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求汪曾祺《高郵的鴨蛋》原文全文
端午的鴨蛋 汪曾祺 我的家鄉是水鄉。
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
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
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
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有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
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
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
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并不會做菜。但是《腌蛋》這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
文不長,錄如下: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
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
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
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
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端午節,我們那里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
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
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
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
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
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
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只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么?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
二、小學生描寫鴨蛋的詩歌
1,江南江南
樂府能蓮,蓮葉何田。間魚戲蓮
。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智利(CHI)樂(LE)北方民歌
敕勒川,陰山,
一天像圓頂(瓊)套房,籠蓋四野。
綠,牛羊野茫茫,
風吹草低。
3,鵝
(唐)羅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頭發飄綠水,紅掌撥清波
4,風
(唐)李嶠(喬)
關閉三個秋天的解決方案,能夠花。
千尺浪過河,到竹竿斜丸。
5,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10000綠絲絳掛(TAO)。我不知道是誰砍
細葉(CAI)出來,
二月春風似剪刀。
6,涼州詞
(唐)王歡
黃河遠上之間的云彩,
一片孤城萬仞山(REN)山。
強(強),為什么要埋怨柳笛,
春風不度玉門關。
7,戈登鸛(關)雀樓。照片(唐)王歡(歡)
太陽山,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網
,春天
(唐)孟浩(郝)
春眠不覺曉然而,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花落知多少?
9,涼州詞
(唐)王晗(HAN)
葡萄酒夜光杯,
想喝立即催琵琶。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代征戰幾人回?
中國
10時前(SAI)
(唐)王昌齡
秦時明漢時關,
長征誰尚未(歡)。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
教(嬌)胡馬度陰!
三、誰知到高郵的鴨蛋是誰寫的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現代作家、散文家、文體家。
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
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 《端午的鴨蛋》是汪曾祺的作品,選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作家.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
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
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
絲線纏成小粽子,里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
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坎上。貼符。
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
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么?喝雄黃酒。
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
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后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
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柜下面,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
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里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
十二紅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
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
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
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
別處鴨蛋有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
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并不會做菜。
但是《腌蛋》這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間,先夾取 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 油亦走散。”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干、發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端午節,我們那里的孩子興掛“鴨蛋絡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子。
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
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
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
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子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
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
蛋黃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鴨蛋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時讀囊螢映雪故事,覺得東晉的車胤用練囊盛了幾十只螢火蟲,照了讀書,還不如用鴨蛋殼來裝螢火蟲。
不過用螢火蟲照亮來讀書,而且一夜讀到天亮,這能行么?車胤讀的是手寫的卷子,字大,若是讀現在的新五號字,大概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