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古人悠閑自在的句子有哪些
《湖塘夜歸 》 宋.陸游
魚翁江上佩笭箵,一卷新傳范蠡經
郁郁林間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
云邊筑舍分南北,陌上逢人半醉醒
莫恨西村歸路遠,行前點點有飛螢.
《飲酒》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日》 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錢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閑詠》清.黃圖安
落花天氣半晴陰
好去尋芳傍碧林
是物含情知愛惜
鶯聲聲里喚春深
二、形容人悠閑自在的成語
【堅臥煙霞】:臥:躺;煙霞:山林間的霧氣煙云。
指隱匿山林,悠閑度日。【閑情別致】: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同“閑情逸致”。【優游恬淡】:優游:悠閑自得的樣子;恬淡:悠閑安適。
悠閑自得,不求名利。【悠哉游哉】:指悠閑自在。
【優游自適】:悠閑適意。【優游卒歲】:悠閑度日。
【散發披襟】:蓬松著頭發,敞開衣襟。形容不修邊幅的的悠閑神態。
【優游歲月】:悠閑舒適地過日子。【壺中天地】: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
?【優游自在】:指悠閑舒適。【豪情逸致】:豪情:指興奮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閑脫俗的情趣。
興奮豪放的情感和灑脫的情趣。【濠上觀魚】:莊子與惠施在濠水邊上看魚,對魚之樂是否可知進行辯論。
比喻悠閑自得和超凡脫俗的情趣和精神境界。【神閑氣靜】:指神氣悠閑安靜。
同“神閑氣定”。【披襟散發】:敞開衣襟,蓬松著頭發。
形容不修邊幅的的悠閑神態。【優哉游哉】:優、游:悠閑的樣子。
指生活悠閑自在。【閑情逸致】:逸:安閑;致:情趣。
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蛙鳴鼓吹】:鼓吹:古時儀仗樂隊的器樂合奏。
兩部器樂合奏。一般指蛙鳴。
也用來形容悠閑舒適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環境。【悠然自適】:形容悠閑自在,神情從容的樣子。
【悠游自在】:形容悠閑而舒適。同“悠游自得”。
【閑情逸趣】: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同“閑情逸致”。
?【濠濮間想】:垂釣濮水和在濠水游玩時那種與世無爭、悠閑自得的情趣和思想活動。比喻超脫、曠達、閑逸的情致或雅趣。
【兩部蛙鳴】:鼓吹:古時儀仗樂隊的器樂合奏。兩部器樂合奏。
特指蛙鳴。也用來形容悠閑舒適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環境。
【悠游自得】:悠游:閑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
【巖居川觀】:居于巖穴而觀賞川流。形容隱居生活悠閑自適,超然世外。
【樽前月下】: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對酒賞月的悠閑情境。
【壺里乾坤】: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優游自如】:①悠閑適意,無拘無束。
②猶言從容不迫。【北窗高臥】:比喻悠閑自得。
【悠然自得】:悠然:閑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
【閑情逸志】:逸:安閑。指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優游自得】:指悠閑如意。【濠上之樂】:指悠閑舒適的情趣。
【神閑氣定】:指神氣悠閑安靜。【神閑氣定】:指神氣悠閑安靜。
【壺中日月】: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笑傲風月】:猶言吟風弄月。
形容心情悠閑自在。【神閑意定】:精神或神態悠閑,心意專一穩定。
【悠悠忽忽】:形容悠閑懶散或神志恍惚的樣子。【風月主人】:風月:清風明月,指美好景色。
清風明月的主人。比喻悠閑的官員。
【一步三搖】:指人走路搖晃或者悠閑自得的樣子。
三、描述悠閑的詩句
描述悠閑的詩句包括:
1、唐代王維《歸嵩山作》
原文: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譯文:
清澈的川水環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從容悠閑。流水好像對我充滿了情意,傍晚的鳥兒隨我一同回還。
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金色秋山。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2、唐代王維《渭川田家》
原文: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譯文:
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
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孫兒,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雞鳴叫麥兒即將抽穗,蠶兒成眠桑葉已經薄稀。
農夫們荷鋤回到了村里,相見歡聲笑語戀戀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羨慕?我不禁悵然地吟起《式微》。
3、東晉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4、唐代王維《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5、唐代王維《終南別業》
原文: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譯文:
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遷家到南山腳下。興致一來我獨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
閑情漫步到水盡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飄動。偶爾與林中老叟相遇,談笑不停忘記了歸期。
6、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原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譯文:
南山下田野里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身上衣沾濕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四、描寫兒童悠閑自在的古詩
清平樂.村居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類別:【田園】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本文來自: 八斗詩詞大庫 *) 詳文參考:http://**html/poem/0/poem_*
小兒垂釣
選自《全唐詩》
作者:【唐】 胡令能
小兒垂釣古詩: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五、描寫兒童悠閑自在的古詩
清平樂.村居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類別:【田園】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本文來自: 八斗詩詞大庫 *) 詳文參考:http://**html/poem/0/poem_* 小兒垂釣 選自《全唐詩》 作者:【唐】 胡令能 小兒垂釣古詩: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六、形容非常悠閑的成語
安安逸逸安閑舒適,自由自在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給他娶了親,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過日子,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的。”
安閑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不如在家安閑自在,快活過了日子,卻去討這樣煩惱吃!” 安閑自在 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
出處:明·李贄《焚書·預約·早晚禮儀》:“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昂然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
指大模大樣,滿不在乎的樣子。 出處: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無愧畏。”
北窗高臥 比喻悠閑自得。 出處:晉·陶淵明《與子儼等書》:“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詞: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有別、歸來意。” 博弈猶賢 后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出處:語出《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
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
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稱心快意 遇事如意,心情舒暢。稱心:恰合心愿。
快意:心情爽快舒適。 出處:《與妻書》:“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 稱心滿意 稱心如意。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稱心滿意,就死何恨。” 稱心如意 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處: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趁心如意 稱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滿足愿望。
趁,通“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后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
