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暮色”的詩句有哪些
1.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王維
釋義:夕陽的余暉灑在那渡頭上,一縷煙從村里的煙囪中冒出。又碰上裴迪喝醉了,在恰如陶淵明的我前發酒狂。
2. 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柳永
3. 孤煙村際起,歸雁天邊去-孟浩然
釋義:縷孤單的炊煙在村子的邊上冉冉升起,遲歸的大雁也早已飛到遙遠的天邊去了。
4. 蕭條孤煙絕,日入空城寒。-韋應物
釋義:描述一座空城寂寥冷落,草木凋零,就連烈日當頭進去也會感到冷意。
5. 霧歛蘆村落照紅,雨余漁舍炊煙濕。-陸游
二、描寫鄉村月色的詩句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歸 園 田 居(其三)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
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愿”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里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
雖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么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愿無違”,使得“愿無違”強調得很充分。
這里的“愿”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
“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于寫意。
“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后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過 故 人 莊 《過故人莊》寫的是詩人融身于世外的特殊感受和認識,體現了他悠然閑適的詩風。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田園情趣的感受。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寫朋友邀我做客。
“具雞黍”“至田家”,樸樸實實的敘述,表現了老朋友之間真摯的感情,洋溢著愉悅的田家情趣。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寫山村風光。綠樹環抱著村莊,這是近景;郭外青山逶迤,那是遠景。
由近漸遠,景色越來越開闊,一派清幽恬靜的氣氛。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寫把酒閑話。窗子一開,撲面而來的是谷場和菜圃,遠處是綠樹、青山,知心朋友喝著酒,談談農事,風兒送來陣陣泥土和莊稼的氣息。
這田園風光簡直令人陶醉!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寫詩人告訴朋友:重陽節我還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朋友間那種融洽的感情、詩人對田園的喜愛溢于言表。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在藝術上有很高成就,他善于用看似平淡的描述創設深邃高遠的意境,《過故人莊》很能表現他的這一風格。
值得強調的是,孟浩然的田園情趣畢竟是封建文人的閑適恬淡之情,與勞動者的田園情趣有本質區別。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詩人春游西湖,從孤山寺北到賈公亭西,遠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低臨水面,像要探足水中濯洗一般。春天來了,西湖水漲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詩人一路行來,偶爾可見早來的黃鶯爭搶著飛上向陽枝頭唱歌兒,它們還有些怕冷;不知是新到誰家的一雙小燕子從水邊銜了泥飛回去筑巢。
春到西湖,鳥兒們開始活躍起來。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詩人看到路畔野花似開未開,但看勢頭不久就會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已是綠草如茵,但草地還不夠深,騎馬走過,馬蹄剛剛被它埋沒起來。西湖之春,到處都是生機勃勃。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最后,詩人來到綠柳成陰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使人久久不忍離去,于是贊嘆地說:這才是我最喜愛的地方呢! 這首歌詠西湖的詩,旨趣不在于介紹某一處名勝或某一種景物,而是要從總體著眼描繪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為此,作者采取了兩種寫法:一、在行進途中展開景物描寫。開始從孤山寺寫到賈公亭,結尾又寫到東湖白沙堤,詩人足跡遍及大半個西湖;二、選取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四句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鶯、燕是禽鳥,屬動物,花和草是植物,這樣的選擇組合,獨具匠心。
詩人還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詩中寫水、寫云,寫鶯、寫燕,寫花、寫草,無不如此。
試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的“漸欲”“才能”兩個字眼,是多么富于動態,表現著亂花和淺草的勃勃生機。 前面六句中,詩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繪得十分美好,在結尾處則說自己“最愛”湖東的白沙堤,至于這里怎樣可愛,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而外,未作任何形容,全憑讀者根據前面的描寫發揮聯想和想象,從而取得了“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效果。
詩貴含蓄。這樣含蓄的結尾,更是難能可貴。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對于他的政績,歷史對他褒貶不一,但是對于他的文學成就無不交口稱贊。他的許多詩文都寫得別具一格,既具有高超的。
三、贊美暮色的詩句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
年代: 隋 作者: 楊素
巖壑澄清景,景清巖壑深。
白云飛暮色,綠水激清音。
澗戶散余彩,山窗凝宿陰。
花草共縈映,樹石相陵臨。
獨坐對陳榻,無客有鳴琴。
寂寂幽山里,誰知無悶心。
《法曲獻仙音》
年代: 宋 作者: 姜夔
齋下瞰湖山,光景奇絕。予數過之,為賦此
虛閣籠寒,小簾通月,暮色偏憐高處。樹隔離宮,水平馳道,湖山盡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聲帶愁去。
屢回顧。過秋風、未成歸計。誰念我、重見冷楓紅舞。喚起淡妝人,問逋仙、今在何許。象筆鸞箋,甚而今、不道秀句。握平生幽恨,化作沙邊煙雨。
《揚州慢·淳熙丙申正日》
年代: 宋 作者: 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
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
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送從叔重赴海南從事》
年代: 唐 作者: 馬戴
又從連帥請,還作嶺南行。
窮海何時到,孤帆累月程。
亂蟬吟暮色,哀狖落秋聲。
晚路潮波起,寒葭霧雨聲。
沙埋銅柱沒,山簇瘴云平。
念此別離苦,其如宗從情!
