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上碧苔三四點
破陣子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此詞通過清明時節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
全詞純用白描,筆調活潑,風格樸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二十四節氣,春分連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戀的時節。
春已中分,新燕將至,此時恰值社日也將到來,古人稱燕子為社燕,以為它常是春社來,秋社去。詞人所說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時每年有春秋兩個社日,而尤重春社,鄰里聚會,酒食分餐,賽會歡騰,極一時一地之盛。閨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謂“問知社日停針線”,連女紅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喚妹,門外游玩。
詞篇開頭一句,其精神全于此。 按民族“花歷”,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風,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為一花信,每節應三信有三芳開放;按春分節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蘭花。
梨花落后,清明望。詞人寫時序風物,一絲不茍。
當此季節,氣息芳潤,池畔苔生鮮翠,林叢鸝囀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言外。
清明的花信三番又應何處?那就是桐花、麥花與柳花。所以詞人接著寫的就是“日長飛絮輕”。
古有詩云:“落盡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可以合看。 文學評論家于此必曰:寫景;狀物!而不知時序推遷,觸人思緒也。
當此良辰佳節之際,則有二少女,出現于詞人筆下:采桑的路上,她們正好遇著;一見面,西鄰女就問東鄰女:“你怎么今天這么高興?夜里做了什么好夢了吧!快說來聽聽!”東鄰笑道:“莫胡說!人家剛才和她們斗草來著,得了彩頭呢!”“笑從雙臉生”五字,再難另找一句更好的寫少女笑吟吟的句子來替換。 何謂雙臉?蓋臉本從眼際得義,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故此詞,美情景,其用筆明麗清婉,秀潤無倫,而別無奇特可尋之跡;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盡出,天時人事,物態心情,全歸于此 。
二、古詩中有哪些寫苔的詩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宋 · 葉紹翁《游園不值》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宋 ·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唐 · 王維《鹿柴》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 唐 · 胡令能《小兒垂釣》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 宋 · 晏殊《破陣子·春景》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 宋 · 程顥《郊行即事》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 唐 · 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 / 題榴花》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 唐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 唐 · 李商隱《端居》
愿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 宋 · 朱淑真《落花》
苔衣上閑階,蟋蟀催寒砧 —— 唐 · 顧況《游子吟》
三、古詩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地黃鸝一兩聲.
破陣子 年代:【宋】 作者:【晏殊】 體裁:【詞】 類別:【】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從雙臉生。 【注釋】 此詞通過清明時節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
全詞純用白描,筆調活潑,風格樸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二十四節氣,春分連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戀的時節。
春已中分,新燕將至,此時恰值社日也將到來,古人稱燕子為社燕,以為它常是春社來,秋社去。詞人所說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時每年有春秋兩個社日 ,而尤重春社 ,鄰里聚會,酒食分餐 ,賽會歡騰 ,極一時一地之盛 。閨中少女 ,也“放”了“假”,正所謂“問知社日停針線”,連女紅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喚妹,門外游玩。
詞篇開頭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歷”,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風,自小寒至谷雨 ,每五日為一花信,每節應三信有三芳開放;按春分節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蘭花。
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詞人寫時序風物,一絲不茍。
當此季節,氣息芳潤,池畔苔生鮮翠,林叢鸝囀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
清明的花信三番又應在何處?那就是桐花、麥花與柳花。所以詞人接著寫的就是“日長飛絮輕”。
古有詩云:“落盡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可以合看。 文學評論家于此必曰:寫景;狀物!而不知時序推遷,觸人思緒也。
當此良辰佳節之際,則有二少女,出現于詞人筆下:在采桑的路上,她們正好遇著;一見面,西鄰女就問東鄰女:“你怎么今天這么高興?夜里做了什么好夢了吧!快說來聽聽!”東鄰笑道:“莫胡說!人家剛才和她們斗草來著,得了彩頭呢!” “笑從雙臉生”五字,再難另找一句更好的寫少女笑吟吟的句子來替換。 何謂雙臉?蓋臉本從眼際得義 ,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故此詞,美在情景,其用筆明麗清婉 ,秀潤無倫,而別無奇特可尋之跡;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盡出,天時人事,物態心情,全歸于此。 ①、破陣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雙調六十二字,平韻。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兩社。
新社即春社,時間在春分前后。 ③、碧苔:碧綠色的苔草。
④、飛絮:飄蕩著的柳絮。 ⑤、巧笑:笑得很美。
⑥、逢迎:碰頭。 ⑦、疑怪:難怪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婦女的一種游戲。 釋析 這首詞以輕淡的筆觸,描寫了古代少女們春天生活的一個小小片段,展示在讀者面前的卻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圖畫。
詞的上片寫景。“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這兩句既點明了季節,又寫出了季節與景物的關系,給人以具體的印象。行文輕快流麗,蘊含喜悅的情意,為全詞的明朗、和諧、優美的基調打下了基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春水池塘,點綴那末三四點青苔,密林深處,不時傳來鶯兒的歌唱。
“日長”,表明季節已開始變化,多少有點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飛舞,顯示出晴和的景象。
“碧苔”、“黃鸝”、“飛絮”,看來似乎是極其常見的自然景物,經詞人稍加點染,宛如一軸初夏風光小幅,特別惹人喜愛。 下片寫人。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趁著這春暮夏初的季節,少女們停了針線,來到這大自然的懷抱里。
這時,東邊鄰居的女伴笑瞇瞇地走了過來,她們正好在那條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東鄰女伴”內心真情流露的一剎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讀時,使人有似曾相識之感。 “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少女們相逢的時候,興高采烈,歡歡喜喜的,隨著,一塊兒玩著那斗草的游戲。詞中主人公勝利了。
這位天真的少女充滿著青春的歡樂。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個好夢,啊!原來是今天“斗草贏”的兆頭,臉上又飛起了笑容。
詞中沒有正面來描寫斗草的活動,只用一筆點出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了這位少女不僅聰明,富于想象,而且心靈是那樣純潔無瑕。 。
四、贊美 青苔詩句
1、清平樂·小庭春老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
小庭春老。碧砌紅萱草。長憶小闌閑共繞。攜手綠叢含笑。
別來音信全乖。舊期前事堪猜。門掩日斜人靜,落花愁點青苔。
釋義:
別來又是春花爛漫,觸目傷情柔腸欲斷。佇立在階下白梅飄落象雪花似的亂紛紛,剛剛拂掉又落滿一身。雁已歸來音信卻無憑,路途遙迢歸夢也難成。這種離恨恰如無邊的青苔,越走越遠還在萌生。
2、鹿柴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釋義: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3、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釋義: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
4、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
簾幕風輕雙語燕。午后醒來,柳絮飛撩亂。心事一春猶未見。紅英落盡青苔院。
百尺朱樓閑倚遍。薄雨濃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須吹別怨。無腸更為新聲斷。
釋義:
簾幕在微風的吹拂下,款款擺動,燕子輕語呢喃,像是交流著情話。酒醉醒來,柳絮隨風紛飛凌亂。整整一個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見。長滿青苔的庭院,連晚開的花兒都凋落殆盡了。
在百尺高樓之上,將所有的欄桿倚遍,但那細雨和濃云,總是將視線遮攔。還不知道情人早晚歸來的確切消息,只能望著斜陽映照水流,流向遠方。
5、游園不值
【作者】葉紹翁 【朝代】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釋義: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墻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