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贊美九華山的詩句
1、《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宋·楊萬里 役役催行邁,忽忽過此春。
杯翻五湖月,箏掃九華云。不是風煙好,何緣。
2、《晚登九華山》明·吳兆 望江亭望晚江晴,颯颯秋兼風水聲。寺隔數峰猶未到,禪燈幾點翠微明。
。3、《池口舟中見九華山》明·周湞 貞履無素期,勞生意恒窘。
誰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隱。水宿淹長晷,山行。
4、《九華山下夜泊》明·王守仁 維舟谷口傍煙霏,共說前岡石徑微。竹杖穿云尋寺去,藤匡采藥帶花歸。
。5、《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宋·王安石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去縣尚百里,側身。
6、《滕學士九華山書堂》宋·梅堯臣 處山方畏遠,雖慕結深廬。要與云峰近,寧將野客疏。
澗苗未入俎,林鳥。7、《登九華山化城峰》宋·周必大 攀蘿度險捷猱猿,石角鉤衣屨盡穿。
莫訝遠尋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階前。
8、《望九華山》唐·柴夔 九華如劍插云霓,青靄連空望欲迷。北截吳門疑地盡,南連楚界覺天低。
。9、《望九華山》唐·林滋 茲山突出何怪奇,上有萬狀無凡姿。
大者嶙峋若奔兕,小者□嵬如嬰兒。
10、《依韻答人九華山圖》宋·張詠 生憶眠云處,當檐列翠屏。有時聊極目,盡日坐忘形。
去此心惟苦,懸圖。11、《題九華山》唐·譚銖 憶聞九華山,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窺仰會無緣。罷職池陽時,復遭。
12、《望九華山》唐·盧嗣立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眾峰呈。
。13、《九華山》唐·郭夔 巖翠凌云出迥然,岧峣萬丈倚秋天。
暮風飄送當軒色,曉霧斜飛入檻煙。
14、《九華山謠》唐·王季文 九華崢嶸占南陸,蓮花擢本山半腹。翠屏橫截萬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15、《九華山費征君所居》唐·羅隱 草堂何處試徘徊,見說遺蹤向此開。
蟾桂自歸三徑后,鶴書曾降九天來。
16、《舟中望九華山》·李中 排空蒼翠異,輟棹看崔嵬。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開。
當時思水。17、《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唐·李白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
--李白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18、《和王季文題九華山》唐·神穎 眾岳雄分野,九華鎮南朝。彩筆凝空遠,崔嵬寄青霄。
龍潭古仙府,靈藥。19、《九華山天臺峰新晴曉望》宋·吳潛 一蓮峰簇萬花紅,百里春陰滌曉風。
九十蓮華一齊笑,天臺人立寶光中。
20、《過九華山》宋·蘇轍 南遷私自喜,看盡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還復難。
局促守破窗,聯翩。21、《登九華山》宋·曹清 浮生江路水茫茫,彭澤原非令故鄉。
為訪子明尋玉澗,也因太白宿云房。
22、《九華山》宋·丁謂 宿月鷗鳧立淺沙,落花蘆荻露人家。天寒夜靜長無物,一片清江浸九華。
。23、《舟上望九華山》宋·董嗣杲 雪殘半積陽山磯,大江云涌濤頭飛。
九峰不受夕暉掩,杜牧一亭空翠微。
24、《九華山》宋·孔武仲 扁舟重過九青蓮,極目空明思浩然。可是畫工煩刻畫,只因山骨偶枝駢。
。25、《九華山》宋·潘閬 將齊華岳猶多六,若并巫山又欠三。
好是雨余江上望,白云堆里潑濃藍。
26、《壺中九華山并引》宋·蘇軾 清溪電轉失云峰,夢里猶驚翠掃空。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27、《題九華山用太白聯句韻》宋·喻良能 千古池陽郡,九峰應最華。
明珠絢晨露,麗綺粲晴霞。嶺頭過子晉,巖腹。
28、《九華山》宋·袁甫 天河秀出九芙蓉,白也詩詞信是工。我欲依然名九子,人情山意兩融融。
二、贊美九華山的詩句
1、《過池陽,舟中望九華山》宋·楊萬里 役役催行邁,忽忽過此春。
