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劉十九白居易求賞析
問劉十九(1) 綠蟻新醅酒,(2)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3) 能飲一杯無?(4) 作品導讀 詩歌意在描寫雪天邀友小飲御寒,促膝夜話,通過表達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對朋友真切的友誼. 這首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寫出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系.全詩簡練含蓄,輕松灑脫,而詩句之間,意脈相通,一氣貫之. 編輯本段作品注釋 (1)劉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詩作中,提到劉十九的不多,僅兩首.但提到劉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 劉二十八實際就是與白居易同時代的詩人、白居易的密友劉禹錫,因其在同輩族人中排行二十八,故又名劉二十八.劉十九乃其堂兄劉禹銅,系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 白居易二十八歲時就考中進士,一舉成名,十分得意.詩作多有豪氣和對世事的抨擊,直到四十四歲被貶為“江州司馬”時,他的生活和創作上來了一個大轉換.在沉郁中,他寄情山水,詩作才漸轉為不問世事的風格,到了晚年時隱居洛陽,最終皈依佛教,潛心修行.本文選自《白氏長慶集》. 《問劉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天晚欲雪,思念舊人”時所作.也有人誤認為此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但詩人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不可能邀約洛陽故舊對飲. (2)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醅(pēi):沒有過濾的酒. 綠蟻新醅酒:酒是新釀的酒.新釀酒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 (3)雪:下雪,這里作動詞用. (4)無:么,嗎. 作品譯文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 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將要來. 能否共飲一杯?朋友! 意譯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 用紅泥燒制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 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 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作品賞析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全詩描寫詩人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綠蟻新醅酒”,開門見山點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釀好的,未經過濾,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顏色微綠,細小如蟻,故稱“綠蟻”.詩歌首句描繪家酒的新熟淡綠和渾濁粗糙,極易引發讀者的聯想,讓讀者猶如已經看到了那芳香撲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紅泥小火爐”,粗拙小巧的火爐樸素溫馨,爐火正燒得通紅,詩人圍爐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臨的屋子,照亮了浮動著綠色泡沫的家酒.“紅泥小火爐”對飲酒環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酒已經很誘人了,而爐火又增添了溫暖的情調.詩歌一、二兩句選用“家酒”和“小火爐”兩個極具生發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喚起讀者對質樸地道的農村生活的情境聯想.后面兩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這樣一個風寒雪飛的冬天里,在這樣一個暮色蒼茫的空閑時刻,邀請老朋友來飲酒敘舊,更體現出詩人那種濃濃的情誼.“雪”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暢飲的闊大背景,寒風瑟瑟,大雪飄飄,讓人感到冷徹肌膚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襯出火爐的熾熱和友情的珍貴.“家酒”、“小火爐”和“暮雪”三個意象分割開來,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韻了無,但是當這三個意象被白居易納入這首充滿詩意情境的整體組織結構中時,讀者就會感受到一種不屬于單個意象而決定于整體組織的氣韻、境界和情味.