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植物死而復生”的古詩句有什么
詩句: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
釋義:已經枯萎的樹木等到了來年的春天還會再次發芽,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輕的時光虛度了,就再也彌補不了了。 出處:是《增廣賢文》里的。
死去的樹木在春天到來后還能重新生長,人卻不能第二次回到少年時期。將兩者作為比較強調青春不再來的殘酷現實,告誡年輕人珍惜時光、認真學習,不要空長百歲。
簡介:《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2]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于萬歷年間。
后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其內容匯集了為人處事的各類諺語,很有哲理性,釋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體現。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
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二、描寫“植物死而復生”的古詩句有什么
詩句: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
釋義:已經枯萎的樹木等到了來年的春天還會再次發芽,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年輕的時光虛度了,就再也彌補不了了。
出處:是《增廣賢文》里的。死去的樹木在春天到來后還能重新生長,人卻不能第二次回到少年時期。將兩者作為比較強調青春不再來的殘酷現實,告誡年輕人珍惜時光、認真學習,不要空長百歲。
簡介:《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2]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于萬歷年間。后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其內容匯集了為人處事的各類諺語,很有哲理性,釋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體現。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三、復活的好詞好句
摘抄1: 我們活在世界上抱著一種荒謬的信念,以為我們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為了享樂。
這顯然是荒謬的。要知道,既然我們被派到世界上來,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可是我們斷定我們活著只是為了自己的快樂。顯然,我們不會有好下場,就像那不執行園主意志的園戶那樣。
主人的意志就表現在那些戒律里。只要人們執行那些戒律,人間就會建立起天堂,人們就能獲得至高無上的幸福。
----------------------------------- 注解:這是聶赫留朵夫走到新生活的門檻時的覺悟。文中“園主”的故事引自《圣經》。
我的建議:慢慢地讀《復活》,慢慢地品位人生的智慧,讀完之后會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摘抄2: 那時他是一個誠實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青年,隨時準備為一切美好的事業獻身,如今成了一個荒淫放蕩、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喜愛的只是自己的享受,那時侯他覺得世界是一個秘密,他懷著喜悅和激情千方百計要解開這個秘密,現在他覺得現實中的一切既簡單有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處的現實環境所決定,那時候他認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觸大自然,接觸曾經生活過、思想過、接觸過的前人(如接觸哲學、詩歌),現在認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為的規章制度,和跟同事們交往。
那時候女人是神秘的,迷人的,正因為神秘才是迷人的創造物;現在,除了家里的女人和朋友的妻子,一切女人的功用都是十分明確:女人是他已經嘗試過的最好的享受工具。那時候他不要錢,母親給他的錢,連三分之一都用不了,他可以放棄父親名下的田產分給他的佃戶;現在母親每月給他一千五百盧布,他還不夠用,為了錢他已經跟母親有過幾次不愉快的交談。
那時候他認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我;現在則認為強壯而精力充沛、獸性的我才是他自己。 ----------------------------------- 注解:很欣賞第二段的語句,覺得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善、惡的掙扎與對抗中度過的!~~! 摘抄3: 他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他在最近這段時期對人們所發生的憎惡,特別是今天對公爵,對索菲雅,對米西,對柯爾涅依所發生的憎惡,其實就是對他自己的憎惡。
說來奇怪,這種承認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時卻又使人快樂而心安。 聶赫留朵夫生平已經不止一次地發生過他稱之為“靈魂的掃除”這類的事情。
他所謂的靈魂的掃除,指的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態:往往經過很長一段時期的間隔以后,忽然,他感到他的內心生活疲沓了,有時甚至停頓了,就著手把堆積在他靈魂里而成為這種停頓的原因的垃圾統統清除出去。 …… 從那時候起到今天,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期沒有打掃過他的靈魂,所以他從來也沒有象這樣骯臟過,他的良心所要求的東西和他所過的生活之間也從來沒有象這樣不協調過。
他看到這個差距,不由得心驚肉跳。 ----------------------------------- 注解:我覺得,每隔一段時期做一下“靈魂的掃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讓你自醒自重,同時使你的生活目標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
四、復活的經典句子
七日第一日的悠悠長夜,慢慢過去了。破曉前的黑暗已經到來,基督依然是一個被禁閉在狹窄墳墓里的死囚。
成群的惡天使聚集于此。若可能,黑暗之君和他叛逆的隊伍,巴不得永遠封住那拘禁上帝兒子的墳墓。但是,另有一支天上的大軍圍著那墓,有大能的天使守衛著,等待歡迎生命之王。
當基督舍去他的生命時,曾有一次地震作為特征;當他勝利地取回自己的生命時,又有一次地震為那時刻作證據。已經得勝死亡和陰間的主,邁著勝利者的步伐,在地動、閃電和雷轟之際從墳墓里出來了。但將來他再來到地上時,他“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
那在十字架上喊叫“成了”的聲音,傳進了死人的耳中;穿透墳墓的墻壁,叫醒睡了的人要起來。將來,基督的聲音從天上發出時,也必如此。那聲音必能穿透墳塋,打開墓門,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就必復活。從前救主復活時只開了幾座墳墓,但將來在他復臨時,一切死了的義人,都必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得到光榮而永恒的生命。那使基督從死里復活的同一大能,也必復興他的教會,使教會與他同得榮耀,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
五、復活的好的句子摘抄,再加上那個句子的賞析,只要5句就夠了,謝謝
1摘自席慕容《桐花》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后,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仿佛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
