濃重的一筆,這位智者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走出茅廬,心懷“救天下萬民與水火之中”的使命,踏上征途。
曾記否,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中,孔明定下決策——連吳抗曹。而當時的兵馬總督周瑜嫉賢妒能,對他百般加害,但為了蜀國的大業,他沒有說什么,依舊是獻妙計,借東風,雖然在戰役中,周瑜是總指揮,在兩軍陣前叱詫風云,但是,坐在中軍帳中,凝神靜思的諸葛孔明才是真正的英雄!
再看孔明與龐統,司馬徽(水鏡先生)曾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足見兩人的智謀相當。而不同的是,孔明一心為國,而龐統卻一心為功,正因如此,孔明得以成大業,而龐統慘死落鳳坡。哎!惜哉!痛哉!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卻因一心求功名而葬送了性命。
曾有那么一副對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無人敢彈。現在想來,敢為此事者,必是孔明,他的心可以包容天地,故何懼天之寬,地之廣耶?
不過世事萬物都有他的兩面性,大度亦是如此,生活不能沒有大度,但也不能一味的大度!
這,也和水一樣。
雖然水的大度令人敬畏,但是卻換來了人類的莫不重視,與無盡的摧殘。
行文至此,耳邊想起了曾經在南京大屠殺中死去的三十萬同胞那歇斯底里的吶喊,但是,那早已成為往事,我們中華兒女以超乎常人想象的大度胸懷包容了他們,但現在卻有一部分以小泉純一郎為首的右翼分子,肆無忌憚的參拜靖國神社,并且明目張膽的修改教科書,否認當年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可以以大度包容那些有良知的日本人,而對這些人性泯滅的人我們絕不能仁慈,而是應為捍衛祖國尊嚴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人生短短幾十載,縱橫江湖又十年。仔細想想,這是很短暫的。然而爭了一世,奔了一生,到頭來,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相比之下,何不學學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眉善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拋下一切功名利祿,世事紛雜,唯留一身浩然正氣,胸懷報國志,腳下起清風,縱覽天下闊,盡在心中存!
自己刪選一下就可以了
三、帶有古詩的作文
“沙沙沙!沙沙沙!”又下雨了。
雨紛紛揚揚的,輕如牛毛,細如絲線,如塵似霧,從天空飄落下來。那雨輕輕地落在樹枝上,樹枝上的嫩芽鉆出了可愛的小腦袋,睜開美麗的小眼睛,好奇地望著周圍的一切。
雨悄悄地落在草地上,草兒頑強地掀開了壓在它身上的泥土,努力地鉆了出來。它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呵欠,開始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
小草這兒一堆,那兒一簇,給大地披上了一層綠衣裳。草叢中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有黃的油菜花、紅的玫瑰花、紫的三角梅、白的郁金香,它們競相開放,爭奇斗艷。
幾只燕子從空中嘰嘰喳喳地飛過,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真美啊!” 可這樣的雨中美景,卻吸引不了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的目光。他們來去匆匆,個個心事重重。
行人中,有的扛著掃把,帶著祭品,去掃祖墓,想起去世的親人,心情十分悲痛;有的背井離鄉,外出謀生,前途未卜,心情壓抑;有的正走在投靠親友的路上,前景不明,更是心煩意亂。他們頭上頂著陰郁的天空,心情在小雨的浸潤中顯得更加沉重了。
行人中,一個書生模樣的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杜牧。他身材偏瘦,皮膚白凈,戴著斗笠,背著行囊,步履艱難。
杜牧臉色憔悴,眉頭緊鎖著,形成了“川”字,一邊走,一邊還搖頭嘆息著什么。他已經趕了好幾天的路了,加上這“天公不作美”,陰雨綿綿,到處迷迷蒙蒙,更使他情緒低落。
此時此刻,他的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口渴得喉嚨像要冒煙。他多么想找個地方歇歇腳,吃口熱飯,填飽肚子,再喝上幾口老酒,解解渴,暖暖身子,然后好好地睡上一覺,該有多爽啊。
然而這人生地不熟的,叫他往哪兒找酒家啊。 忽然,從遠處傳來一陣清脆悠揚的笛聲。
那聲音是那樣清脆、悅耳。杜牧的精神不由為之一振。
他抬起頭來,放眼望去,只見迎面走來一只黃牛,黃牛背上坐著一個牧童。他大約十一二歲,黑里透紅的小臉上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顯出了幾分機靈、幾分可愛、幾分淘氣。
