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落花的詩句和賞析
白頭吟 李白 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
聞王昌齡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少年行其二 李白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人胡姬酒肆中。
寄人 張泌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過元家履信宅 白居易 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 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 白居易 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隨飛鳥一時還。
金谷園 杜牧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鷺鷥 杜牧 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春曉 孟浩然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題興化寺園亭 賈島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亭君自知。
北山 王安石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春暮 曹豳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豐樂亭游春 歐陽修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浪淘沙 李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憶仙姿 李存朂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更漏子 韋莊 深院閉,小庭空,落花香露紅。
歸國謠 韋莊 春欲暮,滿地落花紅帶雨。 謁金門 韋莊 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
好事近 李清照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 雪梅香 柳永 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
瑞鷓鴣 歐陽修 更被春風送惆悵,落花飛絮雨翩翩。 如夢令 秦觀 池上春歸何處,滿目落花飛絮。
臨江仙 晏幾道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虞美人 葉夢得 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
謁金門 朱淑真 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春晚 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梅花 王冕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葬花吟 曹雪芹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二、李商隱《落花》的賞析和解釋
[詩歌鑒賞]詠落花,托幽怨
——李商隱《落花》賞析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伍隍中學 李明隆
落花
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盡,所得是沾衣②。
[注解]
①芳心: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雙關意。②沾衣:雙關。既指花零落飄飛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觀落花傷感而淚落沾衣。
[鑒賞]
這首詩寫于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閑居永業。當時,李商隱陷入牛李黨爭之中,境況不佳,心情郁悶,故本詩流露出幽恨怨憤之情。
首聯直接寫落花。上句敘事,下句寫景。落花雖早有,客在卻渾然不覺,待到人去樓空,客散園寂,詩人孤寂惆悵之情頓上心頭,詩人這才注意到滿園繽紛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憐的情思,用語巧妙。
頷聯從不同角度寫落花的具體情狀。上句從空間著眼,寫落花飄拂紛飛,連接曲陌;下句從時間著筆,寫落花連綿不斷,無盡無休。對“斜暉”的點染,透露出詩人內心的不平靜。整個畫面籠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調中,顯示出詩人的傷感和悲哀。
頸聯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腸斷未忍掃”,表達的不只是一般的憐花惜花之情,而是斷腸人又逢落花的傷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寫出了詩人面對落花的癡情和執著。
尾聯語意雙關。花朵用生命裝點了春天,落得個凋殘、沾衣的結局;而詩人素懷壯志,卻屢遭挫折,也落得個悲苦失望、淚落沾衣、低回凄涼、感慨無限的人生際遇。
全詩詠物傷己,以物喻己,感傷無盡。
三、古詩詞中落花意象的賞析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
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現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楊花落盡子規啼”楊花即柳絮,是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作者寫他人對楊花的態度,表達的仍是自己對楊花命運的關注,看似無情,實則有心。
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情景交融。
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贊之“煞拍畫龍點睛”。
四、列舉古人描寫落花的詩句
白頭吟 李白 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
聞王昌齡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少年行其二 李白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人胡姬酒肆中。
寄人 張泌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過元家履信宅 白居易 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 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 白居易 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隨飛鳥一時還。
金谷園 杜牧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鷺鷥 杜牧 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春曉 孟浩然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題興化寺園亭 賈島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亭君自知。
北山 王安石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春暮 曹豳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豐樂亭游春 歐陽修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浪淘沙 李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憶仙姿 李存朂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更漏子 韋莊 深院閉,小庭空,落花香露紅。
歸國謠 韋莊 春欲暮,滿地落花紅帶雨。 謁金門 韋莊 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
好事近 李清照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 雪梅香 柳永 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
瑞鷓鴣 歐陽修 更被春風送惆悵,落花飛絮雨翩翩。 如夢令 秦觀 池上春歸何處,滿目落花飛絮。
臨江仙 晏幾道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虞美人 葉夢得 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