這樣的一個開滿了白花的下午,總覺得似曾相識,總覺得是一場可以放進任何一種時空里的聚合。可以放進詩經,可以放進楚辭,可以放進古典主義也同時可以放進后期印象派的筆端——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里,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下午,這樣的一季初夏。
賞析:這段話運用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桐花盛開的美景,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動靜結合,充滿了生機和動感。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繁華盛開的場景比作流動的江河,把陽光比作醇蜜,將這幅景象刻畫得美不勝收。
最后的排比句,語勢加強,讓人感受到桐花盛開時噴發的生命力,仿佛整個山坡都被桐花覆蓋了,生命的張力無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則充滿了浪漫的夢幻。
2摘自張愛玲《秋雨》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
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筑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墻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里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蒸的雨天。
只有墻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賞析:有的時候不是那么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就像這篇秋雨,別人都會寫溫暖潮潤的氣息,而她則寫得幽暗而陰森,光是筆觸就讓人感到寒冷而戰栗了。
但也許這正是張愛玲文字的魅力,張揚的,陰暗的,卻又是如此真實,探測到人內心的最深處。這篇文章用筆細致,只用了比喻和擬人,就把秋雨寫得栩栩如生,又帶入了一層沉悶而寂寥的色彩。
于這文來說,充滿了灰色、憂郁,黯然,寥落,一種生活無厘頭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3摘自張曉風《初雪》現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綠,看起來綿軟軟地,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一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一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
還有那條繞著山腳的小河,也泛出綠色,那是另外一種綠,明晃晃的,像是攙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綠色,卻是一堆濃郁郁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從哪里下手,都不能拔開一道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此外,我的紗窗也是綠的,極淺極淺的綠,被太陽一照,當真就像古美人的紗裙一樣飄緲了。
你們想,我在這樣一個染滿了綠意的早晨和你們寫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著生氣勃勃的綠呢?賞析:作者充分調動了視覺與觸覺,寫活了春天的綠色。多處采用比喻,形象生動。
喜歡這段話,因為看了就很溫暖。這種溫暖是從哪里表現出來的呢,我想,就是從那些溫暖的字眼里流動出來的,“明晃晃”、“濃郁郁”、“生氣勃勃”,因為寫給孩子,所以更加詩化和優美。
作者筆下的綠色仿佛是活著的,流動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現在眼前一樣。我也喜歡綠,也喜歡作者筆下的這片綠。
它們的生機讓人感覺到快樂和希望。 4摘自張曉風《秋天 秋天》那時候,在南京,剛剛開始記得一些零碎的事,畫面里常常出現一片美麗的郊野,我悄悄地從大人身邊走開,獨自坐在草地上,梧桐葉子開始簌簌地落著,簌簌地落著,把許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進我的心里來了。
我忽然迷亂起來,小小的心靈簡直不能承受這種興奮。我就那樣迷亂地撿起一片落葉。
葉子是黃褐色的,彎曲的,像一只載著夢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長期著兩粒美麗的梧桐子。每起一陣風我就在落葉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
必有一兩顆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發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聽到遙遠的西風,以及風里簌簌的落葉。我仍能看見那些載著夢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種子的希望里。
賞析:這段文字用優美的筆觸表達了對梧桐葉子的喜愛。“簌簌”的象聲詞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讓讀者也能猜到那種場景。
“神秘的美感”寫出了秋日梧桐的特點,神秘的,優美的,梧桐葉子在作者眼中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和美好,極富有感染力。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梧桐葉子的形態。
作者從顏色、形狀等各方面做了描寫,同時將葉子比作小船,穿上還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讓每個讀到的人都心馳神往,也想看一看這優美的梧桐樹。作者想象力豐富,將秋天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5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
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
六、誰有‘春天 十個海子復活’這首詩的全文
春天,十個海子--------------------------------------------------------------------------------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你這么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么?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亂你的黑頭發,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在春天,野蠻而復仇的海子就剩這一個,最后一個這是黑夜的兒子,沉浸于冬天,傾心死亡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們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農業,他們自己繁殖大風從東吹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和黎明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七、形容一個人死而復生的詞語有哪些
1. 蘇生[ sū shēng ]:蘇醒;重現。
2.死而復生[ sǐ ér fù shēng ]: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出自三國·曹植《辯道論》:“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獄;佯死數日;目陷蟲出;死而復生;然后竟死。”
造句:他心臟已停止跳動,還能死而復生嗎?
