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學習的詩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 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 歐陽修《畫地學書》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 劉昚虛《闕題》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 孟郊《勸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 陸游《讀書》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 杜甫《柏學士茅屋》
二、形容要學習的詩句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落日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陳師道
2、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么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利希頓堡
3、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題弟侄書堂》
4、少而不學,老而不識。
5、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魏晉·傅玄《雜詩》
7、三分靠教,七分靠學。
8、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9、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列賓
10、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11、要想寫得好,必須肯動腦。
12、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唐·孟郊《勸學》
13、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4、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
15、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雨果
16、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卜·日·法拉茲
17、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歌德
18、刀越磨越亮,文越寫越好。
19、寫作如繡花,認真不出差。
20、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21、胸無大志,枉活一世。
22、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唐·杜牧《留誨曹師等詩》
23、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24、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25、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26、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27、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真心英雄》
28、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B.V
29、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0、立下大志,能辦大事。
31、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蕭繹
32、歲去弦吐箭——孟效
33、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3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衛風《詩經。衛風。淇奧》
35、千言萬語,從頭學起。
36、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37、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38、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39、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40、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根
41、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魏晉·陶淵明《雜詩》
42、刀怕沒鋼,人怕沒志。
43、重復是學習之母。--狄慈根
44、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約·貝勒斯
45、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弗萊格
46、寫作沒有巧,多看多思考。
47、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8、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49、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郭沫若
50、筆桿沒多重,不寫拿不動。
三、學習的詩詞自己編寫
讀一書,增一智。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干。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緬甸諺語)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
(英國諺語) 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歐洲諺語)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 泰山不是壘的,學問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語自厚。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學問,不掛嘴上。 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 虛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驕傲的人,常夸己之長。
自贊就是自輕。 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學識淵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講課了。 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噓自己有知識的人,等于在宣揚自己的無知。 言過其實,終無大用。
知識愈淺,自信愈深。 訥訥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寬闊的河平靜,博學的人謙虛。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沒有貨。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驕傲是跌跤的前奏。
驕傲來自淺薄,狂妄出于無知。 驕傲是失敗的開頭,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說大話的人像爆竹,響一聲就完了。 鑒難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權物。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自滿是學習的敵人。 趕腳的對頭是腳懶,學習的對頭是自滿。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虛心的人學十算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滿足現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來。
喜歡吹噓的人猶如一面大鼓,響聲大腹中空。 人唯虛,始能知人。
滿招損,謙受益。 滿必溢,驕必敗。
知識貯藏在謙虛的大海中。(朝鮮諺語) 學問多深也別滿足,過失多小也別忽略。
(蒙古諺語) 懂得自己無知,說明已有收獲。(拉丁美洲諺語) 學問學問,不懂就問 刀鈍石上磨,人笨人前學。
以人為師能進步。 試試并非受罪,問問并不吃虧。
善于發問的人,知識豐富。 不聽指點,多繞彎彎。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不能則學,不知則問,恥于問人,決無長進。 學問淵博的人,懂了還要問;學問淺薄的人,不懂也不問。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 手指有長有短,知識有高有低。
學無前后,達者為師。 邊學邊問,才有學問。
若要精,人前聽。 只要是有益的話,小孩的話也要聽。
要學蜜蜂采百花,問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請教別人不折本,舌頭打個滾。 怕問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
(英國諺語) 不問的人永遠和愚昧在一起。(東非諺語) 耳朵沒有底,可以從早聽到晚。
(非洲諺語)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一藝之成,當盡畢生之力。
一個不想?過小河的人,自然不想遠涉重洋。 針越用越明,腦越用越靈。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才華是血汗的結晶。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階盡管費力,卻一步比一步高。 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時時學,不怕千萬卷。 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頂峰的人,才能把頂峰踩在腳下。 困難是人的教科書。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伙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 學習如鉆探石油,鉆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先學爬,然后學走。 作者:千年之戀18 2007-7-8 12:55 回復此發言 -------------------------------------------------------------------------------- 2 學習名言 心堅石也穿。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騖遠的一無所得,埋頭苦干的獲得知識。 百藝通,不如一藝精。
同時趕兩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過來當師傅。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習如趕路,不能慢一步。
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 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注意力是智慧的門戶。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常說口里順,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性。
搓繩不能松勁,前進不能停頓。 瞄準還不是射中,起跑還不算到達。
沒有艱苦的學習,就沒有最簡單的發明。(南斯拉夫諺語) 誰游樂無度,誰沒空學習。
(法國諺語) 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亞美尼亞諺語) 知識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丹麥諺語) 知識需要反復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尼泊爾諺語) 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就退。
(日本諺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了懂不了,用處也不大。 一竅通,百竅通 心里沒有眼,有眼也無用。
仔細考慮一天,勝過蠻干十天。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
盡信書,莫如無書。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沒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
四、描寫學校的詩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觀書有感》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 ,六經勤向窗前讀! 真宗《勸學文》 讀書不破費,讀書利萬倍。
窗前讀古書,燈下尋書義, 貧者因書富,富者因書貴。 王安石《勸學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勸學》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翁森《四時讀書樂》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您對這個答案滿意,請一定設為“好評”,不勝感激~~)。
五、關于學習的詩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金縷衣
唐 杜秋娘
勸君須惜少年時。
勸君莫惜金縷衣,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勸學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花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自小讀書不用心,
不知書內有黃金。
早知書內黃金貴,
高點明燈下苦心.
六、關于學習的詩句
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5、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6、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7、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傳》
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
12、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13、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14、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
七、有關學習的詩句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 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勸人立志的。《神童詩》:“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宋?真宗《勸學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 ,六經勤向窗前讀!
王安石《勸學文》
讀書不破費,讀書利萬倍。窗前讀古書,燈下尋書義,貧者因書富,富者因書貴。
勸勉刻若勤學的:
宋代詩人劉過也寫過一道題為《書院》的“勸學詩”:“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 ,會有歲稔時。”該詩是說勤奮讀書如農夫種地,幾分耕耘,幾分收獲。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勸勉講究學習方法的: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寫過一首“勸學詩”:“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詩中向我們提出治學上的四人重要方面:多讀、深思、虛心、躬行(身體力行)。
宋代陸九淵也曾寫過一首題為《讀書》的詩:“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強調讀書切戒爭匆、慌忙,要貫徹“涵泳”(細心體會、琢磨、推敲的意思),這確是經驗之談。
關于惜時的: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關于學習體會的: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關于學習樂趣的: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民國 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
八、守信的詩句
”,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
近代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 弘一大師說過:“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乃立于天人合一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
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 誠信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裂痕。
誠信是前進的路,隨著開拓的腳步延伸。 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
漢代將軍季布,重于信義,“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所以《史記·季布欒布別傳》有言:“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民間的生意人,門臉上還常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
自古以來,講誠信的人常常會留下好的口碑,受人敬仰;不講誠信的人往往會身敗名裂,為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