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示相互學習切磋的古詩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論語?述而》 釋義:選擇別人的優點去學習,他們的缺點(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善:好的,優點 其:代“他們”。
《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里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圣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 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
《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 擴展資料: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出自《論語·學而第一》 釋義: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也不會固守。做人重要的是誠實、守信用。
不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做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李澤厚《論語今讀》說,“無友不如己者”,作自己應看到朋友的長處解。即別人總有優于自己的地方,并非真正不去交結不如自己的朋友,或所交朋友都超過自己。
如是后者,在現實上不可能,在邏輯上作為普遍原則,任何人將不可能有朋友。所以它只是一種勸勉之辭。
陳志歲《載敬堂集·讀書體義·〈論語〉參解》:“〈論語·學而〉記子曰:‘ 無友不如己者。’ 謂沒有朋友不有長處,定有逾己者。
人各有其長,堪資取補,誨人謙虛砥益爾。〈述而〉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同旨別白也。”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需要交際,需要朋友。但交友需謹慎,交友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志同道合,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便是孔子要告誡我們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擇其善者 百度百科-無友不如己者。
二、表示朋友間相互切磋的古詩
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賞析:《詩經》中有許多人物的贊歌,稱贊的對象也很廣泛。
其中重要一類被稱頌的對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將。先秦時代,正是中華民族不斷凝聚走向統一的時代,人們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
在那樣一個時代,人們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賢相、能臣良將身上。贊美他們,實際上是表達一種生活的向往。
《淇奧》便是這樣一首詩。據《毛詩序》說:“《淇奧》,美武公之德也。
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詩也。”這個武公,是衛國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經擔任過周平王(前770—前720年)的卿士。
史傳記載,武和晚年九十多歲了,還是謹慎廉潔從政,寬容別人的批評,接受別人的勸諫,因此很受人們的尊敬,人們作了這首《淇奧)來贊美他。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告諸往而知來者。譯文: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
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相互切磋。
供參考。
三、表示朋友間相互切磋的古詩
詩經.衛風.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賞析:
《詩經》中有許多人物的贊歌,稱贊的對象也很廣泛。其中重要一類被稱頌的對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將。先秦時代,正是中華民族不斷凝聚走向統一的時代,人們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人們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賢相、能臣良將身上。贊美他們,實際上是表達一種生活的向往。《淇奧》便是這樣一首詩。據《毛詩序》說:“《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詩也。”這個武公,是衛國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經擔任過周平王(前770—前720年)的卿士。史傳記載,武和晚年九十多歲了,還是謹慎廉潔從政,寬容別人的批評,接受別人的勸諫,因此很受人們的尊敬,人們作了這首《淇奧)來贊美他。
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文: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相互切磋。
供參考。
四、形容切磋的成語
獨學寡聞——獨學:指自學而無以指導切磋。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
磨礱淬礪——磨礱:磨煉;淬礪:制造刀劍必須淬火和磨礪,比喻刻苦磨煉。指切磋琢磨,反復研討。
磨礱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學苦練,始終不懈。亦作“磨礲浸灌”。
磨礱鐫切——指磨礪切磋。
磨礱雋切——礱:磨。相互切磋研討。
磨礲淬勵——切磋琢磨,反復研討。
磨礲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學苦練,始終不懈。同“磨礱浸灌”。
切瑳琢磨——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彼此商討,互相吸取長處,改正缺點。同“切磋琢磨”。
箴規磨切——箴規:規諫,勸戒;切:切磋。互相批評,互相幫助。
五、形容切磋的成語
獨學寡聞——獨學:指自學而無以指導切磋。
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
磨礱淬礪——磨礱:磨煉;淬礪:制造刀劍必須淬火和磨礪,比喻刻苦磨煉。指切磋琢磨,反復研討。
磨礱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學苦練,始終不懈。
亦作“磨礲浸灌”。磨礱鐫切——指磨礪切磋。
磨礱雋切——礱:磨。相互切磋研討。
磨礲淬勵——切磋琢磨,反復研討。磨礲浸灌——切磋浸染。
形容勤學苦練,始終不懈。同“磨礱浸灌”。
切瑳琢磨——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彼此商討,互相吸取長處,改正缺點。同“切磋琢磨”。
箴規磨切——箴規:規諫,勸戒;切:切磋。互相批評,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