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給“兒子”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寫給“兒子”的詩句如下:
1、宋·陸游《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風十四韻》
今日坼汝書,一讀眼為明,知汝即日歸,明當遣舟迎。
2、宋·陸游《示兒》
家祭無忘告乃翁。
3、唐·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4、唐·孟郊《游子吟》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5、現代·佚名《破陣子·鵲華秋色》
兒行千里母擔憂,淚水灑九州。
古人的感情比較含蓄,因此多用詩詞表達對子女的要求或感情。例如陸游的《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風十四韻》,是父親思念兒子的詩詞。本詩從父親的角度表達對兒子深深的愛,也表達出作者對兒子寄予的厚望,希望兒子可以有所成就。
二、寫給在外工作兒子的詩
示兒
(南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意: 本來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我。
詞語注釋:
1.元:同“原”。
2.但:只。
3.悲:悲傷
4.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5.同:統一
6.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7.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8.北定:收復。
簡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這種遺恨從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彌留之際,心情更為沉痛。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結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三、母親關愛兒子的古詩有哪些
曾經有人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人世間最偉大的愛是什么愛?”當時的我只搖頭,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沒法回答。
而現在我可以干脆的回答,那就是“母愛”。在我的眼里,母親是最偉大最圣潔的愛,母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
我是母親帶到這個世界來的,小時候是媽媽把我在懷里哄大的,現在媽媽又鼓勵我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報效祖國。 母親是偉大的,去年夏天,我長了一場病,烈日當頭,母親帶我去醫院看病。
到了醫院,母親汗流浹背,母親急忙掛號,帶我上樓看病。母親回到家,在廚房為我煎藥,我走進廚房,啊!好熱呀!我真受不了。
我看見母親汗流滿面,我說:“媽媽,你先出去涼快以下,再回來煎藥,行嗎?”媽媽說:“孩子,媽媽知道你的心情,要我出去涼快一會兒,不用了,你早喝上,媽媽就放心啦。 母愛是深沉的,蘊藏著豐富的感情,蘊含著不盡的情思;母愛是無窮的,它開放著無數的花朵,它飄蕩著不盡的花香;母愛是偉大的,它包含著深厚的意義,它醞釀著你和我。
有一句非常耳熟歌詞:“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棵草。” 啊!!!母愛是多么偉大呀!我要好好學習,報答母親對我的養育之恩。
濟南市青龍街小學五(1)班 國嘉政 溫馨的依偎在母親身旁 飯后無事,信手拈來報紙,隨意的消遣亂翻,忽然一則消息央入眼簾,母親節!細細一眺,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那不就是明天嗎?心一顫悠,不由得心潮起涌,思緒萬千,一股股熱流涌入心頭,一波一涌的撞擊著心窩,悶憋地我的心緒浪奔似的好難平靜。 我也有一位白發蒼蒼年邁的老母親呀!不知是心態作繭還是孝心無有,反正好長時間也沒有看望遠在天邊近在咫尺的老母親了。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可我的心潮還在起浮不寧,思緒翩躚。隨手泡一杯濃茶,燃一支香煙,獨自一個人靜靜的倦縮在灰暗的陋室一隅,慢慢地品味著濃茶,悠然地吸吮著香煙,渾渾噩噩地任煙霧隨意地化作縷縷輕盈地細絲圈環,一環套著一環地繚繞彌漫散發充塞在室內狹小的空間,穿過窗欞縫隙化作輕云飄渺飛逝,沉浸的思緒也隨之而蕩漾升華飄逸起來,靈魂也任由之脫身軀殼迷茫仙蕩而去,穿過深邃的漆黑的空曠無墾的寂靜的夜空,靈魂和思緒又慢慢地隴聚締結在一起,沉甸甸地游蕩飄泊墜落著回歸著,人也仿佛回到家鄉院落里親昵而熟悉的房間,佇立依偎在老母的身旁,年邁的老母白發蒼蒼的佝僂著贏弱而削瘦身子,滿臉皺紋充溢著溫馨,慈祥地端詳凝視著自己的兒子,是那麼安逸地安然地幸福地由衷地發自內心地流著甜蜜的淚珠,親切地喃喃自語的問這問那,說東道西,一遍又一遍地敘說著陳年絮語和往年索事。
兒子在母親眼里永遠是長不大的,兒子在母親眼里永遠是不懂事的,兒子在母親眼里永遠是不會自己照料自己的,兒子在母親眼里永遠是那麼傻傻的,兒子永遠都是母親的心尖尖肉,兒子永遠都是母親的寶貝疙瘩,兒子永遠都是母親的兒子。無論兒子的在外面世界里多么優秀能干,多么風光旖旎,多么的成熟魅力,但永遠都是母親最為操勞操心的,那怕你已七老八十兒孫滿堂的。
母親是兒子溫馨依戀的溫床,母親是兒子暖融融的熱被窩,母親的熱坑頭是兒子最舒服的領地,母親的慈祥慈愛永遠是兒子的幸福源泉。 從懵懂開始記事起,每次乞盼母親外出歸來總會有最香甜最好吃的,即或是最困難的歲月,母親寧可自己餓著肚皮,穿著難已御寒的單衣,也會讓自己的寶貝吃飽吃好穿暖的,過年時總會有一身新衣的。
兒子的朗笑和啼哭是母親最愜意和揪心的。 在我家,從記事起,無論歲月多么艱難困苦,經濟多么結拘,就是那四季都吃不上饃饃的日子,母親都會在每年的蠟月二十七日,為我們兄弟姐妹蒸出好多好多誘人的白面饃饃,保證在大年三十中午為我們做出香噴噴的白米飯和紅燒肉大燴菜,讓我們兄弟姐妹暢開肚皮盡情的飽餐,至今想起還是那麼饞涎欲滴誘人的。
為此母親不知道遭受過多少村婦的恥笑和譏諷,數說母親不會過日子胡亂浪費呢?因為別家的年饃饃最早也在蠟月二十九或者是大年三十才蒸呢。 母親的情懷和慈愛我想也只有我能讀懂得其中的奧秘,這種習慣一直在我家延續至今,雖然說現在每天都象過年一樣的好,可我的母親還是那麼執拗執著。
