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羅浮山的詩句
1、坐想羅浮山下、羽衣輕(宋·黃庭堅·《南歌子》)
2、羅浮山下蘼蕪煙(元·王冕·《梅花 其一》)
3、羅浮山下雪三尺(元·王冕·《素梅 十五》)
4、羅浮山下梅花村(宋·蘇軾·《再用前韻》)
5、羅浮山下雪來未(宋·文天祥·《至溫州》)
6、羅浮山忽來(宋·仇遠·《五更》)
7、數要羅浮山下月(宋·張道洽·《梅花七律》)
8、羅浮山遠云水隔(元·王冕·《題墨梅送宋太守之山東運使》)
9、前望羅浮山(宋·白玉蟾·《明發石壁庵》)
10、羅浮山以南(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筆百韻》)
11、羅浮山色濃潑黛(宋·楊萬里·《正月十二日游東坡白鶴峰故居,其北思無邪齋》)
12、羅浮山上月銜梅(明·韓上桂·《紫陌行》)
13、羅浮山上有心期(唐·施肩吾·《贈別王煉師往羅浮》)
14、羅浮山中春晝長(宋·白玉蟾·《青華吟》)
15、方從羅浮山(宋·陳師道·《和蘇公洞庭春色》)
16、羅浮山崒嵂(宋·陳允升·《釣魚臺》)
17、千仞羅浮山(宋·五邁·《寄惠州陳史君真卿》)
18、羅浮山頭老松樹(宋·鄭玠·《白云庵》)
19、初來羅浮山(宋·留元崇·《中閣禪院》)
20、羅浮山峨南海岸(宋·曾豐·《賦馬漕桂巖》)
二、關于羅浮山的詩句有哪些
1、《登羅浮山》宋·吳泳
要閑終是不曾閑,猛歇當頭名利關。揩洗一雙清凈眼,稻花雨里看浮山。
2、《羅浮山人與葛篇》唐·李賀
依依宜織江雨空,雨中六月蘭臺風。博羅老仙時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
3、《羅浮山多有道人倚嵌巖為室僅可容膝引泉貫其》宋·陳元晉
山家境界無畦畛,住處隨人意所便。澗汲巖棲忘世累,石耕略種盡天年。
4、《重憶山居六首·羅浮山》唐·李德裕
龍伯釣鰲時,蓬萊一峰坼。飛來碧海畔,遂與三山隔。其下多長溪
5、《羅浮山》唐·張又新
江北重巒積翠濃,綺霞遙映碧芙蓉。不知末后滄溟上,減卻瀛洲第幾峰。
6、《羅浮山》宋·陳某
乾坤未失鹿,滄海欲飛灰。人已逃時去,山猶擇地來。寒流清有影
7、《登西樵后即往羅浮山》宋·區仕衡
大科百丈興翛然,東向朱明七洞天。躡級修衢通絕巘,鑿空靈罕架飛煙。
8、《次韻子瞻游羅浮山》宋·蘇轍
客迷墮澗逢玉京,云行夭喬風號鳴。暗中過盡石髓滑,驚喜觀闕朝霞明。
9、《舟中望羅浮山》宋·楊萬里
羅浮元不是羅浮,自是道家古蓬丘。弱水只知斷舟楫,葛仙夜偷來惠州。
10、《題惠州羅浮山》宋·周敦頤
紅塵白日無間人,況有魚緋擊此身。關上羅浮間送目,浩然心意復吾真。
羅浮山
地理位置:中國廣東省惠州博羅縣的西北部
榮 譽:嶺南第一山
別 名:東樵山
主 峰:飛云頂
總面積:214多平方公里
羅浮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它雄峙于嶺南中南部,坐臨南海大亞灣,毗鄰惠州西湖。
漢代司馬遷曰:“羅浮漢佐命南岳,天下十山之一”。被道教尊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被佛教稱為羅浮第一禪林。
三、求寫羅浮山的詩詞,越多越好,高分懸賞
惠州一絕
食荔枝二首·之二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予昔赴黃州,春風嶺上見梅花,有兩絕句。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中賦詩云: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蜒雨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艷排冬溫。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再用前韻】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鶴棲荒園。天香國艷肯相顧,知我酒熟詩清溫。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抱叢窺我方醉臥,故遣啄木先敲門。麻姑過君急灑掃,鳥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嶺南珍禽有倒掛子,綠毛紅喙,如鸚鵡而小,自東海來,非塵埃中物也。)
四、一句有關祖國山河湖泊的古代詩句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空 山 不 見 人,
但 聞 人 語 響。
返 景 入 深 林,
復 照 青 苔 上。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己選一句
望采納O(∩_∩)O謝謝
五、有關古人勤學的詩句和成語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長歌行 《樂府歌辭》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入夜說話的聲音也已經消失了,但好像聽到低聲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繼續趕前面的路程,只能與逃走回來的老翁告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邊苦作舟。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曝,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
木莖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
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烏鳥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騎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讬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故君子結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君子之學也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富者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天道酬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
(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羅浮山古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