逞心如意 猶言稱心如意。 出處: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錘書先生》:“反過來說,作自傳的人往往并無自己可傳,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兒子都認不得的形象。”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
形容處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春風滿面 春風:指笑容。
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靄愉快的面容。
出處: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 春風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兒童在沂水洗個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
指放情自然,曠達高尚的生活樂趣。 出處:《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從容應對 從容:舒緩,悠然。
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出處: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從容自若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樣。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得意洋洋 洋洋:得意的樣子。
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東游西蕩 無所事事,到處閑誑。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六回:“他因沒事干管理,東游西蕩,朕又恐別生事端,著他代管蟠桃園。”
東游西逛 無所事事,到處閑誑。同“東游西蕩”。
出處:《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四人幫’橫行時,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東游西逛,學得‘油腔滑調’。” 方寸不亂 方寸:指心。
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出處: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附膚落毛 比喻賦閑無正事可干。
出處:晉·范亨《燕書》:“恪大笑。射發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
皆附膚落毛,上下如一。 鼓舞歡欣 形容高興而振奮。
同“歡欣鼓舞”。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一個個鼓舞歡欣,出門上馬而去。”
酣暢淋漓 酣暢:暢飲,引伸為舒適、暢快;淋漓:暢快的樣子。形容非常暢快。
出處:《晉書·阮修傳》:“常步行,以百姓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酣暢。”宋·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
酣痛淋漓 形容非常暢快。同“酣暢淋漓”。
出處:清·魏源《夜雨行》:“倉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賈。” 豪情逸致 豪情:指興奮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閑脫俗的情趣。
七、形容非常悠閑的成語
安安逸逸安閑舒適,自由自在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給他娶了親,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過日子,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的。”
安閑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不如在家安閑自在,快活過了日子,卻去討這樣煩惱吃!” 安閑自在 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
出處:明·李贄《焚書·預約·早晚禮儀》:“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昂然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適。
指大模大樣,滿不在乎的樣子。 出處: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無愧畏。”
北窗高臥 比喻悠閑自得。 出處:晉·陶淵明《與子儼等書》:“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詞: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有別、歸來意。” 博弈猶賢 后指不要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出處:語出《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
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
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稱心快意 遇事如意,心情舒暢。稱心:恰合心愿。
快意:心情爽快舒適。 出處:《與妻書》:“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 稱心滿意 稱心如意。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稱心滿意,就死何恨。” 稱心如意 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處: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趁心如意 稱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滿足愿望。
趁,通“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后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
逞心如意 猶言稱心如意。 出處: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錘書先生》:“反過來說,作自傳的人往往并無自己可傳,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兒子都認不得的形象。”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
形容處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春風滿面 春風:指笑容。
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靄愉快的面容。
出處:宋·程節齋《沁園春》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 春風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兒童在沂水洗個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
指放情自然,曠達高尚的生活樂趣。 出處:《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從容應對 從容:舒緩,悠然。
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出處: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從容自若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樣。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得意洋洋 洋洋:得意的樣子。
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東游西蕩 無所事事,到處閑誑。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六回:“他因沒事干管理,東游西蕩,朕又恐別生事端,著他代管蟠桃園。”
東游西逛 無所事事,到處閑誑。同“東游西蕩”。
出處:《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四人幫’橫行時,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東游西逛,學得‘油腔滑調’。” 方寸不亂 方寸:指心。
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出處: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附膚落毛 比喻賦閑無正事可干。
出處:晉·范亨《燕書》:“恪大笑。射發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
皆附膚落毛,上下如一。 鼓舞歡欣 形容高興而振奮。
同“歡欣鼓舞”。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一個個鼓舞歡欣,出門上馬而去。”
酣暢淋漓 酣暢:暢飲,引伸為舒適、暢快;淋漓:暢快的樣子。形容非常暢快。
出處:《晉書·阮修傳》:“常步行,以百姓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酣暢。”宋·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
酣痛淋漓 形容非常暢快。同“酣暢淋漓”。
出處:清·魏源《夜雨行》:“倉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賈。” 豪情逸致 豪情:指興奮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閑脫。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非常悠閑自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