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滿頭白發的詞
白發蒼蒼 蒼蒼:灰白色。頭發灰白。形容人的蒼老。
出處: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白發蒼顏 頭發已白,臉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出處:宋·洪邁《容齋五筆·白蘇詩紀年歲》:“白發蒼顏五十三,家人強遣試春衫。”
白發丹心 丹心:赤誠之心。形容年邁蒼老,仍然懷有一顆赤誠之心。
出處:《漢書·蘇武傳》記載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一片,及還,須發皆白的故事。
白發紅顏 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出處:宋·佚名《宣和畫譜·道釋四》:“(徐知常)舊嘗有痼疾,遇異人得修煉之術,卻藥謝醫,以至引年,白發紅顏,真有所得。”
白發千丈 形容頭發既白且長,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
出處:唐·李白《秋浦歌》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白發青衫 青衫:無功名者的服飾。謂年老而功名未就。
出處:宋·趙令畤《侯鯖錄》第七卷:“……作詩曰:‘白發青衫晚得官,瓊林頓覺酒腸寬,平康夜過無人問,留得宮花醒后看。’”
白發朱顏 顏:臉色。頭發斑白,臉色通紅。形容老人容光煥發。
出處:明·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二折:“綠衣黃里顛倒用,白發朱顏喜怒看。”
蒼顏白發 顏:容顏。面容蒼老,滿頭白發。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鶴發雞皮 鶴發:白發;雞皮:形容皮膚有皺紋。皮膚發皺,頭發蒼白。形容老人年邁的相貌。
出處: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
黃童白叟 黃發兒童,白發老人。泛指老人與孩子。
出處:唐·韓愈《元和圣德》詩:“黃童白叟,踴躍歡呀。”
龐眉白發 龐:通“尨”,雜色。眉毛頭發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出處:漢·張衡《思玄賦》:“尉尨眉而郎潛兮。”李善注引《漢武故事》:“顏駟,不知何許人,漢文帝時為郎。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眉皓發。”
駘背鶴發 鮐背白發。形容年老高壽。
雪鬢霜鬟 白發。借指老年人。
二、形容滿頭白發的詞
白發蒼蒼 蒼蒼:灰白色。
頭發灰白。形容人的蒼老。
出處: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白發蒼顏 頭發已白,臉色灰暗。
形容老人的容貌。 出處:宋·洪邁《容齋五筆·白蘇詩紀年歲》:“白發蒼顏五十三,家人強遣試春衫。”
白發丹心 丹心:赤誠之心。形容年邁蒼老,仍然懷有一顆赤誠之心。
出處:《漢書·蘇武傳》記載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一片,及還,須發皆白的故事。 白發紅顏 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
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出處:宋·佚名《宣和畫譜·道釋四》:“(徐知常)舊嘗有痼疾,遇異人得修煉之術,卻藥謝醫,以至引年,白發紅顏,真有所得。”
白發千丈 形容頭發既白且長,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 出處:唐·李白《秋浦歌》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白發青衫 青衫:無功名者的服飾。
謂年老而功名未就。 出處:宋·趙令畤《侯鯖錄》第七卷:“……作詩曰:‘白發青衫晚得官,瓊林頓覺酒腸寬,平康夜過無人問,留得宮花醒后看。
’” 白發朱顏 顏:臉色。頭發斑白,臉色通紅。
形容老人容光煥發。 出處:明·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二折:“綠衣黃里顛倒用,白發朱顏喜怒看。”
蒼顏白發 顏:容顏。面容蒼老,滿頭白發。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鶴發雞皮 鶴發:白發;雞皮:形容皮膚有皺紋。
皮膚發皺,頭發蒼白。形容老人年邁的相貌。
出處: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
黃童白叟 黃發兒童,白發老人。泛指老人與孩子。
出處:唐·韓愈《元和圣德》詩:“黃童白叟,踴躍歡呀。” 龐眉白發 龐:通“尨”,雜色。
眉毛頭發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出處:漢·張衡《思玄賦》:“尉尨眉而郎潛兮。”李善注引《漢武故事》:“顏駟,不知何許人,漢文帝時為郎。
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眉皓發。” 駘背鶴發 鮐背白發。
形容年老高壽。 雪鬢霜鬟 白發。
借指老年人。 。