寒冬臘月,暮色蒼茫,風雪大作,家酒新熟、爐火已生,只待朋友早點到來,三個意象連綴起來構成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態、有情有意的圖畫,其間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陣陣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詩畫相通貴在情意相契,詩人雖然不能像雕塑家、畫家那樣直觀地再現色彩,但是可以通過富有創意的語言運用,喚起讀者相應的聯想和情緒體驗.這首小詩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樸實,溫熱明麗,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悅目怡神之感.詩歌首句“綠蟻”二字繪酒色摹酒狀,酒色流香,令人嘖嘖稱美,酒態活現讓讀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紅”字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了人的身子,也溫熱了人的心窩.“火”字表現出炭火熊熊、光影躍動的情境,更是能夠給寒冬里的人增加無限的熱量.“紅”“綠”相映,色味兼香,氣氛熱烈,情調歡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詞語,但“晚”“雪”兩字告訴讀者黑色的夜幕已經降落,而紛紛揚揚的白雪即將到來.在風雪黑夜的無邊背景下,小屋內的“綠”酒“紅”爐和諧配置,異常醒目,也格外溫暖. 最后是結尾問句的運用.“能飲一杯無”,輕言細語,問寒問暖,貼近心窩,溢滿真情.用這樣的口語入詩收尾,既增加了全詩的韻味,使其具有空靈搖曳之美,余音裊裊之妙;又創設情境,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詩人既可能是特意準備新熟家釀來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爾借此驅趕孤居的冷寂凄涼;既可能是在風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溫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
二、需要《問劉十九》的賞析
這首詩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劉十九是嵩陽處士。全詩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個字,卻營造出一種非常令人向往的舒適環境和溫馨氣氛,這種環境和
氣氛也許比美酒更加能吸引朋友的到來。
綠蟻,酒面上浮起的綠色泡沫。醅,未經過濾的酒。“綠蟻新醅酒”,是新釀成后剛剛濾去酒渣的酒,酒面上泛起一層細小的綠色泡沫,顯得格外清冽。“紅泥小火爐”,一只小小的土爐子,在一旁映出通紅的火光。晶瑩清澈的美酒,在火紅的爐光的映照下,浮動著細微的酒泡,暖烘烘的空氣中散發出陣陣令人垂涎欲滴的酒香,氣氛是那樣的溫馨,環境是如此的宜人,真是酒未醉人人已醉了。
備下美酒,點起火爐,當然是為了開懷暢飲,不過,這番精心的布置又與當時的天氣和時間密切相關,這就是第三句詩中告訴我們的“晚來天欲雪”,忙完了一天該忙的事,傍晚時分,眼見得一場暮雪就要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在這將下未下之際,能夠和朋友小聚一番,背靠溫暖的火爐,暢飲醇香的美酒,共度這良辰美景,豈不是難得的賞心樂事?所以,在詩的最后,白居易向朋友發出了直接的邀請,“能飲一杯無?”不多喝,就幾杯,怎么樣,來吧,不要辜負這天造地設的節候,不要冷落這誠心相邀的至情。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不過,就在讀者也在為劉十九高興,由衷地羨慕他能有白居易這樣一位細致周到的朋友熱情相邀的時候,詩歌已經結束了。所以我們無從知道他們是如何度過這一個令人向往的夜晚,但是我們也完全可以為自己、為朋友營造出一種相同的氣氛,來它一個"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相聚呀。也許我們手頭端不出親自釀造的綠酒,家中也沒有現成的生火的泥爐,一時半會兒,或許也碰不上“晚來天欲雪”的傍晚,但是我們不同樣都具有這首小詩中,那最吸引劉十九的,也最令我們向往的白居易那份對朋友的質樸而真誠的感情嗎?只要有了這份真感情,那么總會找出機會來和朋友同嘗美酒,共度良宵的,而這種小酌,比起《輕肥》詩中的“軍中宴”來真不知要高雅出多少倍呀。
也許那天晚上,白居易與劉十九不是只喝了一、兩杯,而是不醉不散,盡歡方休。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綠蟻新醅酒”雖然早就被他倆喝得一滴都不剩了,可是這首小詩卻不知醉了古今多少性情中人,千載之下,每一讀過,仍然可以品味出其中那歷久彌新,經久不衰的醇香呀。
三、問劉十九古詩詳解
問劉十九
詩人:白居易 朝代:唐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問劉十九古詩賞析
【注釋】
①綠蟻:形容酒面上的浮渣、泡沫。
②醅:沒有過濾的酒。
③無:同“否”。
【譯文】
新釀的綠蟻酒醇香無比,在小巧的紅泥小火爐上煨著。晚上眼看著就要下雪,能否來同飲一杯?
