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甫寫雪景的詩句
對雪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闕題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絕】 三月雪連夜,未應傷物華。
只緣春欲盡,留著伴梨花。 閣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臘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送遠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草木歲月晚,關河霜雪清。
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 赤谷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豈但歲月暮,重來未有期。 晨發赤谷亭,險艱方自茲。
亂石無改轍,我車已載脂。 山深苦多風,落日童稚饑。
悄然村墟迥,煙火何由追。 貧病轉零落,故鄉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永為高人嗤。 孟冬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殊俗還多事,方冬變所為。
破甘霜落爪,嘗稻雪翻匙。 巫峽寒都薄,烏蠻瘴遠隨。
終然減灘瀨,暫喜息蛟螭。 北風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北風破南極,朱鳳日威垂。
洞庭秋欲雪,鴻雁將安歸。 十年殺氣盛,六合人煙稀。
吾慕漢初老,時清猶茹芝。 冬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 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朔風吹桂水,朔雪夜紛紛。
暗度南樓月,寒深北渚云。 燭斜初近見,舟重竟無聞。
不識山**,聽雞更憶君。 相和歌辭·后苦寒行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南紀巫廬瘴不絕,太古以來無尺雪。
蠻夷長老怨苦寒, 昆侖天關凍應折。玄猿口噤不能嘯,白鵠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補地裂。 晚來江門失大木,猛風中夜吹白屋。
天兵斬斷青海戎, 殺氣南行動地軸,不爾苦寒何太酷。巴東之峽生凌澌, 彼蒼回軒人得知。
晚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高唐暮冬雪壯哉,舊瘴無復似塵埃。崖沉谷沒白皚皚, 江石缺裂青楓摧。
南天三旬苦霧開,赤日照耀從西來, 六龍寒急光裴回。照我衰顏忽落地,口雖吟詠心中哀。
未怪及時少年子,揚眉結義黃金臺。洎乎吾生何飄零, 支離委絕同死灰。
相和歌辭·前苦寒行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漢時長安雪一丈,牛馬毛寒縮如猬。楚江巫峽冰入懷, 虎豹哀號又堪記。
秦城老翁荊揚客,慣習炎蒸歲絺绤。 玄冥祝融氣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釋。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凍埋蛟龍南浦縮, 寒刮肌膚北風利。
楚人四時皆麻衣,楚天萬里無晶輝。 三足之烏足恐斷,羲和送將何所歸。
又雪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脈脈去人遙。
冬熱鴛鴦病,峽深豺虎驕。愁邊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對雪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北雪犯長沙,胡云冷萬家。隨風且間葉,帶雨不成花。
金錯囊從罄,銀壺酒易賒。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
二、杜甫“絕句”里描寫雪的句子
杜甫《絕句》里描寫雪的句子有:孤山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全詩內容:【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兩句話的意思:兩只黃鵬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唱, 一行白鴛飛上了高高的藍天。 窗口正對著岷山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來自江蘇的萬里航船。
賞析:“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
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么這么一首,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
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
三、【誰能給找幾句描寫雪的經典詩句】
.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1、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李商隱)描寫冬天雪景的優美詩句12、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13、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祖詠)14、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杜甫)15、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李白《公眾行樂詞》16、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杜甫《對雪》經典詩句17、雪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羅隱)18、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李商隱)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祖詠)19、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杜甫)20、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歡顏.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杜甫《對雪》21、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李白《公眾行樂詞》。
四、杜甫“絕句”里描寫雪的句子
杜甫《絕句》里描寫雪的句子有:孤山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 全詩內容:【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 這兩句話的意思:兩只黃鵬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唱, 一行白鴛飛上了高高的藍天。 窗口正對著岷山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來自江蘇的萬里航船。
3. 賞析:“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那么這么一首,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五、古人描寫雪的詩句
詩中雪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 岑 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摹,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終南望余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劉方平 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 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東。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古人題景詩云: “雪中望羅浮,玉峰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菩薩蠻(李清照) 歸鴻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沈佩 簾外雪初飄,翠幌香凝火未消。 獨坐夜寒人欲倦,迢迢,夢斷更殘倍寂寥。
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雪梅》(二首)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李頎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沈沈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作者:岑參 君不見, 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閣夜》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元稹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羅萬朵云。 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歐陽修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六、杜甫 對雪 譯文
