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昆蟲的古詩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聞蟲 白居易
暗蟲唧唧夜綿綿,況是秋陰欲雨天。
猶恐愁人暫得睡,聲聲移近臥床前。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秋來 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送十五舅 王昌齡
深林秋水近日空,歸棹演漾清陰中。
夕浦離觴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鳴蟲。
秋夜 陳文述
梧桐葉底見銀河,露氣當窗冷碧羅。
四壁蟲聲兩行雁,不知何處得秋多。
七絕·詠蛙 **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二、【有昆蟲名的詩句】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岳《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范《后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聽秋蟬,秋蟬非一處.細柳高飛夕,長楊明月曙;歷亂起秋聲,參差攪人慮.單吟如轉簫,群噪學調笙;風飄流曼響,多含斷絕聲.……”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里,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隋 盧思道 《和陽納言聽鳴蟬篇》) (2)蟬本無知,然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正如 宋代詩人楊萬里所說:“蟬聲無一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聽蟬》). 唐 司空曙“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新蟬》); 唐 白居易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早蟬》); 唐 劉禹錫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弦”(《答白刑部聞新蟬》); 唐 孟浩然:“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秦中寄遠上人》), 唐 元稹:“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悲相傷”(《送盧詩》). 唐 雍裕之:“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 五代楚 劉昭禹:“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聞蟬》); 唐 盧殷:“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晚蟬》); 唐 姚合:“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聞蟬寄賈島》); 宋 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雨霖鈴》); 宋 劉克莊“何必雍門彈一曲,蟬聲極意說凄涼” 《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 (3)古人誤卻以為蟬是靠餐風飲露為生的,故把蟬視為高潔的象征,并詠之頌之,或借此來寄托理想抱負,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首先應該提到的當然是被稱為唐代詠蟬詩之“三絕”: 垂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在獄詠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李商隱《蟬》 三首詩都是唐代借詠蟬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異,各臻其妙.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對此之評論可謂一語中的:“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借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小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乎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余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4)與詠燕詩不同,詠蟬詩中也有譏諷蟬之污濁者.代表之作當屬唐末詩人陸龜蒙和羅隱的《蟬》詩 . 陸龜蒙:“只憑風作使,全仰柳為都.一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 羅隱:“大地工夫一為遺,與君聲調偕君綏.風棲露飽今如此,應忘當年滓濁時.” 在陸之筆下,蟬是卑鄙無能之輩;而羅之筆下,蟬則是趨炎附勢之徒. 兩詩借蟬言志,旨在諷刺批判唐末的社會腐敗、官場昏暗. (5)其余如: 唐人雍陶的“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蟬》)、清人朱受新的“抱葉隱深林,乘時慧慧吟.如何忘遠舉,飲露已清心”(《詠蟬》), 也都是借蟬抒懷的佳句,句中各有比興寄托; 南朝陳詩人陳正見《賦得秋蟬和柳應衡陽王教詩》“風高知響急,樹近覺聲連”、唐徐夤《蟬》詩 “寒鳴寧與眾蟲同,翼鬢緌冠豈道窮.殼蛻已從今。
三、描寫昆蟲的名句
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當推《唐詩三百首》。
在這三百首光輝篇章中,有一些與昆蟲有關的詩句,是詩人以蟲寓意、抒發情懷的。 |頌蠶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無題》)。
傳說養蠶是黃帝的元紀螺祖首創,已有5200年以上的歷史。總之,蠶兒渾身都是寶,對人類貢獻極大。