3.起死回生[ qǐ sǐ huí shēng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出自《太平廣記·太玄女》引《女仙傳》語:“行三十六術甚效;起死回生;救人無數。”
造句:老中醫王大夫真有起死回生的本領,經過搶救和細心治療終于把病人救過來了。
4.枯樹新芽[ kū shù xīn yá ]: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獲得生機。
5.復活[ fù huó ]:死了的又活過來,多用于比喻;宗教名詞,指神或人從死亡里蘇醒。
6.重生[ chóng shēng ]謂珍重身體,愛惜生命。 道家以生命為貴,以富貴利欲足以妨其生,故強調重生輕物;謂以民命為重。再生;復活。
7.復蘇[ fù sū ]:生物體或離體的器官、組織或細胞等在生理機能極度減緩后又恢復正常的生命活動;蘇醒過來。
8.蘇醒[ sū xǐng ]從昏迷中清醒過來;喚醒;使覺醒。
出自《秦并六國平話》卷中:“那時, 燕王已驚,近臣扶起,把安魂定魄湯飲了,漸至蘇醒。”
9.死去活來[ sǐ qù huó lái ]:指因極度的疼痛或悲哀,暈過去,又醒過來。 多形容被打得很慘,或哭得很厲害。
出自《紅樓夢》九十一回:“薛姨媽急來看時;只見寶釵滿面通紅;身如燔灼;話都不說;薛姨媽慌了手腳;便哭得死去活來。”
造句:解放前,他曾被地主打得死去活來。
10.涅槃[ niè pán ]:垂死掙扎,死而復生。
造句:她如鳳凰涅槃。
八、《復活》 名言
摘抄1:
我們活在世界上抱著一種荒謬的信念,以為我們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為了享樂。這顯然是荒謬的。要知道,既然我們被派到世界上來,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可是我們斷定我們活著只是為了自己的快樂。顯然,我們不會有好下場,就像那不執行園主意志的園戶那樣。主人的意志就表現在那些戒律里。只要人們執行那些戒律,人間就會建立起天堂,人們就能獲得至高無上的幸福。
-----------------------------------
注解:這是聶赫留朵夫走到新生活的門檻時的覺悟。文中“園主”的故事引自《圣經》。我的建議:慢慢地讀《復活》,慢慢地品位人生的智慧,讀完之后會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摘抄2:
那時他是一個誠實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青年,隨時準備為一切美好的事業獻身,如今成了一個荒淫放蕩、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喜愛的只是自己的享受,那時侯他覺得世界是一個秘密,他懷著喜悅和激情千方百計要解開這個秘密,現在他覺得現實中的一切既簡單有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處的現實環境所決定,那時候他認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觸大自然,接觸曾經生活過、思想過、接觸過的前人(如接觸哲學、詩歌),現在認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為的規章制度,和跟同事們交往。那時候女人是神秘的,迷人的,正因為神秘才是迷人的創造物;現在,除了家里的女人和朋友的妻子,一切女人的功用都是十分明確:女人是他已經嘗試過的最好的享受工具。那時候他不要錢,母親給他的錢,連三分之一都用不了,他可以放棄父親名下的田產分給他的佃戶;現在母親每月給他一千五百盧布,他還不夠用,為了錢他已經跟母親有過幾次不愉快的交談。那時候他認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我;現在則認為強壯而精力充沛、獸性的我才是他自己。
-----------------------------------
注解:很欣賞第二段的語句,覺得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善、惡的掙扎與對抗中度過的!~~!
摘抄3:
他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他在最近這段時期對人們所發生的憎惡,特別是今天對公爵,對索菲雅,對米西,對柯爾涅依所發生的憎惡,其實就是對他自己的憎惡。說來奇怪,這種承認自己卑鄙的心情,固然不免使人痛苦,同時卻又使人快樂而心安。
聶赫留朵夫生平已經不止一次地發生過他稱之為“靈魂的掃除”這類的事情。他所謂的靈魂的掃除,指的是這樣一種精神狀態:往往經過很長一段時期的間隔以后,忽然,他感到他的內心生活疲沓了,有時甚至停頓了,就著手把堆積在他靈魂里而成為這種停頓的原因的垃圾統統清除出去。
……
從那時候起到今天,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期沒有打掃過他的靈魂,所以他從來也沒有象這樣骯臟過,他的良心所要求的東西和他所過的生活之間也從來沒有象這樣不協調過。他看到這個差距,不由得心驚肉跳。
-----------------------------------
注解:我覺得,每隔一段時期做一下“靈魂的掃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讓你自醒自重,同時使你的生活目標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
摘抄4:
他身上發生的這一系列可怕的變化,原因僅僅是他不再相信自己,轉而去相信別人。至于他不再相信自己,而去相信別人的原因,那是因為如果相信自己,生活就會變得過于困難:相信自己,意味著處理各種問題都不能考慮追求輕松快樂的肉體的自我,而且幾乎總是同他作對;相信別人,意味著無需處理任何問題,所有的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解決問題的原則總是不考慮精神的自我,而只考慮肉體的自我。此外,相信自己,他往往總會遭到人們的指責,——相信別人,他卻博得周圍人們的贊揚。
摘抄5:
聶赫留朵夫雖然有些失望,但也為瑪絲洛娃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高興。然而,聶赫留朵夫對這幾個月來的耳聞目睹感到苦惱,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罪惡,后來,他在《圣經》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