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黃鶯的詩句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唐·韓愈《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宋·呂本中《踏莎行》。
“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唐·李賀《十二月樂辭·十一月》;
“天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宋·楊萬里《觀雪》;
“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宋·辛棄疾《和廓之雪》。
玉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開門枝鳥散,一絮墮紛紛。”宋·司馬光《雪霽登普賢閣》;
“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唐·呂巖《劍畫此詩于襄陽雪中》;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元·華幼武《春雪》;
“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蘇軾《和田國博喜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黃昏門外六花飛,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樓鑰《謝林景思和韻》;
“門前六出花飛,樽前萬事休提。”元·白樸《天凈沙·冬》。
手、掌、席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雪花似掌難遮眼,風力如刀不斷愁。”清·錢謙益《雪夜次劉敬仲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鹽、塵、柳絮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唐·元稹《南秦雪》。
雨、酥、葉、藻 “彤云慘慘如天怒,寒龍振鬣飛乾雨。”唐·李咸用《大雪歌》;
“朝來試看青枝上,幾朵寒棧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瑞葉飛來麥已青,更煩膏雨發欣榮。”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二、關于黃鸝的詩句
鄉間到處都有樹,樹多鳥多。一年四季,都能聽到鳥啼嚶鳴;一到晚上,鳥啼之聲此起彼伏,奏出了讓人心曠神怡的天籟之音。乍一聽,天天如此;凝神聽,月月不同。
樹林里不斷傳出啄木鳥啄木的聲音。農人說,這是啄木鳥在給發蟲的樹木進行“外科手術”。
鄉間有一棵不知名的古樹,圍粗需幾個人合抱。鄉里的長老說他們還小的時候這棵樹就這么大了,現已無人能說清它的年齡。在離地面約兩米的地方有個酒瓶大的樹洞,手臂可以伸進去,但什么也摸不著,里邊黑黢黢的,什么也沒看見。但令人驚奇的是,這棵古樹依然茂密,濃蔭匝地。傳說當年這棵樹曾被害蟲蛀心,已奄奄一息即將枯死,后來不知從何處飛來一只啄木鳥,趴在樹干上,“哚哚……哚哚哚……哚哚……”連續幾天時間,啄成了個樹洞,結果這棵樹得救了。如今它屹立在村頭為農人遮風擋雨,暗示著它生命的頑強和不屈,也昭示著樹木與鳥類密不可分的歷史。
假若沒有啄木鳥,不知有多少樹木會被蟲蛀而枯死。
唐代詩人杜甫有兩聯描寫黃鸝鳥的有名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從詩中可以知道,黃鸝喜歡在春天里唱歌。
黃鸝又叫黃鶯,它全身的羽毛鮮黃鮮黃的,只有翅膀和尾巴帶點黑色,頭部通過眼睛的地方有一條黑紋。
黃鸝喜歡在春天的樹林叢中穿飛,從來不到地面活動。一到冬天,它們就到比較溫暖的森溝里去過冬。
是的,這就是黃鸝的聲音,清亮、婉轉,動聽極了。
每年春耕時節,杜鵑就在田野上空“布谷!布谷!布谷!”地啼喚不停,似乎一聲更比一聲高,人們便把杜鵑稱作“布谷鳥”。
布谷鳥的叫聲好像是從很遙遠的地方傳來的,一般在清明節前后叫得最勤。許多人每年春天都會聽到它的叫聲,但也許一輩子也沒有見過布谷鳥——杜鵑。
……鄉間的小鳥既不是人工圈籠馴養、喂它一些飼料、引誘或迫使它叫唱,也不是農人自作聰明、牽強附會想象的,它是自然界自生繁衍的良禽益鳥,是森林衛士,是莊稼警察,是氣象預報員,—是禍福預言家,它們隨心所欲地覓食,激情滿懷地唱歌,唱出悅耳動聽的樂音。鳥與人類從來都是休戚與共、禍福相依。從某個角度講,鳥的自由空間越大,證明人類的文明程度就越高。所謂“鶯歌燕舞”即是人間和平繁榮、百鳥和諧歡快的寫照。誰能在槍林彈雨中、戰火紛飛時,欣賞到眾禽飛舞、百鳥歌唱的景象呢?
人類如能萬物生靈和平相處,就一定能學會知曉自然界的語言,那樣就一定會先知先覺,預防災難,把災難減到最低限度。古詩云:“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覃碩學)
三、所有有關“黃鸝”的古詩
1、《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2、《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3、《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臺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4、《破陣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后梨花紛飛。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黃鸝的歌聲縈繞著樹上枝葉,只見那柳絮飄飛。
巧笑著的東鄰女伴。在采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它是預兆我今天斗草獲得勝利啊!不由得臉頰上也浮現出了笑意。
5、《三衢道中》
宋代: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四、含“黃鸝”的詩句有哪些
1.《聞黃鸝》唐代:柳宗元 ——倦聞子規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鸝鳴。
2.《絕句》唐代: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3.《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4.《蜀相》唐代:杜甫——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5.《破陣子·春景》宋代:晏殊——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6.《三衢道中》宋代:曾幾——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7.《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8.《清平樂·春歸何處》宋代:黃庭堅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9.《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唐代:王維——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10.《水調歌頭·游覽》宋代:黃庭堅——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
11.《好事近·夢中作》宋代:秦觀——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12.《清明日》唐代:溫庭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13.《秋思》唐代:李白——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
14.《菩薩蠻·數間茅屋閑臨水》宋代:王安石——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15.《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宋代:曹組——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
五、描寫黃鶯的詩
七絕 黃鶯 ——盧治雕吟歌翠柳曉林鳴,解意流鶯萬囀聲。
歲至東君仍夢里,啼來春早令人驚。 黃鶯 住在很貴的房子里,
吃著喜愛的東西,
毛發也被梳得光亮整齊,
喝水的碗都是玉鑿的.
每天晨曦,
到公園里呼息,
看到紅花嬌艷綠葉欲滴,
黃鶯仰天叫得竭力.
別以為那是高興至級,
其實她在抗議,
她不想被侍如皇帝,
羨慕樹下的麻雀滿地.
麻雀低賤被看不起,
長得難看沒有好聽的歌喉,
卻因此躲過捕捉,
自由自在活得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