謁金門 朱淑真 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春晚 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梅花 王冕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葬花吟 曹雪芹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出自:《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上堂:見之時,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原為佛家禪林用語。本意指凋落的花瓣隨著流水飄去,形容殘春的景象,現多比喻一方有意、一方無情。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乙亥雜詩 >龔自珍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曹雪芹《紅樓夢》中《葬花吟》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閑愁。
李清照《一剪梅》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落花飛絮茫茫,古來多少愁人意。 文廷式《水龍吟》 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陳寶琛《西郊落花歌》)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參考資料:http://**question/*?si=1。
五、列舉古人描寫落花的詩句
白頭吟 李白
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
聞王昌齡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少年行其二 李白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人胡姬酒肆中。
寄人 張泌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過元家履信宅 白居易
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
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 白居易
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隨飛鳥一時還。
金谷園 杜牧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鷺鷥 杜牧
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春曉 孟浩然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題興化寺園亭 賈島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亭君自知。
北山 王安石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春暮 曹豳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豐樂亭游春 歐陽修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浪淘沙 李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憶仙姿 李存朂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更漏子 韋莊
深院閉,小庭空,落花香露紅。
歸國謠 韋莊
春欲暮,滿地落花紅帶雨。
謁金門 韋莊
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
好事近 李清照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
雪梅香 柳永
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
瑞鷓鴣 歐陽修
更被春風送惆悵,落花飛絮雨翩翩。
如夢令 秦觀
池上春歸何處,滿目落花飛絮。
臨江仙 晏幾道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虞美人 葉夢得
落花已作風前舞,又送黃昏雨。
謁金門 朱淑真
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春晚 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梅花 王冕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葬花吟 曹雪芹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出自:《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上堂: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原為佛家禪林用語。本意指凋落的花瓣隨著流水飄去,形容殘春的景象,現多比喻一方有意、一方無情。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曹雪芹《紅樓夢》中《葬花吟》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閑愁。 李清照《一剪梅》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落花飛絮茫茫,古來多少愁人意。 文廷式《水龍吟》
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陳寶琛《西郊落花歌》)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參考資料:?si=1
六、唐 寅 《落花詩》的鑒賞
這個不知道算不算 唐寅的落花詩為和作。
明弘治十七年(一五O 四)春,沈周撰寫落花詩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禎卿等皆有和詩。
史載唐寅的和作為七律三十首,各種唐寅詩文集的刻本都有收錄,周道振、張月尊所輯校的《唐伯虎全集》將其收入原集部分。但根據唐寅每次書寫的墨跡,有很多落花詩句與原集中所收的并不相同,顯然經過修改。
據統計大異者有十七首,《唐伯虎全集》將它們編入補遺。②因而落花詩實際上總共有四十七首。
和詩『柔情綽態,如泣如訴』,③在當時廣為傳頌。有人認為落花詩的內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感物傷懷的頹廢情緒,因而不足取。
其實,這樣的理解完全曲解了唐寅詩中的深意。 唐寅性穎利,聰明殊凡,童髫中科第,二十九歲時鄉試中第一名解元。
三十歲入京會試時,卻因徐經科場受賄案被累下獄而廢。此后.他不但功名無望,且生計日薄,與妻子反目仳離,不久又與弟申異炊.可以說落魄之極。
唐寅作落花詩那年三十五歲,離科場被黜之事不過五年,剛剛經歷過人生的低谷,『其胸中塊壘郁勃之氣,無由自泄,假諸風云月露以泄之』。④因此,落花詩看似傷春,實則自攄其才情。
把它們理解為浮薄傷雅的風流之作,可以說完全沒有讀懂它。 詩中多處表達了對光陰易逝、年華易老的感慨,是其年輕時《白發詩》的余韻。
唐寅二十五歲時發現自己『玄首有華絲』,不禁『愴然百感興』,并鼓勵自己『功名須壯時』。那時他尚年輕氣盛,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如今境遇大改,雖同是感嘆白發生,卻更添了幾分英雄落寞的暮氣。
同時,詩中也充滿了郁悶不得志的情緒,多處暗示了自己痛苦的遭遇。『春盡愁中與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風』無疑是其經歷的寫照;而『多少好花空落盡,不曾遇著賞花人』等句則借『落花』之意象。
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傷感。 以唐寅之才氣,遭遇如此不幸,確實是可悲可嘆的。
了解這樣的背景,才能明白其惜花憐花嘆花的萬千感慨絕非士大夫閑來無事的無病呻吟,更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其中自有慷慨激烈的悲憤之情。但值得一提的是,落花詩并不僅僅是傷情之作,特別是修改后的詩句,多次透露出唐寅罹禍后對功名富貴的全新理解,開始對人生無常心中了了,為其日后皈依佛氏之先兆。
也正因為詩中所含的超脫曠達之意,使唐寅即使在晚年心境平和之后仍然偏愛自己當年的這些詩作。
七、描寫花香的詩句和賞析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鄭思肖《寒菊》)
一朵忽先變, 百花皆后香(陳亮《梅花》)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
不是一番寒徹骨, 那得梅花撲鼻香? (裴休《宛陵錄上堂開示頌》)
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績《贈李征君大壽》
折得蔬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宋晏幾道《清平樂》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寫的《梅》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長相思》 李白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溫庭筠《 蓮花 》
依依夢中情緒. 觀數點茗浮花,一縷香縈炷 陶潛《羲皇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