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雨露的詩句
賦得池上雙丁香樹 錢起
得地移根遠,交柯繞指柔。
露香濃結桂,池影斗蟠虬。
黛葉輕筠綠,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宋 陸游《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唐 張說《踏歌詞》:
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
龍銜火樹千燈艷,雞踏蓮花萬歲春。
宋 陸游《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白發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
胡兒敢作千年計, 天意寧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 盤上,不定始知圓。
1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鉤。
2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哀郢----陸游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發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
「夜宴謠」溫庭筠
亭亭蠟淚香珠殘,暗露曉風羅幕寒。
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南怨未開。
傷昔 韋莊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字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惟見水東流。
題幘精舍 任翻
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松露滴衣裳。
前村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
蓼蕭 詩經
彼蓼蕭兮,零露湑兮。
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兮,零露瀼瀼。
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兮,零露泥泥。
既見君子,孔燕豈弟。
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兮,零露濃濃。
既見君子,鞗革沖沖。
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二、描寫風、霜、雨、露的古詩各兩首
《風》
撩釵盤孔雀,惱帶拂鴛鴦。羅薦誰教近,齋時鎖洞房。
詩人 李商隱 朝代 唐代 體裁 五絕
《西風》
西風來幾日,一葉已先飛。新霽乘輕屐,初涼換熟衣。淺渠銷慢水,
疏竹漏斜暉。薄暮青苔巷,家僮引鶴歸。
詩人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體裁 五律
《霜》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舊心折敗荷傾。奈寒惟有東籬菊,金蕊繁開曉更
清。
詩人 歐陽修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霜》
天欲吹霜不作難,連霄也費許多寒。新裝瓊甲為蔬甲,仍化朱欄作玉
欄。
詩人 楊萬里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雨》
連云接塞添迢遞,灑幕侵燈送寂寥。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
蕉。
詩人 杜牧 朝代 唐代 體裁 七絕
《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
都。
詩人 韓愈 朝代 唐代 體裁 七絕
《詠露珠》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詩人 韋應物 朝代 唐代 體裁 五絕
《白露》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憑幾看魚樂,
回鞭急鳥棲。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詩人 杜甫 朝代 唐代 體裁 五律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人 詩經 朝代 先秦 體裁 無
三、描寫露的古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 盤上,不定始知圓。
1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鉤。
2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哀郢----陸游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發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濕荊榛。
「夜宴謠」溫庭筠
亭亭蠟淚香珠殘,暗露曉風羅幕寒。
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南怨未開。
傷昔 韋莊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字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惟見水東流。
題幘精舍 任翻
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松露滴衣裳。
前村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
蓼蕭 詩經
彼蓼蕭兮,零露湑兮。
既見君子,我心寫兮。
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兮,零露瀼瀼。
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兮,零露泥泥。
既見君子,孔燕豈弟。
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兮,零露濃濃。
既見君子,鞗革沖沖。
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四、描寫“雨露”的詩句有哪些
1. 黛葉輕筠綠,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錢起《賦得池上雙丁香樹》
2.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陸游《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3. 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里太平人。——張說《踏歌詞》
4. 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松露滴衣裳。——任翻《宿巾子山禪寺》
5.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下不知秋。——韋莊《憶昔》
6.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知識延展: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五、關于雨露的古詩15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六、描寫 風,雪,雨,露 的詩句有哪些
詩中風
1.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2.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6.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7.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詩中雪
1.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盧綸《塞下曲》)
3.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雪, 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6.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8.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9.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10.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1.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2.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3.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14. 終南陰嶺秀, 積雪浮云端。 (祖詠《終南望余雪》)
15.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6.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納蘭性德《長相思》)
17. 草枯鷹眼急, 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18. 雪花似掌難遮眼, 風力如刀不斷愁。 (錢謙益《雪夜次劉敬仲韻》)
19.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20. 亂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風。 (杜甫《對雪》)
21. 獨出門前望野田, 月明蕎麥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22. 坐對韋編燈動壁, 高歌夜半雪壓廬。 (翁森《四時讀書樂》)
詩中雨
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2.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3.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4.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6.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詩中露
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的《暮江吟》)
2. 山石饞饞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早晴至報恩山寺 文同)
3.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日暮 杜甫)
4.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溪居 柳宗元 )
5. 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齊天樂 姜夔 )
6. 石壁高垂雪練寒,露華涼人怯衣單。(雙調·水仙花 喬吉)
七、描寫風、霜、雨、露的古詩各兩首
《風》撩釵盤孔雀,惱帶拂鴛鴦。
羅薦誰教近,齋時鎖洞房。詩人 李商隱 朝代 唐代 體裁 五絕《西風》西風來幾日,一葉已先飛。
新霽乘輕屐,初涼換熟衣。淺渠銷慢水,疏竹漏斜暉。
薄暮青苔巷,家僮引鶴歸。詩人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體裁 五律《霜》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舊心折敗荷傾。
奈寒惟有東籬菊,金蕊繁開曉更清。詩人 歐陽修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霜》天欲吹霜不作難,連霄也費許多寒。
新裝瓊甲為蔬甲,仍化朱欄作玉欄。詩人 楊萬里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雨》連云接塞添迢遞,灑幕侵燈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詩人 杜牧 朝代 唐代 體裁 七絕《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 韓愈 朝代 唐代 體裁 七絕《詠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
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詩人 韋應物 朝代 唐代 體裁 五絕《白露》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詩人 杜甫 朝代 唐代 體裁 五律《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詩人 詩經 朝代 先秦 體裁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