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贊美梁啟超的詩詞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的樂趣.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
成功大易,而獲實豐于斯所期,淺人喜焉,而深識者方以為吊.
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
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當世之務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成功自是人權貴,創業終由道力強.
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產生出來.他們覺得真即是美,又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
六經不能教,當以小說教之;正史不能入,當以小說入之;語錄不能渝,當以小說渝之;律例不能治,當以小說治之.
二、贊美梁啟超的詩詞
少年中國說梁啟超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
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梁啟超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
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
惟怯懦也,故茍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戲文;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為澤,少年人如長江之初發源:此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啟超曰: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梁啟超曰:傷哉,老大也!潯陽江頭琵琶婦,當明月繞船,楓葉瑟瑟,衾寒于鐵,似夢非夢之時,追想洛陽塵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宮南內,白發宮娥,一燈如穗,三五對坐,談開元、天寶間遺事,譜霓裳羽衣曲;青門種瓜人,左對孺人,顧弄孺子,憶侯門似海珠履雜遝之盛事;拿破侖之流于厄蔑,阿刺飛之幽于錫蘭,與三兩監守吏或過訪之好事者,道當年短刀匹馬,馳騁中原,席卷歐洲,血戰海樓,一聲叱咤,萬國震恐之豐功偉烈,初而拍案,繼而撫髀,終而攬鏡。嗚呼!面皴齒盡,白發盈把,頹然老矣。
若是者舍幽郁之外無心事,舍悲慘之外無天地,舍頹唐之外無日月,舍嘆息之外無音聲,舍待死之外無事業,美人豪杰且然,而況于尋常碌碌者耶?生平親友,皆在墟墓,起居 飲食,待命于人,今日且過,遑知他日,今年且過,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氣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挾山超海之意氣,能 乎不能? 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疇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 漢武,若何之雄杰,漢唐來之文學,若何之隆盛;康乾間之武功,若何之烜赫;歷史家 所鋪敘,詞章家所謳歌,何一非我國民少年時代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陳跡哉。
而今頹然 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處處雀鼠盡,夜夜雞犬驚,十八省之土地財產,已為 人懷中之肉,西百兆之父兄子弟,已為人注籍之奴,豈所謂“老大嫁作商人婦”者耶? 嗚呼!憑君莫話當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對,岌岌顧影,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國為待死之國,一國之民為待死之民,萬事付之奈何,一切憑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啟超曰: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問題也。
如其老大也,則是 中國為過去之國,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國,而今漸漸滅,他日之命運殆將盡也;如其非老大也,則是中國為未來之國,即地球上昔未現此國,而今漸發達,他日之前程且方長也。欲斷今日之中國為老大耶?為少年耶?則不可不先明國字之意義。
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權,有服從,人人皆主權者,人人皆服從者。夫如是斯謂之完全成立之國。
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國也,自百年以來也。完全成立者,壯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漸進于完全成立者,少 年之事也。
故吾得一言以斷之曰:歐洲列邦在今日為壯年國,而我中國在今日為少年國。夫古昔之中國者,雖有國之名,而未成國之形也。
或為家族之國,或為酋長之國, 或為諸候封建之國,或為一王專制之國,雖種類不一,要之其于國家之體質也,有其一 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嬰兒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體之一二官支,先行長成,此外則全體 雖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
故唐虞以前為胚胎時代,殷周之際為乳哺時代,由孔子而來 至于今為童子時代,逐漸發達,而今乃始將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長成所以若是之 遲者,則歷代之民賊有窒其生機者也。
譬猶童年多病,轉類老態,或且疑其死期之將至 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過去之謂,而未來之謂也。
且我中國疇昔,豈嘗有國家哉,不過有朝廷耳。我黃帝子孫,聚族而居,立于此地 球之上者既數千年,而問其國之為何名,則無有也。