杯翻五湖月,箏掃九華云。不是風煙好,何緣。
2、《晚登九華山》明·吳兆 望江亭望晚江晴,颯颯秋兼風水聲。寺隔數峰猶未到,禪燈幾點翠微明。
。3、《池口舟中見九華山》明·周湞 貞履無素期,勞生意恒窘。
誰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隱。水宿淹長晷,山行。
4、《九華山下夜泊》明·王守仁 維舟谷口傍煙霏,共說前岡石徑微。竹杖穿云尋寺去,藤匡采藥帶花歸。
。5、《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宋·王安石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去縣尚百里,側身。
6、《滕學士九華山書堂》宋·梅堯臣 處山方畏遠,雖慕結深廬。要與云峰近,寧將野客疏。
澗苗未入俎,林鳥。7、《登九華山化城峰》宋·周必大 攀蘿度險捷猱猿,石角鉤衣屨盡穿。
莫訝遠尋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階前。
8、《望九華山》唐·柴夔 九華如劍插云霓,青靄連空望欲迷。北截吳門疑地盡,南連楚界覺天低。
。9、《望九華山》唐·林滋 茲山突出何怪奇,上有萬狀無凡姿。
大者嶙峋若奔兕,小者□嵬如嬰兒。
10、《依韻答人九華山圖》宋·張詠 生憶眠云處,當檐列翠屏。有時聊極目,盡日坐忘形。
去此心惟苦,懸圖。11、《題九華山》唐·譚銖 憶聞九華山,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窺仰會無緣。罷職池陽時,復遭。
12、《望九華山》唐·盧嗣立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眾峰呈。
。13、《九華山》唐·郭夔 巖翠凌云出迥然,岧峣萬丈倚秋天。
暮風飄送當軒色,曉霧斜飛入檻煙。
14、《九華山謠》唐·王季文 九華崢嶸占南陸,蓮花擢本山半腹。翠屏橫截萬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15、《九華山費征君所居》唐·羅隱 草堂何處試徘徊,見說遺蹤向此開。
蟾桂自歸三徑后,鶴書曾降九天來。
16、《舟中望九華山》·李中 排空蒼翠異,輟棹看崔嵬。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開。
當時思水。17、《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唐·李白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
--李白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18、《和王季文題九華山》唐·神穎 眾岳雄分野,九華鎮南朝。彩筆凝空遠,崔嵬寄青霄。
龍潭古仙府,靈藥。19、《九華山天臺峰新晴曉望》宋·吳潛 一蓮峰簇萬花紅,百里春陰滌曉風。
九十蓮華一齊笑,天臺人立寶光中。
20、《過九華山》宋·蘇轍 南遷私自喜,看盡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還復難。
局促守破窗,聯翩。21、《登九華山》宋·曹清 浮生江路水茫茫,彭澤原非令故鄉。
為訪子明尋玉澗,也因太白宿云房。
22、《九華山》宋·丁謂 宿月鷗鳧立淺沙,落花蘆荻露人家。天寒夜靜長無物,一片清江浸九華。
。23、《舟上望九華山》宋·董嗣杲 雪殘半積陽山磯,大江云涌濤頭飛。
九峰不受夕暉掩,杜牧一亭空翠微。
24、《九華山》宋·孔武仲 扁舟重過九青蓮,極目空明思浩然。可是畫工煩刻畫,只因山骨偶枝駢。
。25、《九華山》宋·潘閬 將齊華岳猶多六,若并巫山又欠三。
好是雨余江上望,白云堆里潑濃藍。
26、《壺中九華山并引》宋·蘇軾 清溪電轉失云峰,夢里猶驚翠掃空。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27、《題九華山用太白聯句韻》宋·喻良能 千古池陽郡,九峰應最華。
明珠絢晨露,麗綺粲晴霞。嶺頭過子晉,巖腹。
28、《九華山》宋·袁甫 天河秀出九芙蓉,白也詩詞信是工。我欲依然名九子,人情山意兩融融。
三、贊美九華山的句子
