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野心的詩句有哪些
1、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柳宗元《冉溪》
譯:從小就發奮圖強希望建功立業,以身許國從未想過謀取個人幸福。
2、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繆氏子《賦新月》
譯:人們不要小看它只像彎彎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會團圓完滿,光照天下。
3、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陸游《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
譯:胸中自有軍事謀略,想要試煉一番卻沒有門路,空懷豪情。
4、恥涉太行險,羞營覆車粟。天命有定端,守分絕所欲。——李白《空城雀》
譯:以涉太行險為恥,羞于相隨著覆車粟而飛往食之。天命自有定數,安守著自己的職分,不得不屢屢斷絕自己這小小的欲望。
5、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李泌《長歌行》
譯:蒼天覆蓋著我,大地承載著我,天地生養了我是有意還是無意?否則怎么會有人辟谷追求成仙,有人追求利祿游戲帝都。
6、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譯: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發人!
7、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譯: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
8、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病起書懷》
譯: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
9、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辛棄疾《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譯:我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金人的士兵晚上在準備著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10、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高適《薊中作》
譯:身臨沙場爭戰之處,常為胡虜的反復侵擾而憂傷。
二、關于答案的詩句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c)
A、塔里木盆地 B、柴達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準葛爾盆地
解析:西嶺雪山距成都95公里,位于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的西嶺雪山,總面積482.8平方公里.區內大雪山海拔5364米,是成都第一峰,終年積雪不化,在陽光照射下,潔白晶瑩,銀光燦爛,秀美壯觀.唐代大詩人杜甫盛贊此景,寫下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絕句.西嶺雪山也因此得名.
2、杜甫的著名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形容的是:( c)
A、安徽黃山 B、江西廬山 C、山東泰山 D、四川峨眉山
三、謀字在詩詞中的的意思
基本意義:
1.計劃,計策,主意:計~。出~劃策。
2.設法尋求:~求。圖~。~面。~篇。~生。~幸福。
3.商議:~議。~劃。不~而合。
4.姓。
詳細解釋
〈動〉
(形聲。從言,某聲。本義:考慮;謀劃)
同本義(側重于商議出辦法或盤算出主意) [consider;plan]
慮難曰謀。——《說文》
聰作謀。——《書·洪范》
咨難為謀。——《左傳·襄公四年》
誰適與謀。——《詩·小雅·蒼伯》
在事為詩,未發為謀。——《春秋·說題辭》
心思為謀。——《論衡·超奇》
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未能遠謀。——《左傳·莊公十年》
肉食者謀之。
聚室而謀。——《列子·湯問》
謀諸漆工。——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又如:謀謨殫神(籌謀劃策,竭盡全力);不謀而合;合謀(共同策劃);謀及庶人(與百姓共商國事);思謀(方言。思索;考慮);謀始(于開始時慎重考慮);謀章(考慮文章的篇章結構)
計議;商議 [confer;discuss]
謀,議也。——《廣雅》
聚室而謀。——《列子·湯問》
又如:謀跡(議其行事);謀闕(商議補救缺失);謀合(合伙同謀)
圖謀;營求 [plot;conspire;seek]
君子謀道不謀食。——《論語·衛靈公》
亦宜自謀。——諸葛亮《出師表》
謀襲蔡州。——《資治通鑒·唐紀》
又如:謀論(謀劃揣摩);謀斷(謀劃決斷);謀為不軌(圖謀不軌);謀首(主謀者);謀猶(計謀。也作謀猷);謀干(謀求;鉆營);謀虛逐妄(謀求追逐虛幻不實的東西);謀道(探求事理和道義等)
咨詢 [seek advice from;consult with]
載馳載驅,周爰咨謀。——《詩·小雅》
咨事為謀。——《國語·魯語》
又如:謀筮(問卜);謀詢(咨詢);謀龜(問卜)
〈名〉
策略,計謀 [tactics;plan]
辯說屬辭,飾非詐謀。——《韓非子·存韓》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無以小謀敗大作。——《禮記·緇衣》。注:“小臣之謀也。”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又如:謀不逮下(謀略不及下等水平);謀定后動(計劃穩妥之后再采取行動);計謀(戰爭中欺蒙并智勝敵人的策略);足智多謀;有勇無謀
通“媒”。媒介 [media]
君臣之會,六者謂之謀。——《管子》
四、形容道義的詩句
君子謀道不謀富。
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義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謀求道義而不致力于謀求財富。這句話的意思并不是說“君子”就不應該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強調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時候,要遵循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不能利欲薰心,不擇手段,損人利己。本名句可供闡述人活在世上,應不斷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質的完善,而不應終日汲汲于富貴利祿,也可供贊美那些修身潔行、不謀求個人私利的人。
唐朝文學家 柳宗元 《吏商》
義人在上,天下必治。 道義名言
戰國·墨子《墨子·非命上》有道義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說明在上位的國君應實行“義政”,所作所為要符合“道義”,這樣國家才能安定。義人:主持道義的人。
墨翟,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 墨子 《墨子·非命上》
五、形容忍讓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忍讓的詩句如下:
1. 《淮南子》
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
2. 《贈裴樞端公》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3. 《增廣賢文》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4. 宋?善棋道人《絕句》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5. 《淮南子》
寬而栗,嚴而溫
6. 《尚書》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7. 清?金纓《格言聯壁》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8. 《論語.衛靈公》
小不忍,則亂大謀。
9. 司馬遷《史記》
小不忍,害大義。
10. 《與韓荊州書》
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六、急求關于深謀遠慮的詩句名言等等等,
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
——韓非(戰國末期哲學家)引自《韓非子·喻志》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王充(東漢哲學家)引自《論衡·別通篇》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張孝祥(南宋詞人)引自《論治體 子· 甲申二月九日》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禮記。學記》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七、形容肩負使命的詩句
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譯文: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文:在天下人擔憂之前擔憂,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文: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為國捐軀,死得其所,(讓我)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
4、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譯文: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
5、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南宋·陸游《病起書懷》
譯文: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
6、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南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譯文: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