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事無成人漸老”的出處是哪一首詩
(1)李叔同自稱二一老人,即所謂“一事無成身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
(2)從意思上看,我覺得好像是出自我很喜歡的一首《沁園春》“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不就是“一事無成身漸老”嗎?
附原詞:
沁園春
[宋]劉克莊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
喚廚人斫就,東溟鯨鲙;圉人呈罷,西極龍媒。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余子誰堪共酒杯?
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
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
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二、求一首藏頭詩(又老了一歲還是一事無成)
又是一番新桃李
老大希逢舊鄰里
了卻人間婚嫁事
一條星宿五門西
歲老豈能充上駟
還有蔡家殘史籍
是非偏忌眾人分
一點凄涼千古意
事主榮親代所稀
無復回車下筆時
成名須遣及青春
藏頭詩是雜體詩中的一種詩體,共有三種形式:
一、首聯與中二聯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點破題意;
二、將詩頭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
三、將想要說的話語分別藏入詩句的首字或尾字;
最常見的莫過于第三種形式的藏頭詩,可將特定位置的字接連起來組成話詞來表達您的思想。它的涵義深、品位高、價值重,可謂一字千金。
三、找一首古詩,急
遣 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名句【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幸名】
這首詩,是杜牧追憶在揚州當幕僚時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詩的前兩句是昔日揚州生活的回憶:潦倒江湖,以酒為伴;秦樓楚館,美女嬌娃,過著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纖細掌中輕”,運用了兩個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細腰。“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韓非子·二柄》)。掌中輕,指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見《飛燕外傳》)。從字面看,兩個典故,都是夸贊揚州妓女之美,但仔細玩味“落魄”兩字,可以看出,詩人很不滿于自己沉淪下僚、寄人籬下的境遇,因而他對昔日放蕩生涯的追憶,并沒有一種愜意的感覺。為什么這樣說呢?請看下面:“十年一覺揚州夢”,這是發自詩人內心的慨嘆,好象很突兀,實則和上面二句詩意是連貫的。“十年”和“一覺”在一句中相對,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愈加顯示出詩人感慨情緒之深。而這感慨又完全歸結在“揚州夢”的“夢”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華熱鬧,骨子里的煩悶抑郁,是痛苦的回憶,又有醒悟后的感傷……這就是詩人所“遣”之“懷”。忽忽十年過去,那揚州往事不過是一場大夢而已。“贏得青樓薄幸名”—最后竟連自己曾經迷戀的青樓也責怪自己薄情負心!“贏得”二字,調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這是進一步對“揚州夢”的否定,可是寫得卻是那樣貌似輕松而又詼諧,實際上詩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暫,自己又干了些什么,留下了什么呢?這是帶著苦痛吐露出來的詩句,非再三吟哦,不能體會出詩人那種意在言外的情緒。
前人論絕句嘗謂:“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胡震亨《唐音癸簽》),杜牧這首絕句,可謂深得其中奧妙。這首七絕用追憶的方法入手,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三、四兩句固然是“遣懷”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載酒行”卻是所遣之懷的原因,不可輕輕放過。前人評論此詩完全著眼于作者“繁華夢醒,懺悔艷游”,是不全面的。詩人的“揚州夢”生活,是與他政治上不得志有關。因此這首詩除懺悔之意外,大有前塵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杜牧曾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中任職,在揚州居住多年,政治上卻頗為失意,故日夜馳逐于娼樓歌館之間。但這首詩是杜牧對其揚州十年生活的追悔,表露出詩人一事無成的感傷。雖然說詩人生活放蕩不羈與其政治失意不無關系,但如此虛度年華實令人嘆惜,連詩人自己也悔恨不迭。杜牧素有才志,可是轉眼荒廢了十年光陰,最終只“贏得青樓薄幸名”,有悖其夙志,怎不令他傷感悔嘆?當然,杜牧寫這首《遣懷》或者也是有意無意地告誡親友后人:此生苦短,珍惜光陰便是珍惜生命,莫“用青春賭明天”。
《全唐詩話》說,吳武陵看了杜牧這首詩,即以他的《阿房宮賦》向崔郾推薦,杜牧于是登第。
四、寫自己懷才不遇的唐詩
滕王閣詩
唐朝 王勃 作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佩玉鳴鸞:代貴賓與車馬)
畫棟朝飛南浦云,
珠簾幕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物:風景;星:星座)
閣中帝子今何在?(帝子:神仙,代滕王閣的主人)
檻外長江空自流。(檻:欄桿)
這首詩是八句,作者就用了八句來形象地寫時間飛逝,暗含眼睜睜看時光飛逝、當年繁華不再、而自己一事無成的無言感嘆。你可讀得出來??
翻譯:
滕王閣詩
本朝 白坤峰 譯
滕王高閣,高聳在江頭,
佩玉鳴鸞不再有,歌舞一并收。
雕梁畫棟,只伴南浦朝云起,
珠簾玉戶,只伴西山暮雨驟。
閑云悠悠,潭影悠悠,日月悠悠,
風物常改,星座常移,幾度春秋。
閣中主人,你而今魂歸何處?
欄外長江,挽著歲月,自顧奔流。
五、求帶堯和涵的詩句,自創也可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這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一首《雜詩》。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這首詩就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這是唐代文豪韓愈的一首讀書詩中幾句。在這里,他指出在治學過程中,要多讀、多思、慮心、躬行。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宋代哲學家朱熹的的一首著名的哲理詩《觀書有感》。詩中以書喻“活水”,告誡人們“方塘”并非無源之水,而是因為有了“源頭活水”,才使其清澄明凈,永不污濁。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生動形象。
“古人學問無遺為,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子聿:陸游的最小兒子)一詩。在詩中,詩人一方面強調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將來一事無成,后悔莫及了;一方面還特別強調做學問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必須親自動手去實踐,這樣才能學得深刻。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予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迫。”
這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一詩。蘇東坡對讀書情有獨鐘,在這首詩里,他不但將“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進行了詩化,而且告誡人們要抓緊時間學習。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不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這是宋代理學家陸九淵的《讀書》詩。這里,他強調讀書切戒慌忙,貴在“涵泳(細細體會琢磨)”,其實這就是他讀書經驗之談。
“力學如力耕,勤情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這是宋代詩人劉過的一首勸學詩《書院》。詩中提出勤奮讀書如農夫耕地,幾分耕耘,幾分收獲。
“一個軍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這是明代大科學家宋應星的《憐愚詩》。在這里,他忠告人們讀書要專一,不要信馬由韁,見異思遷。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讀書詩。在這里,詩人告誡人們,讀書如果不解其中味,囫圇吞棗,這無疑與蠹魚一般。
“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這是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一副家教詩聯。詩聯教育子女要認真讀書做好人,要像介子那樣虛心有節,剛直不阿。
左思《吳都賦》中已有“涵泳乎其中”,韓愈的《岳陽樓別竇司詩》也有“星河盡涵泳,俯仰迷下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本人求一首一事無成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