對 雪 杜甫 戰哭多新鬼, 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風。 瓢棄樽無綠, 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 愁坐正書空。 杜甫這首詩是在被安祿山占領下的長安寫的。
長安失陷時,他逃到半路就被叛軍抓住,解回長安。幸而安祿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設法隱蔽自己,得以保存氣節;但是痛苦的心情,艱難的生活,仍然折磨著詩人。
在寫這首詩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領唐軍在陳陶斜和青坂與敵人作車戰,大敗,死傷幾萬人。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詩的開頭——“戰哭多新鬼”,正暗點了這個使人傷痛的事實。房琯既敗,收復長安暫時沒有希望,不能不給詩人平添一層愁苦,又不能隨便向人傾訴。
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見心情的沉重;下句 “愁吟獨老翁”,就用一“獨”字,以見環境的險惡。 三、四兩句——“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正面寫出題目。
先寫黃昏時的亂云,次寫旋風中亂轉的急雪。這樣就分出層次,顯出題中那個“對”字,暗示詩人獨坐斗室,反復愁吟,從亂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風,滿懷愁緒,仿佛和嚴寒的天氣交織融化在一起了。
接著寫詩人貧寒交困的景況。“瓢棄樽無綠”,葫蘆,古人詩文中習稱為瓢,通常拿來盛茶酒的。
樽,又作尊,似壺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綠色代替酒字。
詩人困居長安,生活非常艱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
葫蘆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爐存火似紅”,也沒有柴火,剩下來的是一個空爐子。
這里,詩人不說爐中沒有火,而偏偏要說有“火”,而且還下一“紅”字,寫得好象爐火熊熊,滿室生輝,然后用一“似”字點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爐中只存灰燼,由于對溫暖的渴求,詩人眼前卻出現了幻象:爐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紅。
這樣的無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寫,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詩人此時內心世界的隱秘。這是在一種渴求滿足的心理驅使下出現的幻象。
這樣來刻畫嚴寒難忍,比之“爐冷如冰”之類,有著不可以擬的深度。因為它不僅沒有局限于對客觀事物的如實描寫,而且融進了詩人本身的主觀情感,恰當地把詩人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做到了既有現實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詩人再歸結到對于時局的憂念。至德元載至二載(756ˉ757),唐王朝和安祿山、史思明等的戰爭,在黃河中游一帶地區進行,整個形勢對唐軍仍然不利。
詩人陷身長安,前線戰況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無從獲悉,所以說“數州消息斷”,而以“愁坐正書空”結束全詩。“書空”是晉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劃著字。
這首詩表現了杜甫對國家和親人的命運深切關懷而又無從著力的苦惱心情。
七、有關雪的詩句
1.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2.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3.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元?黃庚《雪》玉:喻白雪。
4.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5.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6.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7.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8.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9.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10.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唐?李白《北風行》
11.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唐?杜甫《對雪》
12.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13.云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14.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不知道能幫你?這些行不?
八、有關雪的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2.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3.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叫:風聲如吼。
4.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3.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唐?高駢《對雪》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4.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5.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6.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7.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8.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元?黃庚《雪》玉:喻白雪。
9.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10.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詩經?小雅?角弓》
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義。
11.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2.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13.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14.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朔風:北風。勁:猛烈。哀:凄厲。
15.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牖:窗戶。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1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17.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18.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19.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唐?李白《北風行》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21.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唐?杜甫《對雪》
回風:回旋的風。
22.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指直:手指僵直。
23.云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無行:不成行列。
24.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25.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26.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九、寫雪的詩句有哪些
1、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2、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3、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于爾何有?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5、《清平樂·年年雪里》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