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打頭的成語
前跋后疐
《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毛傳:“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疐其尾,進退有難。”后以“前跋后疐”喻進退兩難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謂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
前車可鑒
見“前車之鑒”
前車之鑒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大戴禮記·保傅》:“鄙語曰:……前車覆,后車誡。”漢劉向《說苑·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后車戒。’蓋言其危。”后以“前車之鑒”、“前車可鑒”或“前轍可鑒”比喻以往的失敗,后來可以當作教訓
前塵影事
謂往事
前程萬里
比喻人前途遠大
前度劉郎
相傳東漢永平年間,劉晨、阮肇在天臺桃源洞遇仙,還鄉后,又重到天臺。后因稱去而重來者為“前度劉郎”
前赴后繼
前面的人沖上去,后面的人緊跟上。形容英勇斗爭,勇往直前
前歌后舞
《尚書大傳》卷三:“師乃慆,前歌后舞。”意思是說武王伐紂,軍中士氣旺盛。后多用以頌美吊民伐罪之師
前功盡滅
見“前功盡棄”
前功盡棄
本作“前功盡滅”。謂事將成而失敗,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費
前古未聞
從來沒有聽說過
前呼后擁
①形容達官貴人出行時隨從很多,講究排場。②泛指前后護隨的人很多
前街后巷
指各處的街巷
前襟后裾
形容年幼時兄弟間關系密切
前倨后恭
先傲慢而后恭敬。語出《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亦作“前門去虎,后門進狼”。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見“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前怕狼,后怕虎
喻顧慮重重,畏縮不前
前仆后踣
見“前仆后繼”
前仆后繼
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后踣。”本指前后倒仆,難以前進。后以“前仆后繼”謂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連續不斷地英勇斗爭
前人失腳,后人把滑
比喻前人的失誤,后人可以引為教訓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見“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亦作“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不忘記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今后行事的借鑒。語出《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
前思后想
謂反復考慮思量
前所未有
歷史上從來沒有過
前徒倒戈
前面的部隊投降敵方,反過來打自己人
前危后則
前人的危亡,后人應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前無古人
①以前的人從未具備或實現;空前。②謂不受前人的束縛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前言往行
指前代圣賢的言行
前仰后合
謂身體前后晃動,不能自持。多形容大笑狀
前因后果
原為佛教語。謂因果報應。后泛指起因和結果,謂事情的全過程
前瞻后顧
同“瞻前顧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前轍可鑒
見“前車之鑒”
二、求以左字開頭的詩句
1、李白 草書歌行
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2、呂巖 七言
左掌南辰攀鶴羽,右擎北極剖龜心。
3、韋應物 棕櫚蠅拂歌
左揮右灑繁暑清,孤松一枝風有聲。
4、岑參 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此曲本出北同城)
回裾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
5、杜甫 飲中八仙歌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
6、韓翃 寄哥舒仆射
左盤右射紅塵中,鶻入鴉群有誰敵。
7、崔融1 西征軍行遇風
北風卷塵沙,左右不相識。
8、李頎 贈張旭
左手持蟹螯,右手執丹經。
9、楊炯 送豐城王少府
左尉才何屈,東關望漸賒。
10、錢起 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左宦終何路,攄懷亦自寬。
11、李益 罷秩后入華山采茯苓逢道者
左右長松列,動搖風露零。
12、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初入太湖
巉巉見銅闕,左右皆輔弼。
13、祖詠 田家即事
舊居東皋上,左右俯荒村。
14、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縹緲峰
左右皆跳岑,孤峰挺然起。
15、皎然 薛卿教長行歌(時量移湖州別駕)
鳧驚隼擊疾若飛,左顧右盻生光輝。
16、皮日休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
我愿薦先生,左右輔司牧。
17、錢珝 江行無題一百首
左宦終何路,攄懷亦自寬。
18、王建 元日早朝
左右雉扇開,蹈舞分滿庭。
19、柳宗元 視民詩
左右惟一,出入惟同。
20、賈島 元日女道士受箓
立聽師語了,左肘系符歸。
21、司空圖 故鄉杏花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22、司空圖 詩品二十四則·典雅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23、元稹 和樂天感鶴
君看孤松樹,左右蘿蔦纏。
三、長字開頭的詩句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關山月》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長相思二首》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長記海棠開后,正是傷春時節.——《好事近》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春別曲》 年代:唐 作者: 張籍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竹枝》 年代:唐 作者: 劉禹錫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贈闕下裴舍人》 年代:唐 作者: 錢起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長江風送客,孤館雨留人.——《句》 年代:唐 作者: 賈島
長來枕上牽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秋泉》 年代:唐 作者: 薛濤
長風從西來,草木凝秋聲.——《客路感秋寄明準上人》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龍門閣》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長風起秋色,細雨含落暉.——《永城使風》 年代:唐 作者: 盧象
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長相思》 年代:宋 作者: 晏幾道
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寄生草 飲》 年代:元 作者: 白樸
四、月字開頭的詩有哪些
1、《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同去年一樣。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衣裳。
2、《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明月升起,驚動幾只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回蕩空曠山澗。
3、《渡荊門送別》
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涌,流入廣袤荒原。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云變藍天,生成海市蜃樓。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4、《霜月》
唐代: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譯文: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5、《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譯文:在一片被寒霜打過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蟲在竊竊私語著,山村周圍行人絕跡。我獨自來到前門眺望田野,只見皎潔的月光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滿地的蕎麥花簡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