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二、關于節日的詩句每個兩句
描寫重陽節的古詩 《采桑子 重陽》 作者:**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描寫七夕節的古詩七夕節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作者:(唐)權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七夕》 作者:(唐)權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描寫元宵節的古詩《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作者:(隋) 隋煬帝 **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 作者:(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作者:(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描寫春節的古詩元日 作者:(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玉樓春 作者:(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作者:(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描寫端午節的古詩作者:(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作者:(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節 令門.端 陽 作者:(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描寫中秋節的古詩《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作者:(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作者:(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清明》 作者:(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作者:(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望采納~。
三、有沒有關于描寫元宵節的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宋)姜白石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清朝的《上元竹枝詞》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李商隱 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
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正月十五日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李, 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生查子 朱淑貞(一說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掉人,淚濕春衫袖。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唐寅《元宵》 。
四、元宵節的詩句(2句)
關于元宵節的詩句如下: 1、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4、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5、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6、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7、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王磐《古蟾宮·元宵》 8、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9、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10、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五、關于元宵節的詩句
元宵節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六、描寫元宵的兩句詩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十五夜》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上元夜》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十五夜觀燈》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正月十五夜》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京都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汴京元夕》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上元竹枝詞》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
七、請問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
一些詩詞: 生查子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元夜 朱淑真(宋) 火樹銀花觸目紅, 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里, 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愿暫成人繾綣, 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得工夫醉, 未必明年此會同。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李商隱《正月十五聞京師有燈恨不得觀》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崔液《上元夜》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寅《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施閏章《元夕詩》 燕臺夜永鼓逢逢,蠟炬金樽爛漫紅,列第侯王燈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簫唱遍江南曲,火樹能焚塞北風。
惟有清光無遠近,他鄉故國此宵同。 唐順之《元夕影詠冰燈》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好問《京都元夕》 ?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周必大《元宵煮浮圓子》 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姜白石《詠元宵》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元宵節的詩句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