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特色是華美絢麗的詩句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其中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賞析: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側重于表現“白”的鮮艷潔凈,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潔靜嬌羞,柔美可人。“借得”樸詞見新,靈動飄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誘人。
二詞配合,巧用擬人,見姿見態,見色見韻。詩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現了詩人清高超拔,空靈飄逸的品性。
蘇東坡的《東欄梨花》其中一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賞析:「東欄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寫得出這樣的詩,但古今以來卻只有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傳誦千古,至今仍膾炙人口。
何故呢?要說出個所以然來,實在不容易,只覺得他所描寫的景物很美,又很親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
二、語言特色是華美絢麗的詩句急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其中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賞析: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側重于表現“白”的鮮艷潔凈,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潔靜嬌羞,柔美可人.“借得”樸詞見新,靈動飄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誘人.二詞配合,巧用擬人,見姿見態,見色見韻.詩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現了詩人清高超拔,空靈飄逸的品性.蘇東坡的《東欄梨花》其中一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賞析:「東欄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寫得出這樣的詩,但古今以來卻只有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傳誦千古,至今仍膾炙人口.何故呢?要說出個所以然來,實在不容易,只覺得他所描寫的景物很美,又很親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
三、詩詞中的綺麗風格有哪些代表詩詞
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之《綺麗》這樣說道:“神存富貴,始輕黃金。
濃盡必枯,淡者屢深。霧余水畔,紅杏在林。
月明華屋,畫橋碧蔭。金 樽酒滿,伴客彈琴。
取之自足,良殫美襟。”首四句中所說“神存富貴,始輕黃金”,黃金代表著具有形跡的富貴綺麗,而精神上的富貴綺麗則自然就看輕黃金了。
在詩詞中,人為雕琢的綺麗 往往是一種外在的濃艷色彩,而內中其實是很空虛的,故云“濃盡必枯”;而 外表看來淡泊自然,其內里深處則常常是豐富而綺麗的,故云“淡者屢深”。 可見司空圖更重視詩歌的內涵,即內在精神的飽滿、情感的豐富、思想的 深刻。
中四句是對天然的綺麗景色之描寫:清凈的水邊飄蕩著淡淡的霧氣,林中的紅杏呈現出鮮艷的色彩,明亮的月光覆照在華麗的屋上,雕畫的小橋深 隱在碧綠的樹蔭之中。 詩句極其綺麗而又極為自然,絕無人工雕琢之痕跡。
后四句則以處于此天然綺麗風光中的隱居高士之悠閑自在的富貴生活,來象征這種天然綺麗的詩境。作者充分地、盡情地抒發自己的胸懷,綺麗之 精神也就更清晰地顯示在讀者面前了。
所謂“綺”,本意是指有紋彩的絲織品。 綺麗,自然理解為華美艷麗。
“麗”指明美的方向,“綺”規定了顯著的特征,素底的映襯使這種絲織物別 有一種光彩。綺麗的事物不只擁有艷麗、秀麗、華麗的外表,更表現為一種雍容華貴的精神之美、氣質之美。
就詩歌風格而言,這樣的詩歌應有一種高貴之美。李白《古風》詩云:“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
”杜甫《偶題》亦云: “前輩飛騰入,余波綺麗為。”二人皆指六朝華艷綺靡、采麗競繁之作,既頗多富貴氣,而人為雕琢之痕跡亦較顯露。
然而,《詩品》中的“綺麗”則不 同,因為它是“此言富貴華美,出于天然,不是以堆金積玉為工。”例如王昌齡《西宮春怨》: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云和深見月,朦朧月色隱昭陽。這首詩以一個“春色惱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為背景,描寫一個被幽閉在深宮里的少女的一連串動作和意態,運思深婉,刻畫入微,使讀者如臨其 境,如見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復雜的內心活動。
全篇并沒有濃墨艷彩, 而綺麗風光自然呈現在讀者面前。 又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 滟滟隨波千萬里, 江流宛轉繞芳甸,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江天一色無纖塵, 江畔何人初見月? 人生代代無窮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 誰家今夜扁舟子? 可憐樓上月徘徊, 玉戶簾中卷不去, 此時相望不相聞, 鴻雁長飛光不度, 昨夜閑潭夢落花,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處春江無月明。 月照花林皆似霰。
汀上白沙看不見。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長江送流水。
青楓浦上不勝愁。 何處相思明月樓? 應照離人妝镋臺。
搗衣砧上拂還來。 愿逐月華流照君。
魚龍潛躍水成文。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 “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
春、江、花、月、夜, 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 術境界。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
