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勵即將上戰場的戰士的詩句
《秦風·無衣》
先秦: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長袍。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戈與矛,殺敵與你同目標。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內衣。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出發與你在一起。
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戰裙。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甲胄與刀兵,殺敵與你共前進。
擴展資料:
這首詩充滿了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氣氛。按其內容,當是一首戰歌。全詩表現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其獨具矯健而爽朗的風格正是秦人愛國主義精神的反映。
當時的秦國位于今甘肅東部及陜西一帶。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質直。這首詩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確實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于興師”,他們就一呼百諾,緊跟出發,團結友愛,協同作戰。
表現出崇高無私的品質和英雄氣概。由于此詩旨在歌頌,也就是說以“美”為主,所以對秦軍來說有巨大的鼓舞力量。在秦王誓師的時候,此詩猶如一首誓詞;對士兵們來說,則又似一首動員令。
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這首詩中則以氣概勝。誦讀此詩,不禁為詩中火一般燃燒的激情所感染,那種慷慨激昂的英雄主義氣概令人心馳神往。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藝術效果,第一是每章開頭都采用了問答式的句法。
一句“豈曰無衣”,似自責,似反問,洋溢著不可遏止的憤怒與憤慨,仿佛在人們復仇的心靈上點上一把火,于是無數戰士同聲響應:“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第二是語言富有強烈的動作性: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戰士們在磨刀擦槍、舞戈揮戟的熱烈場面。這樣的詩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稱激動人心的活劇。
詩共三章,采用了重疊復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數、字數相等,但結構的相同并不意味簡單的、機械的重復,而是不斷遞進,有所發展的。如首章結句“與子同仇”,是情緒方面的,說的是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二章結句“與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這才是行動的開始。
三章結句“與子偕行”,行訓往,表明詩中的戰士們將奔赴前線共同殺敵了。這種重疊復沓的形式固然受到樂曲的限制,但與舞蹈的節奏起落與回環往復也是緊密結合的,而構成詩中主旋律的則是一股戰斗的激情。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秦風·無衣
二、求戰士即將上戰場的悲壯詩句,有哪位大神幫幫忙,急用
張籍
橫吹曲辭·出塞
秋塞雪初下,將軍遠出師。
分營長記火,放馬不收旗。
月冷邊帳濕,沙昏夜探遲。
征人皆白首,誰見滅胡時。
裴說
塞上曲
極目望空闊,馬羸程又賒。
月生方見樹,風定始無沙。
楚水辭魚窟,燕山到雁家。
如斯名利役,爭不老天涯。
常建
塞上曲
翩翩云中使,來問太原卒。
百戰苦不歸,刀頭怨明月。
塞云隨陣落,寒日傍城沒。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武元衡
出塞作
夙駕逾人境,長驅出塞垣。
邊風引去騎,胡沙拂征轅。
奏笳山月白,結陣瘴云昏。
雖云風景異華夏,亦喜地理通樓煩。
白羽矢飛先火炮,黃金甲耀奪朝暾。
要須灑掃龍沙凈,歸謁明光一報恩。
李頎
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馬,直指薊城傍。
薊城通漠北,萬里別吾鄉。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戰場。
軍書發上郡,春色度河陽。
裊裊漢宮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橫笛斷君腸。
劉得仁
塞上行作
鄉井從離別,窮邊觸目愁。
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
雁舉之衡翅,河穿入虜流。
將軍心莫苦,向此取封侯。
李白 評論
塞上曲
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
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三、描寫戰士背井離鄉奔赴戰場的詩句或者文言文都有哪些
杜甫的《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四、激勵即將上戰場的戰士的詩句有哪些
1、《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涼州詞》
年代: 唐 作者: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赤壁》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4、《從軍行》
年代: 唐 作者: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5、《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五、誰知道表現戰場或戰士的詩句
李賀《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____________《木蘭詩》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六、形容戰士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沖鋒陷陣的有什么詩句
1、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__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2、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__李益《塞下曲》
3、前年伐月支,城上沒全師。 __張籍《沒蕃故人》
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__杜甫《春望》
5、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__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6、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 __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7、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__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8、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 __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9、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__李頎《古從軍行》
10、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__陸游《關山月》
11、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__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12、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__王昌齡《青樓曲二首》
13、漢水東流,都洗盡、髭胡膏血。 __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
14、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__陸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15、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 __張玉娘《從軍行》
七、有關戰士的詩句
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詩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老將行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從軍行 一共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北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