D1同所有的名山大川一樣,九華山亦與歷史上有名的文人墨客結下了千秋之緣。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三次游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王安石在《答平甫舟中望九華》中亦贊道“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D2九華山在安徽省青陽縣[現為池州市]。境內群峰競秀,怪石硝拔,流泉遍布,飛瀑轟響,松柏怪異,廟宇毗連,晨鐘暮鼓,引人邈思。唐開元末,新羅國有一個叫金喬覺者渡海而來,寄住九華山修身七十五年,圓寂后與佛教傳說中的地藏菩薩相仿,始建肉身寶塔供奉膜拜。從此,九華山寺廟漸增,僧尼趨之,香火旺盛,名聞暇爾。與普陀山,峨眉山,五臺山統稱四大佛教圣地。
D3九華山不僅佛教興盛,而且景色秀麗。就是因為有了興盛的佛文化,才有了奇異的自然景色——睡佛。睡佛由無數山頭組成。山下有一片很深的圓溝,那是睡佛的眼睛。眼睛后面有一座高山。高山后有一座“M”型的山。“M”型的山后還有一座半圓形的山。這些分別是睡佛的鼻子、嘴巴和肚子。在云霧的籠罩下,睡佛若隱若現,美極了。
D4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監太平湖。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峰 20 多座,為首的是十五峰。天臺,天柱,獨秀,花臺,云外峰如臺似柱,聳入云霄;蓮花,芙蓉,翠屏,以微,翠蓋峰有芙蓉出水之勢“間聳航”,“雄叫天門”等茂石更是鬼斧神工。
D5從天臺正頂下來,返回古拜經臺時,天空乍然放晴。綿密的嵐氣早已散盡,九華山在蔚藍的天空襯托下,如美人出浴,清新麗人,秀色傾城。見此壯美的風光,便一邊拍照留念,一邊倚欄欣賞起來。
D6九華山山間秀溪縈懷,銀瀑飛,景色米人。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現有寺廟 80 余座,僧尼 300 余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游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外。
D7九華山的佛教,因新羅國王氏金喬覺遠道而來修行圓寂而聞名天下,清朝鼎盛時期,寺廟300多座,曾呢4000多人。這里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化城寺、肉身寶殿、袛國寺等廟宇古樸莊嚴,氣宇軒昂。在去百歲宮的路上,靜悄悄,沒有風,沒有聲,只有寺廟連著寺廟,香火連著香火,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D8游九華山朋友,你去過安徽九華山嗎?九華山是一個融合佛教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游覽避暑勝地。這里有有一千四百多年的“鳳凰古松”;有天河掛綠水的“九子泉聲”;有風景如畫的“五溪山色”;還有聞名中外的“肉身寶殿”??????這一道道風景線都讓我們流連忘返,深深陶醉其中!凡是看過“鳳凰古松”的游客,無不由衷地贊嘆:多美麗的松樹啊!
D9心頓悟于九華之上,靈魂沐浴于神雨仙風之中,頓覺神清氣爽,清新無比,佛光普照。以往,也曾經于雨中游歷過名山大川,也看過不少山中的云起云涌,卻從未得到這般的頓悟,九華山不愧為佛教圣地,聚千年道行之力,于冥冥之中點化眾生。地藏菩薩沒有走,他時時刻刻都在以虛實兩相存在于九華之巔,誰有緣,誰就能取得真經……
D10到九華山,你不僅能大飽眼福,還能大飽口福。“九華三耳”、“天臺雙冬”、“冰山雪球”等,真是說也說不完。最后來一碗鮮美的“椿牙燜蛋”,真是令人食欲大增,意猶未盡。九華山,峰多,石怪,洞幽,水奇,松美,真是不臨其境,難言奇妙。
四、贊美九華山詩詞
第一首
余過池陽,登郡樓,
望九華,僅見一峰。
舟出清溪,始見之,
然猶滅沒于,云霧之間。
晚泊梅根浦,
方了了,見諸峰也。
九華之勝,不在山中,
從江上望之,秀逸清遠,
夕波落日,邈然于懷。
又得白嘯歌,每舟泊林岸,
便覺九子依依向人。
——《望九華》 南宋 王十朋
第二首
九華崢嶸占南陸,蓮花擢本山半腹。
翠屏橫截萬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云梯石磴入杳冥,俯看四極如中庭。
丹崖壓下廬霍勢,白日隱出牛斗星。
杉松一歲抽數尺,瓊草夤緣秀層壁。
南風拂曉煙霧開,滿山蔥蒨鋪鮮碧。
雷霆往往從地發,龍臥豹藏安可別。
峻極遙看戛昊蒼,挺生豈得無才杰。
神仙憚險莫敢登,馭風駕鶴循丘陵。
陽烏不見峰頂樹,大火尚結巖中冰。
靈光爽氣曛復旭,晴天倒影西江淥。
具區彭蠡夾兩旁,正可別作當少陽。
——九華山謠 唐代 王季文
第三首
一抹春痕夢里收,
草長鶯飛,
柳細波柔。
珠簾十里蕩銀鉤,
箏語東風,那處紅樓”?