小時候的我只會幫母親拉風箱燒燒火,現在有了煤氣灶,我也只有坐在母親的熱坑頭,什么也不用做,溫馨的依偎在母親的身旁,神仙般的享受著母愛賜予我的愜意,慢慢地品嘗著母愛把我帶進兒時的貪婪的回憶,感受著母愛中最溫馨的深情厚意。 母親!您老人家辛苦了,為兒女操勞了一輩子,不孝的兒子借助這最莊嚴的節日,向您老人家敬獻上一支最馥郁最溫馨的人世間最高貴的康乃馨! 蒼天作證!兒子永遠不會忘記您老人家的恩惠! 童年像天上劃過的流星一樣,明亮中卻迅速消散;少年便像流水一般,逝去了沒有一點痕跡,如今青年的我猶如油條一樣在現實的生活中煎熬。
母親——我那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育子女在農村的母親,從來不知道五月的一天將是她以及天下所有母親的生日,她更不知道康乃馨代表著什么。此時家鄉的楊梅應當是成熟的季節了,。
四、有關寫給孩子的古詩有哪些
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白居易《池上》
2、日暮鳥雀稀,稚子呼牛歸.住處無鄰里,柴門獨掩扉。——丘為《泛耶溪》
3、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4、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小兒垂釣》
5、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白居易《觀游魚》
6、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7、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8、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王安石《十五》
9、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蔣士銓《歲暮到家》
10、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11、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輿恭《思母》
12、河廣難航莫我過,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倪瑞璿《憶母》
13、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4、萋萋芳草春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王維《田園樂》
15、新詞宛轉遞相傳,振袖傾鬟風露前。月落烏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鈿。——劉禹錫《踏歌詞》
五、
南山新長鳳凰雛, 眉目分明畫不如, 年少從他愛梨栗, 長成需讀五車書. (這是王安石寫的,名字叫《贈外孫》) 還有一個也可以: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詩的一篇,你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的這首詩本來就是給他的兒子寫的,非常感人。
王安石那首充滿了外祖父的慈愛,我也很喜歡,“年少從他愛梨栗”這句很有趣,它是有典故的,源引于另一首更有意思的詩,是陶淵明的一首詩,現抄錄如下: 責子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六、想念兒子的詩句
思念兒子的詩句
1、望驛臺(唐)白居易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2、沒有了你,我就像失去盔甲和武器的士兵,不知怎樣活下去,不怕不能和你天長地久,更不怕你退而求其次!!!
3、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
4、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6、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7、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8、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雨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9、酒入愁腸,化做相思淚
1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11、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2、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13、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
1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七、表示想孩子的詩句
1、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月夜》唐代:杜甫
譯文
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霧氣,或許沾濕了妻子的鬢發;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時才能團圓相見,倚靠薄帷共賞明月。那時一定月色依舊,就讓月光默默照干我們的淚痕。
2、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歲暮到家 》清代:蔣士銓
譯文
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游子及時歸來。縫制寒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里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會忍心訴說漂泊在外所受的風塵。
3、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京師得家書 》明代:袁凱
譯文
綿綿的江水有三千里長,家書有十五行那么長。
行行之間沒有其他的言語,只是告訴我要盡早回到故鄉。
4、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 》唐代:孟郊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唐代:杜甫
譯文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