【賞析】
詩人邀請友人飲酒,已經擺好了新釀的酒,爐火也旺旺的,這真摯的情意比酒還淳厚。這首詩簡練含蓄,輕松灑脫,醇郁富有誘惑力。
四、問劉十九賞析
這首詩可以用兩個詞來點這首詩,一是溫暖,一是雅致。天色將晚且欲下雪,暮雪時分,人的內心最容易孤寂,但這首詩卻寫得情意融融,只因這里面有溫暖雅致的友情。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綠蟻、紅泥,一個綠字讓黯淡的暮色變得鮮活,一個紅字讓寒冷的白雪變得溫暖,再加一個火字,讓溫暖的情意穿透雪天寒夜,直抵劉十九的內心。天晚欲雪,卻無寂寥凄清之感,反而全是溫暖活潑之意。
詩中有意思的是,白居易不是問劉十九能不能來,再準備新醅酒,而是已經準備好了再問劉十九能不能來。以朋友的相知,他知道劉十九一定會來,所以白居易的內心是不會孤寂的,他有劉十九這樣的好朋友,在他內心最易孤寂的時刻,一定會來陪他喝酒。于是,雪天寒夜不再讓人孤寂,相反,卻讓屋里的火爐變得更加溫暖。
此詩的佳妙處,還在于“一杯”二字。英雄相遇,一飲千杯,盡顯豪縱,但卻少了情感交流;雅士相逢,卻是隨意取飲,任意清談,喝酒不是目的,而是聯絡感情的手段。“一杯”二字,讓白居易與劉十九的友情變得雅致而不放縱。“能飲一杯無”,末一句妙作問語,溢滿真情,千載之下如聞聲口。
全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通過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系。全詩簡練含蓄,輕松灑脫,而詩句之間,意脈相通,一氣貫之。
擴展資料:
《問劉十九》的創作背景
《問劉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天晚欲雪,思念舊人”時所作。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也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詩人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不可能邀約洛陽故舊對飲。
通覽全詩,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發現詩情,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這正是此詩令讀者動情之處。作品充滿了生活的情調,淺近的語言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摯的友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問劉十九》
五、需要《問劉十九》的賞析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
全詩描寫詩人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詩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選擇和巧妙安排。全詩表情達意主要靠三個意象(新酒、火爐、暮雪)的組合來完成。
“綠蟻新醅酒”,開門見山點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釀好的,未經過濾,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顏色微綠,細小如蟻,故稱“綠蟻”。詩歌首句描繪家酒的新熟淡綠和渾濁粗糙,極易引發讀者的聯想,讓讀者猶如已經看到了那芳香撲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次句“紅泥小火爐”,粗拙小巧的火爐樸素溫馨,爐火正燒得通紅,詩人圍爐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臨的屋子,照亮了浮動著綠色泡沫的家酒。“紅泥小火爐”對飲酒環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
酒已經很誘人了,而爐火又增添了溫暖的情調。詩歌一、二兩句選用“家酒”和“小火爐”兩個極具生發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喚起讀者對質樸地道的農村生活的情境聯想。
后面兩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這樣一個風寒雪飛的冬天里,在這樣一個暮色蒼茫的空閑時刻,邀請老朋友來飲酒敘舊,更體現出詩人那種濃濃的情誼。“雪”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暢飲的闊大背景,寒風瑟瑟,大雪飄飄,讓人感到冷徹肌膚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襯出火爐的熾熱和友情的珍貴。
“家酒”、“小火爐”和“暮雪”三個意象分割開來,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韻了無,但是當這三個意象被白居易納入這首充滿詩意情境的整體組織結構中時,讀者就會感受到一種不屬于單個意象而決定于整體組織的氣韻、境界和情味。寒冬臘月,暮色蒼茫,風雪大作,家酒新熟、爐火已生,只待朋友早點到來,三個意象連綴起來構成一幅有聲有色、有形有態、有情有意的圖畫,其間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陣陣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詩畫相通貴在情意相契,詩人雖然不能像雕塑家、畫家那樣直觀地再現色彩,但是可以通過富有創意的語言運用,喚起讀者相應的聯想和情緒體驗。
這首小詩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樸實,溫熱明麗,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悅目怡神之感。詩歌首句“綠蟻”二字繪酒色摹酒狀,酒色流香,令人嘖嘖稱美,酒態活現讓讀者心向“目”往。
次句中的“紅”字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溫暖了人的身子,也溫熱了人的心窩。“火”字表現出炭火熊熊、光影躍動的情境,更是能夠給寒冬里的人增加無限的熱量。
“紅”“綠”相映,色味兼香,氣氛熱烈,情調歡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詞語,但“晚”“雪”兩字告訴讀者黑色的夜幕已經降落,而紛紛揚揚的白雪即將到來。
