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花飛絮,滿地瓊瑤 讓人想起哪個詩句
冬
冬雖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裝點春色;又感六花飛絮,滿地瓊瑤.獸炭生紅,蟻酒凝綠;狐裘貂帽,銀燭留賓;在尾兔毫,彩箋覓句;亦佳事也.至如駿馬獵平原,孤舟釣淺瀨(lài)豪華寂寞,各自有致.
冬天雖然酷寒逼人,但是也有梅花和青松,為肅殺冬季裝點出幾分春色.還有飛花輕絮一般的雪花飄落,將大地鋪設如白玉世界.冬天還可以圍著火紅的炭火,喝著新釀的碧綠美酒;穿著暖和的皮毛衣帽,留好友一直暢飲到深夜;用秋冬兔子長毫毛制成的好筆,在彩色箋紙上構思詩詞妙句……都是很有趣的事情.更有興致的還可以騎著駿馬到平原上去冬獵,或者駕孤舟在淺灘急流處垂釣,無論是喜歡富貴熱鬧,還是喜歡幽靜獨處,都能享受到冬天的獨特樂趣.
(獸炭:做成獸狀的木炭,加有香料,比較名貴;綠蟻:新釀制的酒面泛起的泡沫,后用來代指新出的酒.)
二、帶落字的詩句,落花飛絮茫茫,古來多少愁人意
水龍吟·落花飛絮茫
【作者】文廷式 【朝代】清
落花飛絮茫茫,古來多少愁人意。
游絲窗隙,驚飆樹底,暗移人世。
一夢醒來,起看明鏡,二毛生矣。
有葡萄美酒,芙蓉寶劍,都未稱,平生志。
我是墾塞倍客,二十年、軟紅塵里。
無言獨對,青燈一點,神游天際。
海水浮空,空中樓閣,萬重蒼翠。
待驂鸞歸去,層霄回首,又西風起。
帶落字的詩句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長恨歌》 唐·白居易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長恨歌》 唐·白居易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長恨歌》 唐·白居易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更吹落、星如雨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 唐·李商隱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 唐·王維
長煙落日孤城閉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柳永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鳥鳴澗》 唐·王維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 唐·孟浩然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唐·杜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寒菊 / 畫菊》 宋·鄭思肖
三、形容柳絮的詩句
【唐】白居易 三月盡是頭白日,與春老別更依依.憑鶯為向楊花道,絆惹春風莫放歸.柳絮 【唐】李中 年年二月暮,散亂雜飛花.雨過微風起,狂飄千萬家.柳絮 【唐】劉禹錫 飄飏南陌起東鄰,漠漠蒙蒙暗度春.花巷暖隨輕舞蝶,玉樓晴拂艷妝人.縈回謝女題詩筆,點綴陶公漉酒巾.何處好風偏似雪,隋河堤上古江津.柳絮 【唐】羅鄴 處處東風撲晚陽,輕輕醉粉落無香.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龍舟舞鳳凰.柳絮詠 【唐】孫魴 年年三月里,隨處自悠揚.雨過渾疑盡,風來特地狂.入花蜂有礙,遮水燕無妨.苦是添離思,青門道路長.柳絮 【唐】薛濤 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蕩惹人衣.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柳絮 【唐】楊凝 河畔多楊柳,追游盡狹斜.春風一回送,亂入莫愁家.柳絮 【唐】雍裕之 無風才到地,有風還滿空.緣渠偏似雪,莫近鬢毛生.柳絮 【唐】張夫人 靄靄芳春朝,雪絮起青條.或值花同舞,不因風自飄.過尊浮綠醑,拂幌綴紅綃.那用持愁玩,春懷不自聊.吹柳絮/瑞鷓鴣 【宋】賀鑄 月痕依約到西廂.曾羨花枝拂短墻.初未識愁那得淚,每渾疑夢奈馀香.歌逢裊處眉先嫵,酒半酣時眼更狂.閑倚繡簾吹柳絮,問何人似冶游郎.描寫柳絮的詩句 【柳枝】【柳條】 杜甫 【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窈窕清禁闥,罷朝歸不同。
君隨丞相后,我往日華東。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
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白居易 【長安春】 青門柳枝軟無力,東風吹作黃金色。
街東酒薄醉易醒,滿眼春愁銷不得。元稹 【景申秋八首】 雨柳枝枝弱,風光片片斜。
蜻蜓憐曉露,蛺蝶戀秋花。饑啅空籬雀,寒棲滿樹鴉。
荒涼池館內,不似有人家。施肩吾 【觀舞女】 纏紅結紫畏風吹,裊娜初回弱柳枝。
買笑未知誰是主,萬人心逐一人移。劉禹錫 【別蘇州二首】 流水閶門外,秋風吹柳條。
從來送客處,今日自魂銷。劉憲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 桃花欲落柳條長,沙頭水上足風光。
此時御蹕來游處,愿奉年年祓禊觴。皮日休 【夜會問答十】 月下橋,風外拂殘衰柳條。
倚欄桿處獨自立,青翰何人吹玉簫?白居易 【曲江早春】 曲江柳條漸無力,杏園伯勞初有聲。可憐春淺游人少,好傍池邊下馬行。
楊巨源 【折楊柳】 水邊楊柳麹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白居易 【過裴令公宅二絕句】 風吹楊柳出墻枝,憶得同歡共醉時。每到集賢坊地過,不曾一度不低眉。
杜牧 【有感】 宛溪垂柳最長枝,曾被春風盡日吹。不堪攀折猶堪看,陌上少年來自遲。
【柳絮】 【柳花】 杜甫 【絕句漫興九首】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白居易 【三月二十八日贈周判官】 一春惆悵殘三日,醉問周郎憶得無。柳絮送人鶯勸酒,去年今日別東都。
李商隱 【三月十日流杯亭】 身屬中軍少得歸,木蘭花盡失春期。偷隨柳絮到城外,行過水西聞子規。
李商隱 【訪人不遇留別館】 卿卿不惜鎖窗春,去作長楸走馬身。閑倚繡簾吹柳絮,日高深院斷無人。
戎昱 【征人歸鄉】 三月江城柳絮飛,五年游客送人歸。故將別淚和鄉淚,今日闌干濕汝衣。
韓愈 【晚春】 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
唐彥謙 【憶孟浩然】 郊外凌兢西復東,雪晴驢背興無窮。句搜明月梨花內,趣入春風柳絮中。