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 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 含蘊、雋永。
詩的內在感情是那 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回旋。
四、語言特色是華美絢麗的詩句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其中一句: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賞析:
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側重于表現“白”的鮮艷潔凈,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潔靜嬌羞,柔美可人。“借得”樸詞見新,靈動飄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誘人。二詞配合,巧用擬人,見姿見態,見色見韻。詩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現了詩人清高超拔,空靈飄逸的品性。
蘇東坡的《東欄梨花》其中一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賞析:
「東欄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寫得出這樣的詩,但古今以來卻只有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傳誦千古,至今仍膾炙人口。何故呢?要說出個所以然來,實在不容易,只覺得他所描寫的景物很美,又很親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
五、描述飄逸的詩句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蟻舟一長嘯,四面來清風。
落落欲往,矯矯不群。緱山之鶴,華頂之云。高人畫中,令色氤氳。
御風蓬葉,泛彼無垠。如不可執,如將有聞。識者已領,期之愈分。
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在其版屋,亂我心曲。
立如芝蘭玉樹,笑似朗月入懷。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六、綺麗的詩詞典故
晚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一 綺麗
qǐ lì
神存富貴,始輕黃金。濃盡必枯,淡者屢深。霧馀水畔,紅杏在林。
月明華屋,畫橋碧陰。金尊酒滿,伴客彈琴。取之自足,良殫美襟。 ⑴ 神,精神,精力。出自《莊子*逍遙游》“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⑵ 輕,輕視,不看重。
⑶ 尊,即樽,酒杯,金樽酒滿。
⑷ 良,誠。
⑸ 殫,盡。
⑹ 襟,心胸,胸懷。 首四句中所說“神存富貴,始輕黃金”,黃金代表著具有形跡的富貴綺麗,而精神上的富貴綺麗則自然也就看輕黃金了。人為雕琢的綺麗往往是一種外在的濃艷色彩,而內中其實是很空虛的,故云“濃盡必枯”;而外表看來淡泊自然,其內里深處則常常是豐富而綺麗的,故云“淡者屢深”。此亦即東坡所說:“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蘇轍《追和陶淵明詩引》所引)
中四句是對天然的綺麗景色之描寫:清凈的水邊飄蕩著淡淡的霧氣,林中的紅杏呈現出鮮艷的色彩,明亮的月光覆照在華麗的屋上,雕畫的小橋深隱在碧綠的樹蔭之中。極其綺麗而又極為自然,絕無人工雕琢之痕跡。
后四句則以處于此天然綺麗風光中的隱居高士之悠閑自在的富貴生活,來象征這種天然綺麗的詩境。誠可以充分地、盡情地抒發自己的胸懷,是則綺麗之精神也就更清晰地顯示在讀者面前了。
七、有哪些恬淡又不失綺麗的詩詞古文
最近在看詩經,所以╮(╯▽╰)╭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喜歡那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杜甫也有“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的句子,《贈衛八處士》,題主可以去看看
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葛生蒙棘,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后,歸于其室。
悼亡,無一字言悲,但能感受到那種“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感情
晨風
鴥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山有苞櫟,隰有六駁。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如何如何,忘我實多!山有苞棣,隰有樹檖。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話說在古文中,北林因這首詩成為了一個典故,有著悲傷的意境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讀起來韻律極優美
詩經超贊的
八、詩歌的語言特色
(1)平淡,也叫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2)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 套。(3)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4)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5)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欣賞詩 歌,要注意詩歌作者的煉字、煉句,物象描寫中的動與靜,聲與寂,情與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襯、烘托,語序倒置的修辭色彩等。(6)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 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作品的語言表現力作具體的、深入的挖掘,有助于準確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傾向,進入作品美的意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語言特色綺麗飄逸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