詩人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名句抒發情懷,表示“老驥伏櫪”之志和“鞠躬盡瘁”之心。 唐代張籍《田家行》詩:“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
描述了蠶作繭化蛹、繭中出蛾的現象。 |詠蟬 |蟬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蟬鳴空桑葉、八月蕭關道”(王昌齡《塞上曲》)的詩句。
雄蟬的腹基部兩側有發音器,依靠振動發音器來“蟬鳴” 、“蟬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將至,蟬鳴則止、蟬唱暫休。故有“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 (李商隱《落花》)的詩句。
|雖然有“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的詩句,來抒發詩人清閑悠然的心境。但有的詩句卻是借蟬聲來表達詩人清高與思懷的。
如,“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駱賓王《在獄中詠蟬》)。作者的高風亮節在其序中,以蟬喻之,描寫得淋漓盡致!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抒發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倫《畫蟬》詩:“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成語的藝術再現。
|夢蝶 |莊周夢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題材,蝶夢也就成了夢幻的代稱。 |杜甫詩《曲江二首》中寫道:“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將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覓食、交配、產卵和蜻蜓點水產卵,一觸即飛之狀,描繪得栩栩如生。
|北宋謝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隨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何處尋。” |南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詩云:“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撲螢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這是唐詩中的絕妙佳句,早已膾炙人口。螢屬于鞘翅目螢科,幼蟲常在腐草堆中覓食小蟲,故有“腐草為螢”之誤。
|螢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所以有“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白居易《長恨歌》)的詩句,寫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楊玉環的情景。 |防蟲 |唐代戴叔倫《屯田詞》:“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余枯莖。
捕蝗歸來守空屋,囊無寸帛瓶無粟。” |白居易《捕蝗》:“薦食如蠶飛似雨,飛蝗蠶食千里間,不見青苗空赤土。”
|北宋蘇軾有詩:“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預憂一旦開兩翅,口吻如風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飛蝗蔽空日無色,野老田中淚盈血,牽衣頓足捕不能,大葉全空小枝折。” 說到中國的昆蟲文化,不得不提到唐代的歐陽洵。
有專家考證,在公元641年,歐陽洵編撰的《藝文類聚》就是最早將散落在中國民間的昆蟲文化史料匯集起來的。其中包含了關于蟬、蝶、蚊、蠅、蛾、蟻、蝗、蜂、蟋、尺蠖、螳等昆蟲的詩賦。
后來有關昆蟲的詩詞歌賦不斷出現于詩作之中。如2000多年前的《詩經·國風·七月》里載有“五月螽斯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左思的《巍都賦》中有“清戎綿幕,無異蛛蝥之網,弱卒鎖甲,無異螳螂之衛”;古人揚雄的“雕蟲小技,壯夫不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錄有關蟲類藥物的70多條款中,就有不少生動的描述,如蜣螂“其蟲深目高鼻,狀如羌胡,背負黑甲,狀如武士,故有蜣螂、將軍之稱”等等。古代僅養蠶、養蜂就有相當多的專著,如淮南王的《蠶經》;宋元明的《蠶書》、《藝桑總論》;清朝的《蠶桑輯要》;后魏的《齊民要術》;唐宋的《爾雅翼》有“蜜蜂蟄人,芒入人肉,不可復出,蜂亦尋死。”
等等,其中不僅體現了相當的科學水平,而且涉及有不少昆蟲文化的素材。據《中國農書》記載,我國古代放養白蠟蟲首次被國外知曉的是英國耶穌傳教士N.特里高爾特,他在1651年對此做了記述。
此后消息傳到了歐洲,W.洛克哈特于1853年將白蠟樣品連同白蠟蟲從上海送到英國供作研究。1913年,美國的E.H.威爾遜特地親臨我國,對四川的白蠟進行了考查。
由此可見,昆蟲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在國際民間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橋梁作用。還有許多昆蟲在遠古時期,就已默默無聞地在民間裝點著人民生活。
如蟬在晉、漢時代就飼養用作娛樂,陶轂的《清異錄》記載了唐代長安有賽蟬的風俗,聚蟬較鳴,稱為“仙蟲社”。金龜子在七八百年前已經用來作裝飾品和玩具,“金龜子,體綠色,光若金,里人取之,以佐婦釵環之飾”記錄于《益州方物記》中;在《癸辛雜識》有“甲能飛,其色如金,絕類小龜,小兒多取以為戲”的記載。
幾丁蟲也同樣被用于裝飾品,陳常器的“吉丁蟲,甲蟲也,背正綠,有翅在甲下;出嶺南賓澄諸州,人取代之,令人喜好相愛”。
四、描寫昆蟲的小片段
第一天,成群結隊的小螞蟻井然有序地行走著。一會兒排成一列,一會兒排成二列,一會兒排成三列,一會兒排成四列……忽然,我對最前面的一只小螞蟻有了濃厚的興趣。它是螞蟻群中個兒最大的,也是最活潑的。它走在前面,仿佛是領隊的,大聲地喊著口令:“121——121——121——121……”這一幕可愛兒又有趣,動人而又好笑。說實話,它們可以這么有序,功勞都是帶頭的小螞蟻呢!
