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人置身事中而不知事情的真相是,用什么詩句形容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
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p.s. 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有這類意思----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以上僅供參考,有異議,互相探討呵呵~
二、表示“身在其中,不知事情真相”的詩句有哪些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譯文: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霧繚繞,不知他行蹤。出自唐代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 孫革訪羊尊師詩》
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出自王安石的登飛來峰;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出自蘇軾的題西林壁;
3、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出自宋·辛棄疾《戀繡衾·無題》
4、身在其中方之其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不明真相胡亂猜測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