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常識、語法、古詩詞.
文學常識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 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
17. 史學雙璧:史記 資治通鑒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 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 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釋 道 27. 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1. 歲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 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 中國畫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馮夢龍) 37. 儒家經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39. 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 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 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文學常識大全(2) 1.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 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4. 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5. 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圣陶 6.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游記 7. 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龍須溝 9. 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 墨 10. 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圣和亞圣. 11. 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 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后者恬淡疏樸 12. 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 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 我國的魯迅 15. 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 奧德賽 16. 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 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 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品德 辭令 儀態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 群為臣綱 夫為妻綱 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師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藥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農 五帝:黃帝 顓瑣 帝嚳 堯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釋 九流: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 農 23.三山五岳: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岳:東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25.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28.三省六部: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六部:吏 戶 禮 兵 刑 工 29.三蘇:蘇洵 蘇軾 蘇轍 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30.三吳:吳郡 吳興 會稽(丹陽) 三國:魏 蜀 吳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東) 瞿王(陜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吳-。
二、詩歌文學常識是什么
中國古代詩歌文學常識 一、詩歌常識 (一)古詩的分類 古典詩歌有古體詩(又名古詩、古風)、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詞(又名詩余、長短句、曲詞、曲子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于《詩經》)、五言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有絕句和律詩兩種類型,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于宋代,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二)詩、詞、曲的有關知識 ①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近體詩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格律詩,古體詩則不講格律,唐代以前的詩歌都是古體詩。
②律詩和絕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句數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首聯和尾聯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詩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格區別。
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④樂府和新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
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新樂府創于初唐。
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白居易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 ⑤題目和詞牌 題目和詞牌的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體現,詞牌是一首詞的曲調名稱。
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揭示該詞是一首抒懷詞,地點是“赤壁”。詞必須有詞牌,但不一定有題目。
分成兩段的詞上段稱為“上闕”(或“上片”),下段稱為“下闕”(或“下片”)(“闕”是樂曲終了的意思)。 ⑥散曲 散曲是宋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和樂演奏的歌曲。
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數是合一個曲調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數不定,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一宮調,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定。 ⑦元雜劇 雜劇是宋金時期在諸宮調等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文學樣式,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結合起來的戲曲藝術形式。
在結構上一般每本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時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如《竇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宮”調。元雜劇劇本由科、唱、白組成,“科”是劇本中對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作出的規定;“唱”就是唱詞;“白”是賓白,賓白分為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著別的人物自敘心理)、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婦女的稱卜兒。 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 1.山水田園詩派。
以描寫恬靜悠然的自然風光為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緒,或表現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和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等。
2.邊塞詩派。以邊塞生活、戰爭為題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等。 3.豪放派。
宋代詞壇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為主,代表作品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婉約派。宋代詞壇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深沉幽怨,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等。 三。
三、古詩文學常識