第二天,一群一群的小螞蟻們一直在我家樓下的一塊草地上徘徊著。它們在干什么呢?噢,原來它們在尋找過冬的食物啊,這真是一群勤勞的小生靈呀!過了一會兒,它們鎖定了目標——一塊大餅干。其中的一只小螞蟻好像擁有很大的權利,沒過多久,它就召集了40多只小螞蟻,讓我眼花繚亂。這只小螞蟻好像在說:“大家聽好了,現在我們必須把這塊大餅干搬回我們的家中,當作我們過冬的食物,現在開始行動吧!”隨后,大家齊心協力,經過10分鐘的努力,它們終于把這塊大餅干順利搬回它們溫馨的家中了。
五、描寫花、鳥、魚
花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鳥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蟲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魚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花:花的詩句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4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晏殊《寓意》) 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7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8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9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荷花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梅花 墻角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鳥: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盂浩然:《春曉》) 5.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魚: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宋?張志和《漁歌子 竟說田家風味美,稻花落后鯉魚肥。——清?朱鳳翔《村處閑吟》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漢佚名《飲馬長城窟行》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入風波里。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北,魚戲蓮葉中。
西寒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雪衣雪發青玉觜,群捕魚兒溪影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蟲:春蟲飛網戶,暮雀隱花枝。 向晚多愁思,閑窗桃李時。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宋·樂雷發《秋日行村路》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馬寅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清·黃景仁《雜感》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月夜》 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清·朱景素《樵夫詞》 未悉前頭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驅。
——宋·楊萬里《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園》 南窗一枕睡初覺,蝴蝶滿園如雪飛。——明·華幼武《睡起》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唐·杜甫《曲江對酒》 花: 花的詩句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4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5。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晏殊《寓意》) 6。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7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8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9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荷花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梅花 墻角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鳥: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5.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魚: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張志和《漁歌子 竟說田家風味美,稻花落后鯉魚肥。
——清?朱鳳翔《。
六、【帶有“蟲”的詩句】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 《月夜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宋·樂雷發《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馬寅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清·黃景仁《雜感》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唐·劉方平《月夜》 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清·朱景素《樵夫詞》 未悉前頭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驅.——宋·楊萬里《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園》 南窗一枕睡初覺,蝴蝶滿園如雪飛.——明·華幼武《睡起》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唐·杜甫《曲江對酒》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杜牧《秋夕》繞冢秋花少顏色,細蟲小蝶飛翻翻.----白居易 蟲聲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聞亦愁.----白居易 好多呢 自己看就行 想搜什么字都可以.。
七、描寫昆蟲的詩有哪些
1、《東都酺宴》 唐 張說
堯舜傳天下,同心致太平。
吾君內舉圣,遠合至公情。
錫命承丕業,崇親享大名。
二天資廣運,兩曜益齊明。
道暢昆蟲樂,恩深朽蠹榮。
皇輿久西幸,留鎮在東京。
合宴千官入,分曹百戲呈。
樂來嫌景遽,酒著訝寒輕。
喜氣連云閣,歡呼動洛城。
人間知幾代,今日見河清。
2、《奉和御制春臺望》 唐 許景先
睿德在青陽,高居視中縣。
秦城連鳳闕,漢寢疏龍殿。
文物照光輝,郊畿郁蔥蒨。
千門望成錦,八水明如練。
復道曉光披,宸游出禁移。
瑞氣朝浮五云閣, 祥光夜吐萬年枝。
蘭葉負龜初薦祉,桐花集鳳更來儀。
秦漢生人凋力役,阿房甘泉構云碧。
汾祠雍畤望通天, 玉堂宣室坐長年。
鼓鐘西接咸陽觀,苑囿南通鄠杜田。
明主卑宮誡前失,輔德欽賢政惟一。
昆蟲不夭在春蒐, 稼穡常艱重農術。
邦家已荷圣謨新,猶聞儉陋惜中人。
豫奉北辰齊七政,長歌東武抃千春。
3、《蠟辭 / 伊耆氏蠟辭》 先秦 佚名
土反其宅,
水歸其壑,
昆蟲毋作,
草木歸其澤!
4、《農臣怨》 唐 元結
農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識天地心,徒然怨風雨。
將論草木患,欲說昆蟲苦。
巡回宮闕傍,其意無由吐。
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
謠頌若采之,此言當可取。
5、《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 唐 沈佺期
家住東京里,身投南海西。
風煙萬里隔,朝夕幾行啼。
圣主謳歌洽,賢臣法令齊。
忽聞銅柱使,走馬報金雞。
棄市沾皇渥,投荒漏紫泥。
魂疲山鶴路,心醉跕鳶溪。
天鑒誅元惡,宸慈恤遠黎。
五方思寄刃,萬姓喜然臍。
自幼輸丹懇,何嘗玷白圭。
承言竄遐魅,雪枉間深狴。
墳壟無由謁,京華豈重躋。
炎方誰謂廣,地盡覺天低。
百卉雜殊怪,昆蟲理賴暌。
閉藏元不蟄,搖落反生荑。
瘧瘴因茲苦,窮愁益復迷。
火云蒸毒霧,陽雨濯陰霓。
周乘安交趾,王恭輯畫題。
少寬窮涸鮒,猶愍觸藩羝。
配宅鄰州廨,斑苗接野畦。
山空聞斗象,江靜見游犀。
翰墨思諸季,裁縫憶老妻。
小兒應離褓,**未攀笄。
夢蝶翻無定,蓍龜詎有倪。
誰能竟此曲,曲盡氣酸嘶。
八、關于昆蟲的古詩句
3、繪蟲的詩句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宋·樂雷發《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馬寅識路真疲路,蟬到吞聲尚有聲。——清·黃景仁《雜感》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唐·劉方平《月夜》
無意帶將花數朵,竟挑蝴蝶下山來。——清·朱景素《樵夫詞》
未悉前頭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驅。——宋·楊萬里《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園》
南窗一枕睡初覺,蝴蝶滿園如雪飛。——明·華幼武《睡起》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唐·杜甫《曲江對酒》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杜牧《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