在風雪黑夜的無邊背景下,小屋內的“綠”酒“紅”爐和諧配置,異常醒目,也格外溫暖。 最后是結尾問句的運用。
“能飲一杯無”,輕言細語,問寒問暖,貼近心窩,溢滿真情。用這樣的口語入詩收尾,既增加了全詩的韻味,使其具有空靈搖曳之美,余音裊裊之妙;又創設情境,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
詩人既可能是特意準備新熟家釀來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爾借此驅趕孤居的冷寂凄涼;既可能是在風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溫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間的常來常往。而這些,都留給讀者去盡情想象了。
通覽全詩,語淺情深,言短味長。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發現詩情,用心去提煉生活中的詩意,用詩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暉,這正是此詩令讀者動情之處。
[3] 《問劉十九》。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但并不因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
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象,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后,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于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
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卻是那樣溫暖、明亮。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這些,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想。
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簡練含蓄,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而且耐人尋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
六、【古詩賞析【問劉十九】白居易【山居秋暝】王維【登金陵鳳凰臺】李
《問劉十九》.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但并不因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讀了末句“能飲一杯無”,可以想象,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詩之后,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于是,兩位朋友圍著火爐,“忘形到爾汝”地斟起新釀的酒來.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但室內卻是那樣溫暖、明亮.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色,發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這些,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簡練含蓄,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而且耐人尋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山居秋暝》此詩為王維山水詩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鮮潔的環境特點構成了全詩的基調.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及對理想境界之追求.明月清泉,竹喧蓮動,浣女歸舟,層次鮮明,因果清晰,且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構成一幅清晰和諧的雨夜秋山圖.《登金陵鳳凰臺》:詩的第一句點題.“鳳凰臺上鳳凰游”,很自然地 將鳳凰臺的得名點了出來,起句自然飄逸.而接著的一句,卻是那樣的無限感慨:“鳳去臺空江自流”!一個“ 自 ”字,道出了多少歷史興亡的喟嘆.這里的“鳳凰”,一語雙關,既點明了鳳凰臺的由來,又有人世的滄桑蘊含其中.韻致高逸,寄慨遙深.接著的三、四兩句承上,以“吳宮”、“晉代”一聯,概指了鳳凰臺作為六朝故都所見證的歷史興亡.語言平緩而對仗精工,寄寓著無限的悲涼.“吳宮花草”,表現昔日吳王的苑囿的似錦繁華和如今的湮沒幽徑.“晉代衣冠”,是表現當年東晉的豪門權貴,是何等的榮耀,如今他們的孤冢卻散落在荒煙蔓草之中.《蝶戀花》:這一聯浸透了無限的首詞采用“ 曲徑通幽 ”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巧妙地把飄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為一體.“佇倚危樓風細細”.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凄涼.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游思歸,也表示自己懷念親愛的人..“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寫主人公的孤單凄涼之感.有“ 春愁 ”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青玉案》:1.寶貴的名馬,華麗的雕車,載著美麗的人兒駛過,香氣彌漫了整條街.蕭聲如歌,明月皎潔,時光悄悄流轉,整晚上花燈(魚燈、龍燈)都在綻放光華,美不勝收.美人如花,仕女如云,她們一路上嬌笑俏語,帶著若有若無的幽香漸漸遠去.可是,她們都不是我心底的那人.夜深了,我千百次尋找、等待的那一個人還沒有出現.我的心充滿疲憊和失落,不經意一回首,卻發現她在那燈火寥落的地方靜靜地站著.《從軍行七首(其四)》:本詩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