杜牧心想:有牧童就有村莊,有村莊就有酒家,對了,我何不向他打聽一下?他想到這里,走向前去,很有禮貌地問:“小兄弟,請問這兒有酒家嗎?”牧童看見了他,點了點頭,笑了一笑,向他扮了一個鬼臉,拿著笛子往身后的方向指了指,意思是:往前走,就有酒家了。杜牧明白了,他連忙謝過牧童,打起精神,加快腳步,往前走去。
果然,不久,一個村子在雨霧中若隱若現,那兒道路兩旁開滿了杏花,幾個酒幌子在隨風飄舞著,好像正向他招手呢……杜牧興奮極了,靈感也隨之而來,一首七言絕句脫口而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四、【帶詩詞的作文600字要散文】
1我喜歡的詩詞風景 周佳琦滾滾波濤,流去的是虛華的渾濁,幽幽薄霧籠罩的是刺目的丑與惡,惟有匆匆流逝的時間長河中,沉淀的才是人生的精華.回想起幾百年前,中華大地上的一位位詩人創作的篇篇不朽的佳作,一句句詩激勵著幾代人的夢想,而最神圣的詩詞中,有著我最喜歡的那道絕美風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那描述了塞外大漠一種怎樣的壯麗?落日圓混,紅色浸染了天邊,天空中明凈似潭秋水,無邊無限的大漠孤寂壯美,落日的余光刺得人眼迷茫,心里卻是永恒.走著,看著,踏在大漠雄渾的脊背上,聆聽她脈博的聲音.偶爾,不知是從哪里冒出了一縷炊煙,平緩的,安然的直沖云宵.夜暮還沒降臨,那邊已出現了啟明星.大漠啊!大漠啊!孤煙、長河、落日,總給人一種凄涼、悲傷、孤寂而又不缺乏坦然、雄渾、壯美的感覺.“采菊檔籬下,悠然見南山”.山環繞著水,水環繞著山,住所前生意盎然,不知是哪個季節,不知是什么年代,但是知道那份無與倫比的悠閑,自在.萬物蓬勃地生長著,長到了籬笆旁,菊好像喜愛這里,竟也生長在籬笆旁,淡淡的心情,淡淡的有著詩情.更遠望去,更不乏絕美,一座大山忽然出現在眼前,淡淡的心情纏繞著淡淡的風景,淡淡的風景纏繞著淡淡的思緒與詩情.菊花、東籬、南山,總給人一種甜淡、舒適而又不缺乏詩情的感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時節大概是秋天吧!橋上只有詩人獨自徘徊,不知去向何方,似乎秋風也這般冰冷的凍傷記憶,萬物都凋零了,包括那藤、那樹,夕陽的余輝愛撫著一切,照在溪水里那樣蒼白無力.偶爾傳來幾聲鳥鳴,叫痛了心靈,那是誰家的故園啊!安詳地冒著炊煙,路還是那條路,如今牽著瘦馬,將走向何方,敢問哪里來的淡淡的哀愁、憂傷與迷茫!哦,我喜歡的絕美詩詞風景.點評:人生也如一首首詩詞,平平仄仄,但總有一處風景另我們回味無窮,百看不厭.詩人用詩詞歌賦詮釋自己的人生,作者用詩詞里的風景闡釋自己的心緒.作者用散文的筆法,讓詩詞中風景,情境再現,給人更充實感.2詩詞中的風景 人生何處去 詩人用心去讀風景,心境合一,山光水色便散發著人文的氣息.“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無形的煙霧變成了有形的屏障,一個“織”字將變幻無常、輕盈的暮氣變的凝重,滯瀉,煙霧轉化為一張無法穿透的網,讓人感受窒息的絕望和孤獨;遠處郁郁蔥蔥的山巒散發出襲人的寒氣,翠綠得讓人冷和寒.而感受到隔絕和寒冷的人正是孤樓上的“愁”客.“愁”是泛泛的情感,思離別是愁,思山河破碎是愁,思仕途坎坷,世道炎涼也是愁.只有被“愁”所籠罩的人才能從自然中讀到這樣的風景. 孤獨,孤獨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愁”眼看世界,一物一景彌漫著“愁”的氣息,構成了詩詞中傷感的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是漂泊者身心疲憊時最能產生共鳴的風景,是夜半客船里走下的孤獨游子內心的畫卷:沒有光明(月落)、凄慘(烏啼)、透心的寒意(霜滿天),萬物失去了活力和生氣,一切被“愁”---漂泊之愁所吞噬.漂泊是精神上的漂泊,當精神無法寄托,“寂寂江山晚,蒼蒼原野暮.秋氣懷易悲,長波淼難溯.”---李百藥;而精神一旦得以解脫,“晚來風景麗,晴初物色華.薄云向空盡,輕虹逐望斜.” ---李百藥.當精神虛緲,身體困頓,人生之旅處在茫然之中,心靈就會發出滴血的“愁”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精神累了,象藤、樹、鴉;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鴉是昏鴉,失去了活力;道是荒涼的古道,不知通向何方,馬是體弱無力的嬴馬,再也無力負重,一切在這里忽然失去了方向和希望,人生何去何從.這是幅刻在心靈里凄涼、悲蒼的圖畫,枯,老,昏,古,瘦字字震撼,讓人悲淚欲出;而在心靈的最深處是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影子,那里是精神和身體的港灣.當愁思迸發,二幅畫卷同時展現在眼前,悲涼是主旋律.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同樣是二幅畫卷,同樣是悲涼中的溫馨,但這里漂泊人在經歷了絕望后,終于有了歸宿.雖然天色將晚,山路依然漫長;寒風刺骨,雪中小屋冰冷無生氣,但總算有了一處避風雪的地方.“風雪夜歸人”多么幸運,溫馨.柳永對漂泊的風景注釋得更清楚,心有漂泊感,睹物而思情:“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那么漂泊之后的歸宿是什么樣的,杜甫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人的歸屬充滿生機、活力,無論是經歷千年寒雪,還是萬里行船的磨難,都可以在這里安息.絕句里的屋子就是杜甫渴望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五、帶古詩的作文300字
