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祥云的詩句
法駕導引(陳與義)朝元路,朝元路,同駕玉華君。
千乘載花紅一色,人間遙指是祥云。回望海光新。
浣溪沙(曹勛)春到皇居景晏溫。冰輪駕玉上祥云。
燭龍銜耀九重門。宮掖兩儀臨舜殿,金蓮萬斛奉堯尊。
官家慈孝格乾坤。玉樓春(曹勛)九重盛旦薰風候。
佳氣氛氳橫永晝。眉心煙彩擁群仙,華宴重開同圣后。
簫韶宮殿鏘金奏。香繞祥云騰寶獸。
三千嬪御奉嚴宸,億萬斯年祈圣壽。鷓鴣天(曹勛)準擬中秋快客情。
新亭雨后喜登臨。彩蟾特地中宵出,吹散層云十日陰。
松露重,月煙深。祥云捧玉到天心。
金波動是經年別,為酌金荷醉碧琳。千秋歲(陳著)燕前鶯底。
一日春猶在。香霧曉,祥云霽。
煙交槐影重,風約花塵卸。當此際。
桃源不是人間世。彩袖環庭砌。
華裾紛珂佩。歡聲洽,童顏醉。
金丹功已到,綠發生須再。簫鼓沸。
飛瓊來祝千千歲。柳梢青(陳著)縹緲瑤城。
客情春小,本分寒輕。霞佩云裾,步聯西母,笑倚飛瓊。
那堪四美都并。喜氣與、祥云共生。
自在風流,融融簫玉,楚楚蘭馨。
二、描寫祥云的詩句
法駕導引(陳與義)
朝元路,朝元路,同駕玉華君。千乘載花紅一色,人間遙指是祥云。回望海光新。
浣溪沙(曹勛)
春到皇居景晏溫。冰輪駕玉上祥云。燭龍銜耀九重門。宮掖兩儀臨舜殿,金蓮萬斛奉堯尊。官家慈孝格乾坤。
玉樓春(曹勛)
九重盛旦薰風候。佳氣氛氳橫永晝。眉心煙彩擁群仙,華宴重開同圣后。簫韶宮殿鏘金奏。香繞祥云騰寶獸。三千嬪御奉嚴宸,億萬斯年祈圣壽。
鷓鴣天(曹勛)
準擬中秋快客情。新亭雨后喜登臨。彩蟾特地中宵出,吹散層云十日陰。松露重,月煙深。祥云捧玉到天心。金波動是經年別,為酌金荷醉碧琳。
千秋歲(陳著)
燕前鶯底。一日春猶在。香霧曉,祥云霽。煙交槐影重,風約花塵卸。當此際。桃源不是人間世。彩袖環庭砌。華裾紛珂佩。歡聲洽,童顏醉。金丹功已到,綠發生須再。簫鼓沸。飛瓊來祝千千歲。
柳梢青(陳著)
縹緲瑤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輕。霞佩云裾,步聯西母,笑倚飛瓊。那堪四美都并。喜氣與、祥云共生。自在風流,融融簫玉,楚楚蘭馨。
三、表達仙鶴的詩句
《仙鶴篇》
年代: 唐 作者: 武三思
白鶴乘空何處飛,青田紫蓋本相依。緱山七月雖長去,遼水千年會憶歸。
緱山杳杳翔寥廓,遼水累累嘆城郭。經隨羽客步丹丘,曾逐仙人游碧落。
迢迢碧落斷氛埃,霞堂云閣幾重開。欲尋東海黃金灶,仍向西山白玉臺。
九皋獨唳方清切,五里驚群俄斷絕。月下分行似度云,風前飏影疑回雪。
風前月下路漫漫,水宿云翔去幾般。宛轉能傾吳國市,裴回巧拂漢皇壇。
琴中作曲從來易,鼓里傳聲有甚難。夜夜恒飛銀漢曲,朝朝常飲玉池瀾。
別有聞簫出紫煙,還如化履上青天。霜毛忽控三神下,玉羽俄看二客旋。
燕雀終迷橫海志,蜉蝣豈識在陰年。莫言一舉輕千里,為與三山送九仙。
四、形容仙鶴的詩句
描寫鶴的詩句
1、“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杜牧《鶴》
2、“徘徊幽樹月,嘹唳小亭風”。——張籍《和裴司空以詩請刑部白侍郎雙鶴》
3、地古多喬木,游人到且吟。院開金鎖澀,門映綠篁深。山色不離眼,鶴聲長在琴。往來誰與熟,乳鹿住前林。——唐·韋莊《題許仙師院》
4、“丹砂作頂耀朝日,白玉為羽明衣裳”。——謝縉《題松竹白鶴圖》
5、分攜如昨。人生到處萍飄泊。偶然相聚還離索。多病多愁,須信從來錯。尊前一笑休辭卻。天涯同是傷淪落。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宋·蘇軾《醉落魄/一斛珠》
6、“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鶴二首》
7、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劉禹錫《鶴嘆》
8、陰云不肯放朝陽,霧雨真成作早霜。窗靜網絲縈棐幾,壁疏蟲語撼藜床。故人秦越自肥瘠,世事鶴鳧隨短長。病不銜觴惟覓句,不須吟詠轉凄涼。——宋·趙蕃《偶書》
9、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唐崔顥《黃鶴樓》
10、玉芝觀里王居士,服氣餐霞善養身。夜后不聞龜喘息,秋來唯長鶴精神。容顏盡怪長如故,名姓多疑不是真。貴重榮華輕壽命,知君悶見世間人。——唐·白居易《贈王山人》
11、“驚身蓬集,矯翅雪飛”。——鮑照《舞鶴賦》
12、“精含丹而星曜,頂凝紫而煙華”。——鮑照《鶴舞賦》
13、“徐引竹間步,遠含云外情”。——劉禹錫《鶴嘆》
14、“羽翼光明欺積雪,風神灑落占高秋”。——鄭谷《鶴》
15、“丹砂結頂煜有輝,咳吐璀錯生珠璣”。——劉伯溫《云鶴篇贈詹岡》
16、“夕陽灘上立徘徊,紅蓼風前雪翅開”。——韋莊《失鶴》
17、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時一念不容差。身如病鶴長停料,心似山僧已棄家。高枕時時聞解籜,卷簾片片數飛花。飯余解帶摩便腹,自取風爐煮晚茶。——宋·陸游《自詒》
五、贊美仙鶴的詩句
1、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出自:唐代崔顥《黃鶴樓》
解析:意思是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云悠悠。此句是詩中頷聯,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
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出自:唐代李白《蜀道難》
解析:這首詩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
3、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出自:唐代劉禹錫《秋詞》
解析:意思是秋日晴空萬里,一只仙鶴排開云層扶搖直上,便引發詩情飛上云霄。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
4、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出自:唐代賈島《宿山寺》
解析:意思是高山絕頂之上來人稀少,松樹像孤獨的野鶴一樣在高處站立著。“高松鶴不群”,寫獨鶴單棲高松之上。鶴為仙禽,青霄遺舉,不于雞鴛為伍,本即離塵脫俗,益以古剎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顯其了無俗氣,卓爾不群。
5、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出自:唐代劉長卿《送方外上人》
解析:意思是孤云陪伴著野鶴,怎么能在人間居住。“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以凌云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云”與“鶴”本來已不是俗世凡物,何況還是“孤云”與“野鶴”,這樣超塵脫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詩人詼諧地說豈向人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