蕭靜 【三湘有懷】 柳絮飛來別洛陽,梅花落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張仲素 【春游曲三首】 煙柳飛輕絮,風榆落小錢。蒙蒙百花里,羅綺競秋千。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九首】 煬帝行宮汴水濱,數枝楊柳不勝春。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墻不見人。
白居易 【狐泉店前作】 野狐泉上柳花飛,逐水東流便不歸。花水悠悠兩無意,因風吹落偶相依。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武元衡 【與崔十五同訪裴校書不遇】 梨花落盡柳花時,庭樹流鶯日過遲。
幾度相思不相見,春風何處有佳期。描寫柳絮的詩句 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而是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這是一個詞,不是楊和柳并列。
既然古代詩文中的“楊”其實是柳樹,那么詩詞意象中的楊花當然也是指柳絮。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囀:鳥鳴宛轉。
北周·庾信《春賦》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楊花:柳絮。榆莢:榆錢,榆樹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唐·韓愈《晚春》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楊花:柳絮。宋·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不解:不知,不能。
禁:制止。楊花:柳絮。
宋·晏殊《踏莎行》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意謂柳絮自由自在地飛舞,不流連于畫堂朱戶的富貴之家。宋·王安石《清平樂》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春色:指楊花。
二分塵土:楊花有三分之二落在路旁塵土之中。一分流水:楊花有三分之一飄落水面。
宋·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小園桃李東風后,卻看楊花自在飛 楊花:柳絮。宋·王令《瀹瀹》春盡絮花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
四、描寫花的詩句
1、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曹雪芹中
2、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陳寶琛
3、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元稹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關于花的詩句。
5、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
6、花飛萬點愁如海。
7、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8、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9、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10、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若飛絮。
11、春且住,見春到,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關于花的詩句。
1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1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5、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五、有關“春天柳絮紛飛”唯美詩句都有哪些
1、《柳》——唐代鄭谷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譯文:柳樹種植在溪橋邊和山路旁,與杏樹和桃樹相映。又好像懂得離人思鄉的無限情感,千萬條柳絲飄下無數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
2、《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宋代晏幾道
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游春路。
樹頭花艷雜嬌云,樹底人家朱戶。
譯文:街南綠樹濃蔭,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飄滿游春的道路。樹頂上雜映著艷花交織的嬌云,樹蔭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紅門戶。
3、《清明日園林寄友人》——唐代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譯文:今天是清明節,和幾個好友在園林中小聚。天氣晴朗,春風和煦吹動著柳絮飛揚,清明乞新火后,人們的廚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
4、《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宋代賀鑄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譯文:就像那一望無垠的煙草,滿城翻飛的柳絮,梅子黃時的綿綿細雨。
5、《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宋代章楶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譯文:燕兒忙忙,鶯兒懶獺,繁花芳殘。柳堤上,楊花飄飄墜落,輕輕舒展,曼舞婆婆,在綠色的林木中點畫渲染,使人憶起韓愈“楊花榆莢無才思”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