《秋日即目》
年代: 唐 作者: 李世民
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
袍輕低草露,蓋側舞松風。散岫飄云葉,迷路飛煙鴻。
砌冷蘭凋佩,閨寒樹隕桐。別鶴棲琴里,離猿啼峽中。
落野飛星箭,弦虛半月弓。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
《侍宴浐水賦得濃字》
年代: 唐 作者: 張說
千行發御柳,一葉下仙筇。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氣濃。
云霞交暮色,草樹喜春容。藹藹天旗轉,清笳入九重。
《南園陪王卿游矚》
年代: 唐 作者: 韋應物
形跡雖拘檢,世事澹無心。郡中多山水,日夕聽幽禽。
幾閣文墨暇,園林春景深。雜花芳意散,綠池暮色沉。
君子有高躅,相攜在幽尋。一酌何為貴,可以寫沖襟。
四、描寫“暮色”的句子有哪些
1、暮色像一張灰色的大網,悄悄地撒落下來,籠罩了整個大地。
2、暮色已經模糊起來了,堆滿著晚霞的天空,也漸漸平淡下來,沒了色彩。
3、天黑了,當西湖那沉魚落雁的容貌就要完全被暮色掩去時,湖對岸的燈光忽然亮了起來,一剎間的一片金碧輝煌令人宛若進入仙境一般。
4、蒼瞑的暮色,籠罩著西方的晚霞。
5、憂思在我的心里平靜下去,正如暮色降臨在寂靜的山林中。
6、夕陽已完全被暮色吞噬。空中絢麗的晚霞變成灰褐色,好像被什么人撕成碎片,一條條,一縷縷地占滿了西邊的天空。
7、暮色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奧妙的古堡,像沮喪的偉人,像一條源源不斷的地毯。
8、五六千年彈指間韶華虛度,夢里七八閑愁最苦,徒惹斜陽暮色里杜鵑聲聲啼。
9、美麗的暮色漸漸掩去時,湖對岸的燈光突然亮了起來,那一剎那間,我仿佛進了一片金碧輝煌,令人仿佛覺得進入仙境一般。
10、暮色中的小道,如一股清泉為每個途人洗去心靈的污垢,洗去疲倦的塵埃。
11、暮色漸沉的秋夜,,暮色如一只小船,駛向我。
12、暮色中的小村莊升起了縷縷炊煙。
13、兩個人之間隔著幾英尺的暮色。
14、看著漸深的暮色,一種說不出的凄楚之美,在我心中油然升起。
15、紫蒼的暮色靜躺在綠陰起伏的春野西邊。
五、描寫暮色的句子
1. 薄暮下,湖上籠罩著一抹輕煙,船影隱約,漁歌飄渺。
2. 太陽早已下去,褪殘的紫霞淡淡地繞掛在西邊山峰上,天空是碧凈的,幾顆蒼白的小星星已經開始在閃爍了。
3. 黃昏微妙的暗紫色漸漸從天際漫來,流入西天輝煌的落霞中。
4. 太陽落下去了,留下那片泥金般的回光使天空變成了玫瑰色,風平浪靜的地中海還在薄暮里漾著光明,像是一片經過打磨而且渺無邊際的金屬。
5. 黃昏來臨了,晚霞像火焰一般地燃燒,遮掩了半個天空,附近的空氣似乎特別清澈,像玻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