九華山,山幽,鳥囀,
竹林,花海,流泉,
飛瀑,詩情,畫意,
四月芳菲盡,
五月花溢香。
戶外清風徐來,
夜空分外遼遠澄澈,
明眸善睞的星斗,
閃爍其間,
一彎新月猶抱琵琶,
羞答答地躲在云后,
連綿的群山,
悠揚的蛙鳴,
連同明明滅滅的,
萬家燈火,
時斷時續的數聲犬吠,
寫意出一幅,
山村靜默的水墨畫……
涼亭外,古道邊,
久居樊籠的我們,
凈化和溫暖著俗世中,
一顆顆,
疲憊不堪的心靈!
天地沙鷗,
我們微如芥子。
紅塵陌上,
我們百年孤獨。
當綠蘿拂過衣襟,
青云打濕諾言,
一遍遍咀嚼《心經》,
我幡然醒悟: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一切隨緣,
一生隨緣,
方得自在!
鐘鼎山林都是夢,
人間寵辱休驚,
只消閑處過平,
就像此時此地的我,
習慣了,
一個人的浮世清歡,
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沐浴著,
西九華的山風夜色,
我和衣而臥,
酣然入眠,
泉水捧著鹿的嘴唇……
青草抱住了山岡,
綺麗畫面如夢如幻,
徐徐鋪展,
我深深地沉醉了……
第四首 《九華山》
蓮開九朵。
七朵看青燈,
聽梵音
一朵流落凡塵
化身萬千,
度化塵世
一朵隱居水上,
花開九瓣
第五首《與松語》
后退三步,
頂一頭樹蔭
盤膝而坐
松針落下,
陽光叼著,
幾聲鳥鳴
獨坐枝頭,
樹巔之上,
白云一朵。
第六首《還愿者》
拾級而上。
黃色香袋,
裝滿家鄉的風塵,
如愿的喜悅
從山下小超市,
買的香火,
男的女的,
老的少的,
富貴者,
貧窮者,
甚至乞丐,
佝僂著腰身,
低垂著頭,
一臉的虔誠。
五、贊美九華山詩句
《經九華山費征君故居》
【唐】張喬
草堂蕪沒后,來往問樵翁。
斷石荒林外,孤墳晚照中。
數溪分大野,九子立寒空。
煙壁曾行處,青云路不通。
《劉補闕自九華山拜官因以寄獻》
【唐】張喬
冥鴻久不群,征拜動天文。
地主迎過郡,山僧送出云。
登車殘月在,宿館亂流分。
若更思林下,還須共致君。
《寄九華山費拾遺》
【唐】顧非熊
先生九華隱,鳥道隔塵埃。
石室和云住,山田引燒開。
久聞仙客降,高臥詔書來。
一入深林去,人間更不回。
《舟中望九華山》
【唐】李中
排空蒼翠異,輟棹看崔嵬。
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開。
當時思水石,便欲上樓臺。
隱去心難遂,吟余首懶回。
僧休傳紫閣,屏歇寫天臺。
中有忘機者,逍遙不可陪。
六、有關九華山的詩句
九華山下共追游。朝來多爽氣,都向筆端收。——《臨江仙·難老一杯春酒美》韓淲
九華山,九華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九華山歌》劉禹錫
三年未到九華山,終日披圖一室間。——《題西隱寺》封敖
又聞九華山,山頂連青冥。——《發蕙風館遇陰不見九華山有作》孟遲
憶聞九華山,尚在童稚年。——《題九華山》譚銖
卻是九華山有意,列行相送到江邊。——《別池陽所居》羅隱
青溪煙雨九華山,亂后應同夢寐間。——《送人歸湘中兼寄舊知》羅隱
應向謝公樓上望,九華山色在西南。——《寄尉遲侍御》李昭象
必許酬恩酬未晚,且須容到九華山。——《恩門致書遠及山居因獻之》杜荀鶴
九華山色真堪愛,留得高僧爾許年。——《醉書僧壁》杜荀鶴
九華山色高千尺,未必高于第八枝。——《贈杜荀鶴》王希羽
九華山側雙峰下,還許儂家半席無。——《口號十首呈程殿撰》陳造
九華山色梅根渡,半日風帆即秋浦。——《送項平甫倅池陽》姜夔
百尺樓高瞻故國,九華山色倚晴眸。——《蕭相樓》王鞏
洗印先經三峽寺,觀風遍踏九華山。——《送韓希道移漕江東》周必大
照潭遙望九華山,弓馬蕭蕭日暮還。——《送賈元英之照潭》錢惟善
七、佛教圣地 九華山的贊美詩
王十朋的《望九華》
余過池陽,登郡樓,望九華,僅見一峰。舟出清溪,始見之,然猶滅沒于云霧之間。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見諸峰也。
九華之勝,不在山中,從江上望之,秀逸清遠,夕波落日,邈然于懷。又得太白嘯歌,每舟泊林岸,便覺九子依依向人。
譯文是:
我訪問池陽郡,登上城樓,眺望九華山,僅能望見一座山峰。我乘船從(郡正南通遠門外的)清溪出去,才望見了九華山,但是九華山仍舊在云遮霧繞之間或隱或現。到了傍晚,船停泊在梅根港時,才清清楚楚地望見了九華諸峰。
九華山的勝狀,并不在于九華山中。從江上遠望九華山,九華山俊秀飄逸,清麗悠遠,夕陽余輝落在江面上(增添了九華山的情致),更讓人在心中留下悠遠的記憶。又記得李太白有贊美九華山的詩歌,每當船停泊在江岸時,便覺得九座山峰依依不舍地向人而立。
呵呵,這首更經典,送給你哦:)~~
《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 李白
八、九華山在哪里