古代的唐詩有很多,但最令我難忘的是高鼎的《村居》,這首詩塑造了一群和我一樣的可愛兒童,今天,天氣晴好,媽媽正準備著早餐。突然,天上飛過了一個黑影——風箏!我也順口背起了《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我也文縐縐的和媽媽說道:“媽媽,春暖花開,風和日麗,我們兩人也趁著東風初起去放紙鳶,好嗎!”
媽媽笑著用筷子想敲我的頭,我機靈的閃躲開去。
我們來到明故宮廣場,手忙腳亂的把風箏放上了藍天,與眾多風箏一起在藍天上遨游。我正在享受著自由的喜悅,沒料到天有不測風云,忽東忽西的風把漫天的風箏吹的東跑西跑的,我的風箏線和附近的幾個風箏線竟繞線了,拉了半天后,我的風箏線堅持到最后,把別人脆弱的線統統的斗斷掉了。我和媽媽相視而笑,非常開心。
一首《村居》把我現在的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喜歡這首古詩。
六、帶詩詞的作文600字 要散文
1 我喜歡的詩詞風景 周佳琦 滾滾波濤,流去的是虛華的渾濁,幽幽薄霧籠罩的是刺目的丑與惡,惟有匆匆流逝的時間長河中,沉淀的才是人生的精華。
回想起幾百年前,中華大地上的一位位詩人創作的篇篇不朽的佳作,一句句詩激勵著幾代人的夢想,而最神圣的詩詞中,有著我最喜歡的那道絕美風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那描述了塞外大漠一種怎樣的壯麗?落日圓混,紅色浸染了天邊,天空中明凈似潭秋水,無邊無限的大漠孤寂壯美,落日的余光刺得人眼迷茫,心里卻是永恒。走著,看著,踏在大漠雄渾的脊背上,聆聽她脈博的聲音。
偶爾,不知是從哪里冒出了一縷炊煙,平緩的,安然的直沖云宵。夜暮還沒降臨,那邊已出現了啟明星。
大漠啊!大漠啊!孤煙、長河、落日,總給人一種凄涼、悲傷、孤寂而又不缺乏坦然、雄渾、壯美的感覺。“采菊檔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環繞著水,水環繞著山,住所前生意盎然,不知是哪個季節,不知是什么年代,但是知道那份無與倫比的悠閑,自在。萬物蓬勃地生長著,長到了籬笆旁,菊好像喜愛這里,竟也生長在籬笆旁,淡淡的心情,淡淡的有著詩情。
更遠望去,更不乏絕美,一座大山忽然出現在眼前,淡淡的心情纏繞著淡淡的風景,淡淡的風景纏繞著淡淡的思緒與詩情。菊花、東籬、南山,總給人一種甜淡、舒適而又不缺乏詩情的感覺。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時節大概是秋天吧!橋上只有詩人獨自徘徊,不知去向何方,似乎秋風也這般冰冷的凍傷記憶,萬物都凋零了,包括那藤、那樹,夕陽的余輝愛撫著一切,照在溪水里那樣蒼白無力。偶爾傳來幾聲鳥鳴,叫痛了心靈,那是誰家的故園啊!安詳地冒著炊煙,路還是那條路,如今牽著瘦馬,將走向何方,敢問哪里來的淡淡的哀愁、憂傷與迷茫!哦,我喜歡的絕美詩詞風景。
點評:人生也如一首首詩詞,平平仄仄,但總有一處風景另我們回味無窮,百看不厭。詩人用詩詞歌賦詮釋自己的人生,作者用詩詞里的風景闡釋自己的心緒。
作者用散文的筆法,讓詩詞中風景,情境再現,給人更充實感。2詩詞中的風景 人生何處去 詩人用心去讀風景,心境合一,山光水色便散發著人文的氣息。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無形的煙霧變成了有形的屏障,一個“織”字將變幻無常、輕盈的暮氣變的凝重,滯瀉,煙霧轉化為一張無法穿透的網,讓人感受窒息的絕望和孤獨;遠處郁郁蔥蔥的山巒散發出襲人的寒氣,翠綠得讓人冷和寒。
而感受到隔絕和寒冷的人正是孤樓上的“愁”客。“愁”是泛泛的情感,思離別是愁,思山河破碎是愁,思仕途坎坷,世道炎涼也是愁。
只有被“愁”所籠罩的人才能從自然中讀到這樣的風景。 孤獨,孤獨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愁”眼看世界,一物一景彌漫著“愁”的氣息,構成了詩詞中傷感的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是漂泊者身心疲憊時最能產生共鳴的風景,是夜半客船里走下的孤獨游子內心的畫卷:沒有光明(月落)、凄慘(烏啼)、透心的寒意(霜滿天),萬物失去了活力和生氣,一切被“愁”---漂泊之愁所吞噬。漂泊是精神上的漂泊,當精神無法寄托,“寂寂江山晚,蒼蒼原野暮。
秋氣懷易悲,長波淼難溯。”---李百藥;而精神一旦得以解脫,“晚來風景麗,晴初物色華。
薄云向空盡,輕虹逐望斜。” ---李百藥。
當精神虛緲,身體困頓,人生之旅處在茫然之中,心靈就會發出滴血的“愁”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精神累了,象藤、樹、鴉;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
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鴉是昏鴉,失去了活力;道是荒涼的古道,不知通向何方,馬是體弱無力的嬴馬,再也無力負重,一切在這里忽然失去了方向和希望,人生何去何從。