夫所謂唐、虞、夏、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宋、元、明、清者,則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產也;國也者,人民之公產也。
朝有朝之老少,國有國之老少,朝與國既異物, 則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為國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時代也;幽、厲、桓、赧、則其老年時代也。
高、文、景、武,漢朝之少年時代也;元、平、桓、靈,則其老年時。
三、梁秋實對梁啟超的贊美
梁實秋筆下的梁啟超
1989年末,大陸首次出版的《梁實秋散文》共4卷,總計囊括了梁先生的312篇散文。作者欣然落筆,讀者含笑閱之。由于梁實秋的散文追求精粹,所以他惜墨如金。總覽全書,絕無重復之處。但是也有個例外——他在3篇文章中,3次寫到了同一個人的同一件事。他寫的這個人是梁啟超,他說的這件事是1922年3月梁啟超到清華學校所做的學術演講。
從1915年到1923年,梁實秋在清華學校讀書 8年,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和他是同班同學。同學們邀請梁啟超做學術演講,本來就不擺架子的梁啟超欣然應允,他演講的題目是《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
50歲的梁啟超出場了,梁實秋在回憶錄《清華八年》的第四節中寫道——
他身體不高,頭禿,雙目炯炯有光,走起路來昂首闊步,一口廣東官話,聲如洪鐘。他感情豐富,記憶力強,用手一敲禿頭便能背誦出一大段詩詞。有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口沫四濺涕泗滂沱,頻頻地從口袋里掏出一塊大毛巾來揩眼睛。這篇演講分數次講完,有異常的成功。我個人對中國文學的興趣就是被這一篇演講所鼓動起來的。以前讀曾毅《中國文學史》,因為授課的先生照著書本讀一遍,毫無發揮,所以我越來越不感興趣。任公先生以后由學校聘請住在工字廳主講《中國歷史研究法》,更以后清華大學成立,他被聘為研究所教授,那是后話了。
梁啟超的一次演講,引導了梁實秋終生以文學為職業,這是何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煽動力!上面那段文字,已把梁啟超的作派、音容、風采記述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了,但梁實秋意猶未盡,他又專門寫了一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得瞻其獨特的風采。梁實秋寫道——
我記得清清楚楚,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顧右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
先生的演講,到緊張處,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時掩面,有時頓足,
有時狂笑,有時嘆息。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在暮年歲月中,梁實秋還時時憶起當年的情景,于是又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就叫《講演》。他寫道——
他的講演是有底稿的,用毛筆寫在宣紙稿紙上,整整齊齊一大疊,后來發表在《飲冰室合集》中。不過他講時不大看底稿,有時略翻一下,更時常順口添加資料。他長篇大段憑記憶引誦詩詞,有時候記不起來,楞在臺上良久良久,然后用手指敲頭三兩擊,猛然記起,便笑容可掬地朗誦下去……聽者愀然危坐,那景況感人極了。他講得認真吃力,渴了就喝一口開水,掏出大塊毛巾揩臉上的汗,不時地呼喚他坐在前排的兒子:“思成,黑板擦擦!”梁思成便跳上臺去,把黑板擦干凈。第次鐘響,他講不完,總要拖幾分鐘,然后他于掌聲雷動中大搖大擺地徐徐步出教室。聽眾守在座位上,沒有一個敢先離席。
梁啟超因醫療事故逝世于1929年,才活了56歲,真是千古文章未盡才!當今的中國人,見過梁啟超者恐怕已經沒有了。感謝梁實秋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精練的文筆,給我們再現了一位具有獨特風采的、迷人的梁啟超。說他“獨特”,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梁啟超對事業、對學問有著火一般的熱情。這種熱情,梁啟超說是趣味引發出來的。他曾說:“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啟超’這件東西,把里頭所含一種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的僅有個零了。”沒有趣味不可能成就事業。當然,梁啟超的趣味是高尚的、高雅的、高水平的。第二,心無城府少傷神,大智必有大天真。梁啟超的一生都是天真的,看準了就干,不避殺頭之險。他參與公車上書,力行維新變法,策劃他的學生蔡鍔推翻袁世凱……無論是成是敗,他都是英雄。
我們的文化傳統中講究含蓄、內斂、圓通、策略、成熟,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凡事留有余地……這些為人處世的技巧,在一定條件下或許是必要的、正確的。但是越過真理一步就是謬誤,如果人人都戴上假面具,那就不可愛而可憂了。梁啟超不但感情豐富,而且時時率真而為。他的人生哲學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我就是我。不化妝,不修飾,不作假。罕見的天賦加上燃燒的激情,再加上坦蕩的行為,中國歷史上便有了一位勇于特立獨行,永遠鮮活靈動的梁啟超。我們中華民族產生過這樣杰出的人物,幸運而驕傲,國之瑰寶也。
四、有關名人寫的贊美祖國少年的文章除了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梁啟超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沁園春—長沙》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青年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實的保衛者,是使歷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進的力量.青年的敏感和獨創精神,一經與成熟科學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相結合,就能相得益彰.——貝弗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