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的古詩句
高考常見的六種描寫手法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抒發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
我們欣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要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描寫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高考常見的描寫鑒賞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種: (1)側面描寫———襯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這首詩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襯托是通過描寫甲來使乙表現得更突出的方法。
襯托分映襯和反襯。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臺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凄涼的心情。
《項脊軒志》中用“萬籟有生”來反襯“庭階寂寂”的。 (2)各種修辭手法 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詞的上闋,作者在借景抒情過程中所運用的主要修辭方法是設問和比擬,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大體和其他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學生要善于發現修辭手法,并說明作用。
如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問為了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夸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古代詩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學生應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擬的區別(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比擬注重化無情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部分代替整體(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對偶與對比的區別(對比主要是意義內容的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對偶主要是結構形式上的對稱,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還要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交叉運用。
(3)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
“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是以動寫靜。 (4)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設想別后的情景: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想像中別后的凄涼景象倍增眼前斷人腸的離愁。
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轉化,可以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
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闋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
下闋實虛,“行人”想像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故國”是回憶中的景物。
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里”,實景“盡薺麥青青”,昔盛更顯今衰。想像是虛寫的關鍵,虛是為實服務的。
(5)正面描寫———色彩的渲染 如杜。
二、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的古詩句,都有哪些
正面描寫:
1、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詠梅》
譯文: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2、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擺柄柄香。——鄭谷《蓮葉》
譯文:船兒前行,河水濺起,參差的綠荷在蕩漾,倚在船邊的欄桿旁,風一陣陣的吹來,搖動著一柄柄荷葉,送來縷縷清香。
3、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虞世南《蟬》
譯文: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4、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曾鞏《詠柳》
譯文: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狂扭亂舞。
5、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真合在瑤池。——陸龜蒙《白蓮》
譯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白蓮花總應生長在瑤池里。
側面描寫:
1、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蘇軾《花影》
譯文: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
2、千磨萬擊還堅勁,咬定青山不放松。——鄭燮《竹石》
譯文: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3、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于謙《詠煤炭》
譯文:融融燃起之炬火,猶如浩浩之春風。熊熊洪爐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4、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李世民《詠雨》
譯文:柳絲一片迷濛,連綿的大雨如簾,風吹雨絲在空中織起了一片片羅幕。
三、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的古詩句
一、側面描寫 1、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陌上桑》(節選)兩漢:樂府詩集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釋義: 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小樓。
秦家有位美麗的女兒,自家取名叫羅敷。羅敷善于采桑養蠶,有一天在城南邊側采桑。
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鉤籠。頭上梳著墮馬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
行人見到羅敷,就放下擔子捋著胡須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
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田;以致于農活都沒有干完,回來后相互埋怨,只是因為貪看了羅敷的美貌。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長恨歌》(節選)唐代: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釋義: 唐明皇愛好女色一直在尋找絕色美女, 統治全國多年竟找不到一個稱心的。楊家有個女兒剛剛長大,養在深閨之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
天生麗質讓她很難埋沒人世間,果然沒過多久便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一個妃嬪。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宮中的其他妃嬪都顯得黯然失色。
春季寒冷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溫潤的泉水洗滌著白嫩滋潤的肌膚。宮女攙扶起她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由此開始得到皇帝的恩寵。
鬢發如云臉似花頭戴金步搖,溫暖的芙蓉帳子里與皇上共度春宵。只恨春宵太短一覺就睡到太陽高高升起,君王從此再也不早朝了。
3、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于闐采花》唐代:李白 于闐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漢地多名姝,胡中無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無鹽翻在深宮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齒。
釋義: 于闐的采花人,大言不慚說:花兒都相似。等到明妃王昭君一旦西入胡地,胡中的美女都要羞死,大愧不如。
才知道漢族美女多多,胡中無花可與比擬。丹青畫畫,能令丑者美麗,像那個無鹽丑女反而選入宮里。
自古紅顏妒蛾眉,皓齒美人白白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 二、正面描寫 1、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碩人》先秦:《詩經·衛風》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于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鮪發發。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釋義: 好個修美的女郎,麻紗罩衫錦繡裳。
她是齊侯的愛女,她是衛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譚公又是她姊丈。手像春荑好柔嫩,膚如凝脂多白潤,頸似蝤蠐真優美,齒若瓠子最齊整。
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 好個高挑的女郎,車歇郊野農田旁。
看那四馬多雄健,紅綢系在馬嚼上,華車徐駛往朝堂。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勞君王。
黃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蕩蕩。下水魚網嘩嘩動,戲水魚兒刷刷響,兩岸蘆葦長又長。
陪嫁姑娘身材高,隨從男士貌堂堂! 2、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女冠子·昨夜夜半》唐代:韋莊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
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釋義: 昨天深夜里,你在我的夢里翩然出現了。我們說了好多好多的話,發現你依舊還是那么美麗、可愛,像從前一樣面若桃花,頻頻低垂的眼瞼,彎彎的柳葉眉。
看上去好像又有些羞澀,又有些歡喜。該走時卻又頻頻回首,依依不舍。
只到醒來才知道是大夢一場,身邊依然空空,自己依然是形單影只的一個人,心中不覺涌起難忍的悲哀。 3、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出自唐代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釋義: 眉妝漫染,額上的額黃半明半暗的閃耀著,鬢邊發絲散漫將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頰。懶懶地無心去描彎彎的眉,遲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妝。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后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剛穿上的嶄新綾羅短衣,上邊繡貼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四、課外古詩詞正側面描寫人物相結合的句子
陌上桑
原文:
《漢樂府集》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頗有余”。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五、正側結合的詩
正側結合:
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之別。在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運用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
PS: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詩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