這是幅刻在心靈里凄涼、悲蒼的圖畫,枯,老,昏,古,瘦字字震撼,讓人悲淚欲出;而在心靈的最深處是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影子,那里是精神和身體的港灣。當愁思迸發,二幅畫卷同時展現在眼前,悲涼是主旋律。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同樣是二幅畫卷,同樣是悲涼中的溫馨,但這里漂泊人在經歷了絕望后,終于有了歸宿。雖然天色將晚,山路依然漫長;寒風刺骨,雪中小屋冰冷無生氣,但總算有了一處避風雪的地方。
“風雪夜歸人”多么幸運,溫馨。柳永對漂泊的風景注釋得更清楚,心有漂泊感,睹物而思情:“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
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
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那么漂泊之后的歸宿是什么樣的,杜甫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人的歸屬充滿生機、活力,無論是經歷千年寒雪,還是萬里行船的磨難,都可以在這里安息。絕句里的屋子就是杜甫渴望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七、帶詩句的作文 600多字的
詩歌在我心中
從小時候起,我便在“呀呀”聲中朗讀著古詩,雖然不怎么明白意思,但卻絲毫不減少那是我對詩歌的熱愛與向往,于是,一首首的古詩就裝進了我的小腦瓜:“鵝鵝鵝·····”“一去二三里·····”“床前明月光······”。
可是我雖然學到了不少的古詩,會背也會默寫。但我對大多數的詩還是不大明白。有些“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為什么鵝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又為什么“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什么“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又為什么“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的小腦瓜里對古詩有著無數的問號???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后來,在老師的殷勤教導下,還有爸爸媽媽的解釋下,我也對詩歌也算是“略懂略懂”,他們告訴我跟詩有關的知識和故事,我一步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比如那次,正在看電視的媽媽就大聲叫我“寶貝,快來看鵝啊!”我跑來一看,哦,鵝原來就是這樣的,長長地脖子,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首詩的意思了。還有我在電視上看到農民伯伯在田里辛苦勞動,媽媽說一年才能收獲一次麥子,我才真正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這樣我明白了很多詩的意思。我雖說不是儒家的大文豪,但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無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惆悵;“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還是稍有感觸的。
每當在學習詩歌時,那詩人用那為數不多的字創造出的意境總讓我遐想不已,在冥冥之中與詩人同喜、同憂、同悲。并且迸發著一種從心底發出的創作欲望。所以從那時起,我已經明白,詩歌在我心中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
·······························
我愛古詩
從我明白怎么理解古詩的意思開始,我就愛上古詩啦
看著“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著“兩個黃鸝鳴翠柳”,想著“清明時節雨紛紛”,我手捧一本《古代優秀詩文選》,一邊搖頭晃腦地吟誦,一邊喝著冒著熱氣的綠茶,覺得更有味道了了。
也許是遺傳的緣故,我從小便受了媽媽的熏陶,不由自主地愛上了讀《古代優秀詩文選》,喜歡那種跟著詩人的心情跌宕起伏的感覺,從里面,我總可以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從《七步詩》到《長歌行》,從《江雪》到《詠梅》,這些包含這許多哲理,許多典故的詩文,我都能體會到許多許多的樂趣……
