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映社會現實的古詩句四句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唐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譯文: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安穩得像是山一樣。
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2、唐代杜甫的《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譯文: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她說自己是高門府第的女子,飄零淪落到與草木相依。過去關中一帶遭遇戰亂,家里的兄弟全被亂軍殺戮。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無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厭惡衰敗的人家,萬事就像隨風而轉的燭火。丈夫是個輕薄子弟,拋棄了我又娶了個美麗如玉的新人。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鳥成雙成對從不獨宿。丈夫只看見新人歡笑,哪里聽得到舊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渾濁了。讓侍女典賣珠寶維持生計,牽把青蘿修補茅屋。摘下來的花不愿插在頭上,喜歡采折滿把的柏枝。天氣寒冷,衣衫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
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譯文:意思是豪門貴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卻暴露著凍餓致死的人的白骨。揭示了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
4、唐代韓翃《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里。
5、殺聲沈后野風悲,漢月高時望不歸。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猶自寄寒衣。——唐沈彬《吊邊人》
譯文:吊唁邊塞打仗的親人 ,邊塞打仗的肅殺聲不絕于耳野風都為之悲號 。圓月高懸家人望穿秋水仍然沒有歸去, 白骨累累已將邊塞沙漠上的草給覆蓋致使枯萎了, 但家人依舊給遠在邊塞的打仗親人寄去御寒的衣服 。
二、杜甫、白居易、張養浩等人寫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句有哪些
杜甫:三吏,三別杜甫的經典代表作品,深刻寫出了民間疾苦及在亂世之中身世飄蕩的孤獨。
這些寫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對老百姓的同情和戰爭對老百姓的殘酷以“三吏”合稱的《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以“三別”合稱的《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白居易:以《秦中吟》和《新樂府》出名。 剛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為正義而大聲呼喊,“不識時忌諱”的勇氣是非常令人欽佩的。
《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劍《重賦》譴責官府進奉羨余物,殘酷盤削百姓,“奪我身上綾,買爾眼前恩。 ”《輕肥》寫權貴赴宴會的氣概和酒食的豐美,最后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寫公卿們日中樂飲、夜半歌舞的享樂生活,結句是“豈知閿鄉獄,中有凍死囚!”《買花》寫長安城中有錢人競買牡丹、以豪奢相夸耀,最后說:“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議婚》同情貧家女難以出嫁《傷友》慨嘆苦節之土的凄慘生活《傷宅》諷刺豪門大興建筑,“一堂費百萬”《不致仕》嘲諷八九十歲不肯退休的貪權者《立婢》對不為好官立碑而虛偽地為某些人歌功頌德表示不滿。
三、誰知道有關揭露現實社會的古詩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弊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不知道算不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不服反應現實社會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