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天登高的詩句
張說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內,心為天下勞.
孟浩然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岑參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申歡 【兜玄國懷歸詩】 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登高一長望,信美非吾鄉.
李賀 【句】 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見《海錄碎事》.)
張諤 【九日宴】 秋葉風吹黃颯颯,晴云日照白鱗鱗.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
崔國輔 【九日】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年十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秋日登高 詩句
秋日登高 詩句
《秋日與諸君馬頭山登高》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晴原霜后若榴紅,佳節登臨興未窮。日泛花光搖露際,酒浮山色入樽中。
金壺恣灑毫端墨,玉麈交揮席上風。惟有淵明偏好飲,籃輿酩酊一衰翁。
《登樓》
年代: 唐 作者: 賈島
秋日登高望,涼風吹海初。山川明已久,河漢沒無余。
遠近涯寥夐,高低中太虛。賦因王閣筆,思比謝游疏。
《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
年代: 唐 作者: 李顯
九日正乘秋,三杯興已周。泛桂迎尊滿,吹花向酒浮。
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
三、描寫秋天登高賞月的詩句
描寫秋天登高賞月的詩句:
《山居》
【唐】李頻
欲出窮吾道,東西自未能。卷書唯對鶴,開畫獨留僧。
落葉和云掃,秋山共月登。何年石上水,夜夜滴高層。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唐】李白
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相去數百年,風期宛如昨。
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俯視鴛鷺群,飲啄自鳴躍。
夫子雖蹭蹬,瑤臺雪中鶴。獨立窺浮云,其心在寥廓。
時來顧我笑,一飯葵與藿。世路如秋風,相逢盡蕭索。
腰間玉具劍,意許無遺諾。壯士不可輕,相期在云閣。
四、秋天老人登高的句子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賞析 這首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
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
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古人有農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
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首聯連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特征。
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語,而且句中自對,如“ 天高”對“風急”,“沙白”對“渚清”。句法嚴謹,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
頷聯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后句寫水,上承次句。寫山為遠望 ,寫水為俯瞰。
落木而說“蕭蕭”,并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 滾滾”,并用“不盡”一詞領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
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詩篇后四句抒發登高所生之慨。
頸聯上句寫羈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詩人多年漂泊不定的處境;“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兩聯寫足秋意后,順勢帶出,并應合著“ 登高 ”的節候。
下句寫孤病之態。“百年”,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 ;“登臺”二字是明點題面,情才因景而生。
這兩句詞意精煉,含意極為豐富,敘述自己遠離故鄉,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秋季獨自登高,不禁滿懷愁緒。尾聯進一步寫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引得須發皆白;而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
古人重陽節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分承五、六句 :“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果。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 ,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
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 。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
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像“無意于對”,細細體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杜詩鏡銓)),明人胡應麟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 。”
(《詩藪》)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賞析 這首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
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
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古人有農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
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
首聯連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序和環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特征。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語,而且句中自對,如“ 天高”對“風急”,“沙白”對“渚清”。
句法嚴謹,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頷聯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后句寫水,上承次句。
寫山為遠望 ,寫水為俯瞰。落木而說“蕭蕭”,并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 滾滾”,并用“不盡”一詞領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
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還是形容氣勢。
五、秋季登高的詩句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強欲登高處, 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 應傍戰場開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白云紅日入目低,五湖四海皆在望. 此詩是唐伯虎的一首戲詩登泰山(外三十六首) 清·宋思仁 絕磴千盤近紫穹,最高峰頂獨梯空. 天門依約開金鑰,云路蒼茫掛玉虹. 蔓草久荒秦氏碣,青松多蔭梵王宮. 神州回首斜陽里,九點煙橫一氣中. 乾隆己酉四月登日觀峰 忽見明霞吐海東,天雞初唱五更中. 未收夜色千山黑,漸發晨光萬國紅. 本以精誠通肸□,卻來磅礴看曈昽. 追陪端有三生約,手綰麟符躋碧空. 乾隆己酉八月登日觀峰 夢斷天雞喔,起看旭日升. 遙聞青海沸,瞥見彩云騰. 爛錦飛千丈,金波涌萬棱. 扶桑真有望,放眼快先登.張說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黃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內,心為天下勞. 孟浩然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岑參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時未收長安)】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崔涂 【送友人】 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申歡 【兜玄國懷歸詩】 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登高一長望,信美非吾鄉. 李賀 【句】 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見《海錄碎事》.) 張諤 【九日宴】 秋葉風吹黃颯颯,晴云日照白鱗鱗.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 崔國輔 【九日】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年十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縉 【九日作】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為誰開.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皇甫冉 【登山歌】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兩處,兩處今何有.煙景滿川原,離人堪白首. 王之渙 【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欲強登高無力也,籬邊**為誰開.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戴叔倫 【湘川野望】 懷王獨與佞人謀,聞道忠臣入亂流.今日登高望不見,楚云湘水各悠悠. 朱放 【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 欲從攜手登高去,一到門前意已無.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 武元衡 【登闔閭古城】 登高望遠自傷情,柳發花開映古城.全盛已隨流水去,黃鸝空囀舊春聲. 武元衡 【塞上春懷】 東風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滿淚痕.愁至獨登高處望,藹然云樹重傷魂. 鄭絪 【九日登高懷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飲過三杯卻惘然.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 羊士諤 【寄裴校書】 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惟有樓中好山色,稻畦殘水入秋池. 歐陽詹 【九日廣陵登高懷邵二先輩】 簪萸泛菊俯平阡,飲過三杯卻惘然.十歲此辰同醉友,登高各處已三年.白居易 【九日寄行簡】 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村騎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處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 【三月三日登庾樓寄庾三十二】 三日歡游辭曲水,二年愁臥在長沙.每登高處長相憶,何況茲樓屬庾家. 司空圖 【重陽阻雨】 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猶勝登高閑望斷,孤煙殘照馬嘶回. 司空圖 【九月八日】 已是人間寂寞花,解憐寂寞傍貧家.老來不得登高看,更甚殘春惜歲華. 司空圖 【白菊三首】 登高可羨少年場,白菊堆邊鬢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藥,今朝第七十重陽. 孫逖 【奉和登會昌山應制】 巖磴列云旗,吾君訪道時.乾行萬物睹,日馭六龍遲.望遠回天顧,登高動睿詞.愿因山作壽,長保會昌期. 高適 【宋中十首】 登高臨舊國,懷古對窮秋.落日鴻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賢不復有,行矣莫淹留. 張琰 【春詞二首】 垂柳鳴黃鸝,關關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殺閨中婦.日暮登高樓,誰憐小垂手.希望你能滿意 謝謝o(∩_∩)o。
六、描述秋季“登高遠眺”的詩句有哪些
1.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高》唐代:杜甫
2. 寂寞風蟬至,連翩霜雁來。
山棠紅葉下,岸菊紫花開。——《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唐代:陰行先
3.臺高不盡看楓葉,院凈何須坐菊花。——《九日登高臺寺》清代:沈輅
4.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
5.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代:柳永
6.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代:岑參
7.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采桑子·九日》清代:納蘭性德
8.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二首魏晉:陶淵明》
9.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秋登蘭山寄張五》唐代:孟浩然
10.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