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用夸張修辭手法的詩句
李白的《蜀道難》噫吁嚱(yī xū 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fú),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sài)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zhàn)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yíng)巖巒。 捫(mén)參(shēn)歷井仰脅(xié)息,以手撫膺(yīng)坐長嘆。
②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chán)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háo)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huī),砯(pīng)崖轉(zhuǎn)石萬壑(hè)雷。 其險也如此,嗟(jiē)爾遠道之人胡為(wèi)乎來哉。
古蜀道③劍閣崢嶸而崔嵬(wéi),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fēi)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shǔn)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zī)嗟(jiē)。[1]。
二、用夸張手法的詩句
1、夜宿山寺——【作者】李白 【朝代】唐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譯文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2、望廬山瀑布——【作者】李白 【朝代】唐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3、贈汪倫——【作者】李白 【朝代】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4、江雪——【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譯文 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 5、行路難·其一——【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譯文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費萬錢。
三、請分別寫一句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修辭手法的詩句并注明詩題
一、比喻。
1、例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出處:賀知章的《詠柳》。
3、釋義:綠色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里就像一把靈巧的小剪刀的溫暖春風。
4、賞析
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并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之作。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二、擬人。
1、例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2、出處: 杜甫的《春夜喜雨》。
3、釋義: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4、賞析
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
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全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三、夸張
1、例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出處: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釋義:荷葉多得像與天相接,無邊無際,一片碧綠;荷花在朝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紅艷。
4、賞析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涂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么嬌艷、那么明麗。
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適當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概括而又貼切。
擴展資料
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
1、比喻
比喻即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來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比喻能游刃有余地將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來,或者反之,將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來,給人以多重感觀美的享受。像這樣的比喻在古詩詞曲中不勝枚舉。
2、擬人
擬人即通過想象把物人格化,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這種修辭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同時將人的情感轉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
3、夸張
夸張即故意夸大或縮小表達對象的某種特征或品格,以增強話語的表現力。夸張可以強烈地表現作者對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態度,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從而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也可以引發人們的聯想與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質。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夸張的手法,表現了瀑布飛瀉而下的壯觀景象,飽含了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贊頌。
4、對比
對比即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如高適的《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無閑田”與“猶餓死”形成驚人的對比,揭露出尖銳的階級矛盾。
5、設問
設問即故作無疑之問,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導讀者去思索體會。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長亭送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修辭手法
四、用夸張的手法寫的句子
1、一滴太白酒 十里草木香。
2、我家房子小的像煙合一樣。
3、大禮堂里人山人海,人頭攢動,接踵摩肩,多極了。
4、他跑地比蝸牛還慢。
5、太陽象火球一般炙烤著大地。
6、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7、泥鰍在淤泥中就像是一塊煤炭。
8、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9、敘利奧聽了像刀割了一樣。
10、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11、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12、那房子連螞蟻都進不去。
13、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14、幾回拭眼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
1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6、大禮堂里人山人海,人頭攢動,接踵摩肩,多極了。
17、他只撒了脬尿就讓太陽熄火了。
五、【運用修辭手法的詩句(不是比喻和夸張的)】
一、含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6、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二、夸張:1、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2、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三、對偶: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4、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擬人: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2、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3、隨風潛如夜,潤物細無聲.4、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五、設問: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2、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六、反問: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能不憶江南?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希望可以幫到你!。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運用夸張手法描寫的詩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