三、描寫最長的頭發的詩句z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的~我以前看到過 今天上網時恰好看到樓主提問了 真巧~后面不是我寫的了啊: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說得簡直不近 情理.一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 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 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 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個長”,就是這么 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 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發”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于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 藝術的夸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里,看到了自 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于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于是又進入更 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么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 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 吧,怎么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里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連無情 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于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自已 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 顏”(《夢游天姥吟留別》).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四、描寫白發的詩詞
嘆白發 王維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發變垂髫。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嘆白發 韋應物
還同一葉落,對此孤鏡曉。絲縷乍難分,楊花復相繞。
時役人易衰,吾年白猶少。
嘆白發 岑參
白發生偏速,交人不奈何。今朝兩鬢上,更較數莖多。
白發嘆 盧綸
發白曉梳頭,女驚妻淚流。不知絲色后,堪得幾回秋。
覽鏡見白發數莖光鮮特異 權德輿
秋來皎潔白須光,試脫朝簪學酒狂。
一曲酣歌還自樂,兒孫嬉笑挽衣裳。
和韓侍御白發 權德輿
白發今朝見,虛齋曉鏡清。乍分霜簡色,微映鐵冠生。
幕下多能事,周行挹令名。流年未可嘆,正遇太階平。
始見白發題所植海石榴 柳宗元
幾年封植愛芳叢,韻艷朱顏竟不同。
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木對衰翁。
鏡中嘆白發 呂溫
年過潘岳才三歲,還見星星兩鬢中。
縱使他時能早達,定知不作黑頭公。
五、描寫父親滿頭白發的句子有哪些
1、父親滿頭白發,每一根都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您的皺紋,每一道都記錄著你的功勛;您的脊梁,詮釋著頂梁柱的責任。
2. 我們的父親見沒有童子,他就必死。這便是我們使你仆人我們的父親白發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
3. 黃金白銀,珍貴比不上父親愛心;雪月風花,深情比不上父親白發;壁立千仞,深刻比不上父親皺紋;祝天下父親節日快樂!
4. 天下最珍貴的黃金白銀,價值比不上父親愛心;世上最煽情的雪月風花,深情比不上父親白發;就算壁立千仞,深刻比不上父親皺紋;祝天下父親節日快樂!
5. 父親真的老了,一頭花白的頭發“出賣”了他真實的年齡。
6. 每每想起那天的場景,父親大人的白發就像冬日的濃霜一般,久久地沉淀在我的心頭,永遠是那么的心酸,那般的紛亂。
7. 那一刻,父親的白發讓我的心情極是復雜的,更是無比心痛的。
8. 望著風中揚起父親那本就不密的白色頭發,我的心一陣陣地發酸,更是一陣陣地發緊。
9. 那一刻,我瞥見了父親的頭發,平日里不太留意的、一向剛強而倔強的父親大人,不知什么時候起,銀絲竟已悄然爬滿了父親的頭。
10. 我一直是認為我長大了,他抱不動了,而從來沒去想他已漸老了。心中始終認為他還是我童年記憶中的父親,寬厚的肩膀,沒有皺紋的一臉嚴肅。而從沒有去注意他的頭發已百了許多。
11. 這一刻,我發現父親的頭發是那么的凌亂稀少,白發自然沖破的黑發的卷裹流露出來。這肯定是父親忙的已忘掉該用染發劑了。
12. 為了尋找遺失的歲月遐思良久,我始終以最深情的目光來延長父親白發的光芒。我想起了在以前的艱苦的環境下,父親時刻忙碌的身影:父親匆匆忙忙地起床,飛快地隨便穿上幾件衣服,臉都來不及洗,頭發亂蓬蓬的。
13. 窗子外邊飄過一陣陣緊風,這風使我驀然間朝前方瞟了一眼。這一眼,可是我今生記憶里最為珍貴的一刻了。因為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看見了父親的頭發,確切地說是白頭發。
14. 父親把人間的辛酸嘗遍了,在天命中獻出了自己的白發,人生就是這樣有白發,有訣別,有無可奈何的失落,是誰不顧世人的反對而把歷史扭轉了?又是誰把命運施加給無辜的人呢?
15. 我的父親擁有霜一樣的白發,這白發霜一樣地敲擊著我的心。可怕的歲月,讓白發將我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