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勃描寫美麗景色的詩句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海到盡頭天作岸,山到絕頂我為峰.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斷山時結霧。
平海若無流。 遠水翻如岸,遙山倒似云.斷濤還共合,連浪或時分. 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蘊蘊兮濤洶洶. 大哉滄海何茫茫!天地百寶皆中藏:牙須甲角爭光鋩,腥風怪雨灑幽荒。
珊瑚玲瓏吞舟涌海底,高浪駕蓬萊。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
云起垂天翼,海動連山波. 江分九百水,海時一方天. 潮來海若一長呼,潮去蕭條一吸余。.。
二、王勃最經典的詩句
親情:“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焉得萱草,言樹之北.《詩經.衛風》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寫友情的詩句
1.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經典愛情詩句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詩經(“國風”中的一首)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經典愛情詩句2.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 漢樂府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經典愛情詩句3.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 王維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經典愛情詩句4.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 崔護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經典愛情詩句4.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唐 劉禹錫 竹枝詞(三)
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經典愛情詩句5.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唐 元稹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經典愛情詩句6.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 杜牧 贈別(二首)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經典愛情詩句7.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 李商隱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經典愛情詩句8.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 李商隱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經典愛情詩句9.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唐 李商隱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經典愛情詩句10.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說巴山夜雨時。--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說巴山夜雨時。
經典愛情詩句11.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經典愛情詩句12.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 白居易 長恨歌
三、王勃的滕王閣序里面最經典的句子是什么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此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素稱千古絕唱。它那強大的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來自于它所賦予讀者的一種五彩斑斕的美,一種美的最完美塑造。
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于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于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
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于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
我們知道,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王勃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
其次是動態美。孤鶩是在“飛”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
秋水雖然平靜,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蕩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
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其三是虛實美。
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個層次。
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這就構成了實景與虛景的對比。
況且微風過處,秋水泛起漣漪,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蕩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 其四是立體空間美。
“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天邊,天空和水面?地面 這兩個本來并不相交的平面經過持續的變形相交了,這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并能使人感到整個畫面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真實感。不僅如此,“秋水共長天一色”把人們的視線引到水天相接之處,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
而“落霞與孤鶩齊飛”又把人們的視線引到天頂,這是人們視野中最高之處。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
有遠有高有深,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
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則是無生命的,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后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志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恒和短暫的感觸;“孤”鶩與“落”霞齊飛,一只“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里?……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那里是王勃的心緒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