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羊”字的古詩句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唐·李白《將進酒》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唐·溫庭筠《蘇武廟》
玉羊東北上,金虎西南昃------南朝梁.劉孝綽《望月有所思》
太平之瑞寶鼎,樂協之應玉羊。-----南朝梁·蕭統《七契》
羊馬群中覓人道,雁門關外絕人家。------唐·施肩吾《云中道上作》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唐·杜牧《河湟》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唐·杜甫《日暮》
萬羊亦是男兒事,莫學狂夫取次嘗。----史鳳《八分羊》
麋入神羊隊,鳥驚海鷺眠。------元稹《直臺》
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陳與義《傷春》
暮煙已合牛羊下,信馬林間步月歸。 -----文同《早晴至報恩山寺》
二、羊字開頭的成語
羊很狼貪: 喻狠毒貪婪。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羊落虎口: 喻處于險境,有死無生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某處所花費者,仍從某處取回 羊踏菜園: 三國魏邯鄲淳《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園!’”后以喻慣吃蔬菜的人偶食葷腥美食 羊頭狗肉: 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 羊續懸魚: 《后漢書·羊續傳》:“續為南陽太守……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
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之,續乃出所懸者,以杜其意。”后因用“羊續懸魚”作為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典故 羊棗昌歜: 曾晳嗜羊棗,楚文王嗜昌歜,后以“羊棗昌歜”喻人之癖好 羊質虎皮: 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三、羊字開頭的成語
羊很狼貪: 喻狠毒貪婪。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羊落虎口: 喻處于險境,有死無生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某處所花費者,仍從某處取回 羊踏菜園: 三國魏邯鄲淳《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園!’”后以喻慣吃蔬菜的人偶食葷腥美食 羊頭狗肉: 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 羊續懸魚: 《后漢書·羊續傳》:“續為南陽太守……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
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之,續乃出所懸者,以杜其意。”后因用“羊續懸魚”作為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典故 羊棗昌歜: 曾晳嗜羊棗,楚文王嗜昌歜,后以“羊棗昌歜”喻人之癖好 羊質虎皮: 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四、羊字的開頭的成語大全
羊腸小道、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撞籬笆、
羊貪狼狠、
羊鶴不舞、
羊群里跑出駱駝來、
羊頭馬脯、
羊頭狗肉、
羊破菜園、
羊入虎群、
羊觸藩籬、
羊體嵇心、
羊續懸魚、
羊胃羊頭、
羊歧忘返、
羊狠狼貪、
羊真孔草、
羊羔美酒、
羊車望幸、
羊踏菜園、
羊毛塵量、
羊腸九曲、
羊腸小徑、
羊棗昌歜、
羊落虎口、
羊質虎形、
羊公之鶴、
羊質虎皮、
羊欣白練裙
五、寫出羊字開頭的成語越多越好
羊很狼貪: 喻狠毒貪婪。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羊落虎口: 喻處于險境,有死無生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某處所花費者,仍從某處取回 羊踏菜園: 三國魏邯鄲淳《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園!’”后以喻慣吃蔬菜的人偶食葷腥美食 羊頭狗肉: 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 羊續懸魚: 《后漢書·羊續傳》:“續為南陽太守……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
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之,續乃出所懸者,以杜其意。”后因用“羊續懸魚”作為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典故 羊棗昌歜: 曾晳嗜羊棗,楚文王嗜昌歜,后以“羊棗昌歜”喻人之癖好 羊質虎皮: 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愛禮存羊: 《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后以“愛禮存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系頸牽羊: 繩系頸,手牽羊。謂投降請罪 昌歜羊棗: 據傳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魯曾點嗜羊棗。
后以“昌歜羊棗”指人所偏好之物 羝羊觸籓: 公羊角鉤在籬笆上。比喻進退兩難 多歧亡羊: 《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后以“多歧亡羊”比喻因情況復雜多變而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引申為泛而不專,終無所成 餓虎吞羊: 形容迅猛貪婪 掛羊頭賣狗肉: 比喻用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符實或做壞事 虎皮羊質: 語本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
比喻外強中干 狼羊同飼: 比喻把壞人同好人一樣對待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比喻眾愚不如一賢 舍策追羊: 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后,設法補救。
語本《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
陸德明釋文:“策,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
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羚羊掛角: 亦作“羚羊掛角”。
傳說羚羊夜眠防患,以角懸樹,足不著地,無跡可尋。見《埤雅·釋獸》。
因以“羚羊掛角”喻意境超脫,不著形跡。無跡可尋。
見《埤雅·釋獸》。因以“羚羊掛角”喻意境超脫,不著形跡 買王得羊: ①謂想買王獻之字,卻得到了羊欣的字。
意為差強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畫雖然逼真而終差一等 賣狗懸羊: 猶言掛羊頭賣狗肉。
意謂名不副實 鳥道羊腸: 狹險典折的山路 牛羊勿踐: 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
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於人乎?” 歧路亡羊: 《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后用“歧路亡羊”比喻因情況復雜多變而迷失方向,走入迷途 驅羊戰狼: 喻以弱擊強 肉袒牽羊: 露體牽羊,以示降服順從 如狼牧羊: 比喻任用酷吏治理人民,人民一定深受其害 十羊九牧: ①比喻民少官多。②比喻多頭領導,命令不一,使人無所適從 使羊將狼: 派羊去指揮狼。
比喻不足以統眾 瘦羊博士: 《后漢書·甄宇傳》“建武中,捍甄宇呴為州從事,徵拜博士”李賢注引《東觀漢記》:“建武中每臘,詔書賜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
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分肉,又欲投鉤,宇復恥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復有爭訟,后召會問‘瘦羊博士’所在,京師因以號之。”
后用以指能克己讓人的人 鼠穴尋羊: 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 素絲羔羊: 《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毛傳:“素,白也;紽,數也。
古者素絲以英裘,不失其制。”朱熹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
后因以“素絲羔羊”稱譽正直廉潔的官吏 亡羊補牢: 《戰國策·楚策四》:“見菟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謂走失了羊,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
比喻失誤后及時補救 以羊易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后以“以羊易牛”指用這個代替那個 臧谷亡羊: 《莊子·駢拇》載,臧、谷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則一。
宋蘇軾《和劉道原〈詠史〉》:“仲尼憂世接輿狂,藏谷雖殊竟兩亡。”參考資料: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