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雷峰塔”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雷峰塔”的詩句:
1. 宋.陳允平《掃花游》(西湖十詠·雷峰落照)
數峰蘸碧,記載酒甘園,柳塘花塢。最堪避暑。愛蓮香送晚,翠嬌紅嫵。欸乃菱歌乍起,蘭橈競舉。日斜處。望孤鶩斷霞,初下芳杜。
遙想山寺古。看倒影金輪,逆光朱戶。暝煙帶樹。有投林鷺宿,憑樓僧語。可惜流年,付與朝鐘暮鼓。漫凝佇。步長橋、月明歸去。
2. 明.馬洪《雷峰夕 照南鄉子》
高塔聳層層,斜日明時景倍增。常是游湖船攏岸尋,登看遍,千峰紫翠凝。
暮色滿觚棱,留照溪邊掃葉僧。鴉背分金猶未了,生憎,幾處人家又上燈。
3. 清.張易《雷峰夕照 步步嬌》
煙凝暮色和峰黯。日映浮屠晚,霞飛陣陣寒。樹杪流霞,夕陽檀板。此際好留連,卻如何便解歸周纜。
4. 清.夏敘典《雷峰夕照 金浮圖》
誰裝知浮圖?聳秀四啟霞窗入。開云牖晚煙平,消得黃巖瘦。極地擎天閱遍陰陽爭斗。歲歲雨馳風驟。秋毫暮霽,勝跡依舊。斜陽漏,玲瓏明透。翠簨呤龍,寶香噴獸。乳鴉冷鳴鐘后,落葉飄蕭幾片。翻甃兀立,黃昏無偶。歸橈遠送,倦客頻回首。
5. 清.厲鶚《雷峰夕照 清江引詞》
黃妃塔頹如醉叟,大好殘照逗。渾疑劫燒余,忽訝飛光候。漁村網收人喚酒。
雷峰塔名字的由來:
雷峰塔之名,則是因為塔建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民間以地名指稱,都叫開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黃妃塔的。
雷鋒塔地理位置:
雷峰塔原建造在夕照山峰上,又稱西關磚塔,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凈慈寺前。雷峰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郁。
二、蘇軾書寫關于雷鋒塔的詩
《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寫的這是關于西湖的,貌似不符合蘇軾《夜泛西湖》詩: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歸》詩: 我飲不盡器,半酣尤味長。
籃輿湖上歸,春風吹面涼。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蒼蒼。
清吟雜夢寐,得句旋已忘。 尚記梨花村,依依聞暗香。
又《懷西湖寄晁美叔》詩: 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
至今清夜夢,耳目余芳鮮。君持使者節,風采爍云煙。
清流與碧巘,安肯為君妍。胡不屏騎從,暫借僧榻眠。
讀我壁間詩,清涼洗煩煎。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使。
應逢古漁父,葦間自夤緣。問道若有得,買魚弗論錢。
三、關于雷峰塔的詩詞
掃花游(西湖十詠·雷峰落照)
數峰蘸碧,記載酒甘園,柳塘花塢。
最堪避暑。愛蓮香送晚,翠嬌紅嫵。
欸乃菱歌乍起,蘭橈競舉。日斜處。
望孤鶩斷霞,初下芳杜。
遙想山寺古,看倒影金輪,逆光朱戶。
暝煙帶樹。有投林鷺宿,憑樓僧語。
可惜流年,付與朝鐘暮鼓。漫凝佇。
步長橋、月明歸去。
——陳允平
黃妃古塔勢穹窿,
蒼翠藤蘿兀倚空。
奇景那知緣劫火,
弧峰斜映夕陽紅。
四、描寫雷峰塔的句子
描寫雷峰塔的句子:
1、雷峰塔,一座雄偉壯觀的塔,一座馳名中外的塔,一座擁有著數千年到數萬年歷史的塔。這座華麗雄壯的塔矗立在杭州南部的雷峰上面,與北山上纖細俊俏的保俶塔遙遙相對。順著階梯走進雷峰塔,雷峰塔舊址立即撲入眼簾。那一堵堵殘垣斷壁,一塊塊殘損的陶磚,讓人想起勞動人民的艱辛,抗倭者戚繼光的英勇,以及那倭寇的霸道。
2、杭州西湖邊的雷鋒塔,因為白娘子的傳說而廣為人知。1924年雷鋒塔倒塌后,魯迅先生的兩篇雜文更使它名滿天下。最初是由吳越國的最后一位國王錢俶以“敬天修德”名義在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召集一批頂尖的能工巧匠,在秀甲天下的西湖山水的最佳地段夕照山上開始建造的雷鋒塔。新雷鋒塔共有五層,高71米,占地面積3133平方米,造型設計是以南宋重建后的姿容為形象依據,是一座八角形的樓閣式塔。
3、進入雷峰塔內部,乘著電梯來到第四層,再走上天宮。只見四處的壁畫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畫出了許仙與白娘子感人的傳說故事,畫出了倭寇侵城的心狠手辣……每一面墻上都刻畫得很逼真。抬頭一望,塔頂佛光普照、金光閃閃。站在陽臺上展望,此時杭州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與安詳,眼前美不勝收的景色已經成為了色彩明麗的人間仙境。
4、雷峰塔矗立在西湖岸的山峰上,雖然相隔甚遠,但還是辨別得出,因為它所在的位置太突出,很引人矚目。遼闊的西湖湖面迫使游人不得不遠眺,一遠眺自然會看到湖岸或水天相接的地方,這樣雷峰塔自然便會攝入眼瞼。
5、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西湖,老遠,就看見那雄偉、莊嚴的雷峰塔,在碧水青山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絢麗多姿。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在南屏山支脈的夕照山上,與凈慈寺遙遙相對。塔高70多米,塔身分五層,是平面八角仿唐宋的樓閣式塔,塔基以下二層,呈平面八角形,外飾漢白玉石欄桿。這里彌漫著一股歷史文化的氣息:朱漆門,漢白玉石欄桿,中間與底樓相通,還是倒塌的雷峰塔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