記得有一次,我們學習了 唐朝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那個周末的星期天,我就獨自去公園里觀察下柳樹,看看和詩里寫的是不是一樣。在公園里找來找去,樹倒不少,可那棵是柳樹呢?我像沒頭蒼蠅一樣亂走亂看,可還是不懂,這棵像那棵也像。最后,我鼓起勇氣問也戴眼鏡的老爺爺,他指著不遠處的一排樹樹說:“小朋友,那就是柳樹”我跑過去一看,哇,原來就是它,細細尖尖的葉子,顏色翠綠翠綠的,一條條從高處垂下,隨風飄拂,真的和詩里的一模一樣。 我終于明白了,我們不能死讀書,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去接觸社會和自然,不會獲得真正知識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從一個呀呀學語的小孩變成了一個5年級的學生,由于從小愛看古詩文,寫作上也提高了不少。漫游在古詩問選的天空下,我就是最快樂的那片云!因為,我從中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
八、含有詩句的文章
轉瞬間嚴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來到人間。春天,是美好的季節,是充滿詩情的季節;春天,又意味著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自古以來,詩人喜愛春天,贊美春天,是因為春天景色宜人,處處皆可入詩。漫步古詩百花園,只見詠春詩姹紫嫣紅、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隨意采擷幾朵,慢慢品讀,不知不覺已陶醉其中。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是北宋詩人秦觀的《春日》。這首詩寫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這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鳥語,目滿青枝,綠紅相扶,異馥誘人。詩人寥寥幾筆,一幅春意欲滴的畫面便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后,詩人索性止筆,不再描寫春景,轉而抒情。春意濃郁,靈感忽生,但詭譎的詩人卻用“已難尋”的遁詞來誘使讀者自己去感受春意,這種虛實相生的方法,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遠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犬知何處吠?人在半山行。”這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傍晚之景。斜陽披叢樹,綠地與天接,犬歡叫,人晚歸。這首詩自然貼切,常中見巧,平中見奇,將讀者帶進全景式的春之氛圍,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絢爛,有春之味的濃烈,有春之聲的和悅,置身其間,人們會敞開胸襟,盡情歡歌。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這是唐代詩人李賀的《南園》。南園的春天,生機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飛,蜂兒采花釀蜜,魚兒擁鉤覓食,這些都是極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遠景透過窗戶直入書房,使人舒心愜意,歡欣不已。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流轉,讀來令人神清氣逸。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絕句》。這是一首描寫春游的絕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興,于是走出廟宇,觀賞春光。駕著小篷船出游,將船停泊在古樹下,拄著藜杖橋東漫步。雖是平鋪直敘,但古木陰中停泊著小船,這個畫面很雅,很古樸,頗如一幀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后兩句準確精練地表現了春天杏花盛開,小雨紛紛,楊柳飄舞,東風和暖的美麗而宜人的景象,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首詩情與景匯,物與心諧,詩人抓住春風春雨的特點,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麗,草長鶯飛,楊柳以長長的枝條輕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這是宋代詩人晁沖之的《春日》。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詩。全詩四句四景,小溪明凈,細雨翻萍,鵝鴨嬉戲,桃花逐水,畫面十分鮮明,歷歷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詩人以鵝鴨“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盡,鵝鴨不知,故歡叫追逐,無憂無慮,而人卻不同,既知春來,又知春去,落花雖可追,光陰不可回,詩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