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春茶的詩句
1、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
2、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時。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10、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11、延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里過茶湯。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見故人。
13、茶敬客來茶當酒,云山云去云作車。
14、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
15、田田詩客句,閑傾荷露試烹茶。
16、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17、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18、煙自抽,茶自酌,
19、儂家真個去。公定隨儂否。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
20、陸羽搖頭去,盧仝拍手來。
二、春江水暖鴨先知原文詩句
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題畫。作者因為懂畫、會畫,所以他能緊緊抓住惠崇這幅《春江晚景》的畫題畫意,僅用桃花初放、江暖鴨嬉、蘆芽短嫩等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優美畫境。尤其令人叫絕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句,他把畫家沒法畫出來的水溫冷暖,描繪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傳神!此外,他的高妙還表現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畫外,以畫上并沒有的“河豚欲上”,來點染初春的氣息,深化畫中的意境。如果說惠崇的畫是“畫中有詩”的話,那么這首詩便是“詩中有畫”了。難怪它能作為一首人人喜愛的名詩而傳誦至今!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
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這一首,忘了后面還有四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曉景圖》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只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
惠崇為宋初“九詩僧”之一,跟蘇軾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蘇軾是只見其畫,未見其 人。此僧詩畫俱佳,尤其擅長畫水鄉,再放上幾只飛禽走獸,人稱“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畫,在《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中贊到:“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年吾最許。”
明清兩朝眼里只有唐詩,從不把宋詩放在眼里。康熙年間大學者、大詩人毛希齡就批評蘇軾這首詩說:“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
三、春江水暖鴨先知,詩句意思
1、解釋: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2、《惠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3、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4、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元豐八年(1085)蘇軾在逗留江陰期間,為惠崇所繪的鴨戲圖而作的題畫詩。蘇軾的題畫詩內容豐富,取材廣泛,遍及人物、山水、鳥獸、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眾多方面。這些作品鮮明地體現了蘇軾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藝術風格,顯示了蘇軾靈活自如地駕馭詩畫藝術規律的高超才能。而這首《惠崇》歷來被看作蘇軾題畫詩的代表作。
5、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稱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四、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上句是什么
1. ”春江水暖鴨先知“上句是:”竹外桃花三兩枝“。
2.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3. 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作品:《惠崇》(又叫《惠崇春江曉景》),原文:
惠崇春江曉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4. 注釋:
(1)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2)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4)上:指逆江而上。
(5)歸鴻:歸雁。
(6)破群:離開飛行隊伍。
(7)依依:不舍之貌。《楚詞》“戀戀兮依依。”
(8)歸人:回家的人。劉長卿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9)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詩:“一去紫臺連朔漠。”
五、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詩句引用的那首詩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蘇軾為僧人惠崇的畫題詩的前兩句。桃花既在竹外,可知竹多桃花少。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兩枝,橫出竹林外,臨水而開。蒼翠竹幕上點綴著數枝腥紅桃花,分外艷麗。春來冰開,群鴨戲水,冷暖只有鴨子首先領略,這是詩人對鴨子感受的揣測。實際上詩人把鴨子人格化了,像人一樣知寒知暖,并設身處地為之著想。畫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靜穆,又有鴨子戲水的活潑動態,動靜和諧,一幅畫圖宛然呈現眼前
六、春天 茶 詩詞名句
《游武夷》
年代: 宋 作者: 陳宓
武夷山上生春茶,武夷溪水清見沙。
含溪嚼茶坐盤石,悵惆欲趁西飛霞。
《游廬山山陽七詠 漱玉亭》
年代: 宋 作者: 蘇轍
山回不見落銀潢,余溜喧豗響石塘。
目亂珠璣濺空谷,足寒雷電繞飛梁。
入瓶銅鼎春茶白,接竹齋廚午飯香。
従此出山都不棄,滿田粳稻插新秧。
宋代蘇軾的那首《汲江煎茶》,刻畫情景細致入微,又兼傳神寫意,頗有獨到處: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這樣一幅畫面:一個凄冷的夜晚,詩人獨自到江邊汲水,江畔寂寥無人,正是“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景象。踩在釣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隨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歸到家中,生爐煎茶。看那水沸如雪乳,蟹目生、魚眼起;聽那煮茶聲,嗖嗖如松風帶雨鳴,未飲便先心神俱蕩,孤窗外,偶爾傳來長長短短的更聲。這樣的一個夜,真是“禪心夜更閑,煎茶留靜者”。宋朝楊萬里亦給了此詩以高度評價:“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詩人以我觀物,雖為我之境,然情景交融,可謂言有盡而禪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