①思念使詩人嘆故鄉明月;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或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②思念使女詞人瘦過黃花;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③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夢還鄉相顧無言淚千行;蘇軾;“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④思念使摩詰先生每逢佳節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思念使邊塞詩人老態龍鐘望故園;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⑥思念使愛國詩人鐵馬冰河入夢;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四、詩經文學常識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前6世紀)大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詩經》中的詩歌在春秋時已流傳于世,當時稱為“詩”或“詩三百”。
2、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3、《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4、《詩經》是這樣一種偉大的書,它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學開啟了一種范式:在時間的河流里,好的詩,乃至好的文學,最終都和時間有關,它們從各自狹窄的山谷涓流而下,匯入更為廣闊的時空海洋,經流不息。
5、孔子選編《詩經》,在浩如煙海的民間詩歌中精選最有代表意義的詩,他將描寫人間男女相親戀愛的詩放在第一位,將同性戀詩坦然收錄其間,是對人性最大的尊重。生命的歡樂、百姓的疾苦,《詩經》中滿是活色生香的生活現場。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詩經 參考資料:人民網-還原《詩經》的生活現場 參考資料:人民網-詩經里的消息。
五、古詩文學常識
①思念使詩人嘆故鄉明月;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或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②思念使女詞人瘦過黃花;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③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夢還鄉相顧無言淚千行;蘇軾;“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④思念使摩詰先生每逢佳節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⑤思念使邊塞詩人老態龍鐘望故園;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⑥思念使愛國詩人鐵馬冰河入夢;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六、初中古詩文 文學常識歸納
識記中國重要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 (一)先秦時期作家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曾整理《詩經》、《春秋》。《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作品,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共二十篇。
2. 墨子:名翟,春秋時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政治主張主要是“兼愛”、“尚賢”、“節用”。《墨子》現存五十三篇,部分為墨子自著,其余出自其弟子及后學者之手。
3. 孫子:名武,春秋時齊國人,軍事家著有《孫子》十三篇,又名《孫子兵法》,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4.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他是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師。
《孟子》一書的思想核心是“仁義”,共七篇。5.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其著作《莊子》一書共三十三篇,又名《南華經》。
其代表作品是《逍遙游》。6. 屈原:名平,子原,戰國時楚國人,我國第一位愛國詩人,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人。
他用楚地民歌的形式創造了一種新詩體“楚辭體”(又稱“騷體”)。其代表作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二)兩漢時期作家 7.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其歷史巨著《史記》(又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陳涉世家》8.劉向: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著有《說苑》、《新序》,整理了《戰國策》和楚辭》。9.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其歷史著作《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三)魏晉南北朝作家 10.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建安文學”的創始人,其代表作有《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11.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國時文學家,代表作為《燕歌行》。
其《典論·論文》是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12.曹植:字子建,三國時詩人,曹操曾子,五言詩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白馬篇》、《洛神賦》。
宋人輯有《曹子建集》。1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居士。
出生在山東沂南縣,中國三國時期蜀漢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出師表》14.陳壽:字承祚,西晉史學家,著有紀傳體斷代史《三國志》。
《隆中對》15.陸機:西晉文學家,著有文學論文《文賦》。16.陶淵明:名潛,字淵明,號靖節先生,五柳先生,東晉田園詩人。
主要著作有散文《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歸園田居》、《飲酒》等。17.謝靈運:南朝山水詩人,著有《謝康樂集》。
18.劉勰:字彥和,南朝文學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19.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文學家,所撰《水經注》,是富有文學價值的地理著作。
《三峽》20.劉義慶:南朝寧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代表作:《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詠雪》《陳太丘與友期》21.吳 均:南朝梁文學家。字叔癢。
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代表作:《朱元思書》22.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居士,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江寧縣)人。
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晚號華陽隱居,卒謚貞白先生。《答謝中書書》(四)隋唐時期作家 23.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其余三位是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著有《王子安集》,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
24.駱賓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在獄詠蟬》。25.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代表作《回鄉偶書》、《詠柳》。
26.陳子昂:字伯玉,代表作《登幽州臺歌》。27.王之渙:字季陵,其詩以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代表作《涼州詞》、《登鸛鵲樓》。
28.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代表作《過故人莊》、《春曉》。
29.王維:字摩詰,山水田園詩人。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代表作《鳥鳴澗》、《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觀獵》。蘇軾稱其詩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0.王昌齡:字少泊,邊塞詩人,擅長七絕。代表作《從軍行》、《出塞》。
3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世稱詩仙。著有《李太白全集》,代表作《靜夜思》、《渡荊門送別》、《望天門山》、《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
32.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被成為“詩史”,其人被成為“詩圣”。
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夜喜雨》、《春望》、《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及組詩“三吏”、“三別”等。33.高適: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
代表作《燕歌行》。34.岑參:邊塞詩人,1918年生,臺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5.韓愈:字退之,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謚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著有《昌黎先生集》。
代表作《馬說》36.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河東人)、柳柳州(曾任柳州刺史)“古文運動”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東集》(《小石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