一、九華山, 位于安徽省青陽縣境內,西北接安慶市天柱山風景區,南接黃山風景區,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是上古學仙修道圣地之一。九華山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74平方公里。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現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因此而得名。于唐天寶年間(742(壬午年)~756)改名九華山。方圓100公里內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4.4米,山體由花崗石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至今保留著乾隆御賜筆金匾“東南第一山”。
二、
九華山歌
劉禹錫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辟。
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仚。
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輝兮江漾影。
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無人境。
軒皇封禪登云亭,大禹會計臨東溟。
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
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岳。
九華山,九華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作品賞析
九華山,舊名九子山,在安徽青陽西南。因有九座山峰依次排列而得名。李白把九座山峰比作蓮花,因而改名九華(花)山。這首詩描寫九華山秀絕景象,詩人采用歌行體式,句式長短不齊,形成波蕩起伏的節奏感,同時,也是為了表達對九華山極度贊美的感情抒發的需要。
詩人一見九華山,面對那挺拔奇絕的峰巒不禁驚心動魄,于是立即想象它在天地之初是如何生成的。詩人想象它是九條矯健騰躍的神龍正準備飛升上天時,忽然一聲驚雷使它們變化為石頭而成,因為至今這山勢仍然活生生地像要騰飛起來。騰仚,騰飛飄舉貌。這樣寫山,純以神話想象取勝,一方面使奇山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同時也使山勢自然騰飛起來,取得直接描寫達不到的藝術效果。接下來,詩人先慨嘆九華山的不為人知,黃帝封禪天地,大禹治水跑遍九州,都未曾來過九華之地,乘樏,樏是上山用的乘載工具,乘樏指大禹;廣樂,鈞天之樂,這里指黃帝。“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無人境”的感嘆,顯然充滿以山喻人的象征意味。然后又以其它山作比,如距九華山不遠的敬亭山,只因有南朝謝朓的一首詩而聲名大震,其實山勢極為平凡,“黃索漠”、“無棱角”,根本不能與九華山相提并論。因此,結尾處慨嘆這樣一座造化之尤物如何才能在人間聲名大震呢?隱然表露出以謝宣城再世自居的情懷。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漢族。字夢得
,洛陽人,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哲學家、文學家,有“詩豪”之稱。
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期間創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一度奉詔還京后,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后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里創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后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饑鴻遍野。他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與朋友交游賦詩,生活閑適。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其詩存800余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樸素優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憶江南》詞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