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一個人無知,不懂裝懂的詩句
1、《戲為六絕句·其二》 唐 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2、《春秋戰國門再吟》 唐 周曇
好龍天為降真龍,及見真龍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葉公何異魯哀公。
3、《詩經·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4、《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 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5、《天香》 宋 賀鑄
煙絡橫林,山沉遠照,迤邐黃昏鐘鼓。
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
天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
驚動天涯倦宦,骎骎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風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信。
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
賴明月曾知舊游處,好伴云來,還將夢去。
二、形容人年紀輕,無知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人年紀輕,無知的詩句很少,只有一首,具體如下: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擴展資料:
全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上片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層樓),賞玩景致,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只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上片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純真幼稚的感情。“不識”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筆鋒一轉,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變化。“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歷,積極抗金,獻謀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未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擊。他這“愁”郁結心頭已久,是很想對人傾訴一番,求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持的。
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權,說了也于事無補,就不再說了。“欲說還休”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復出現,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
使讀者體會到,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至不能對人訴說,這是因為“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辛棄疾:《論盜賦札子》),作者實在有難言的苦衷啊!怎么辦呢?只好“顧左右而言它”,“卻道天涼好個秋”句,意思就是說作者無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談。
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
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三、形容人愚昧無知的成語
形容笨的成語:
使愚使過 〖解釋〗使:用;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傻頭傻腦 〖解釋〗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癡呆。
鈍學累功 〖解釋〗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拙嘴笨舌 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講話。
拙嘴笨腮 見“拙嘴笨舌”。
拙口笨腮 猶拙嘴笨舌。
以勤補拙 用勤奮補救笨拙,含有自謙之意。
小黠大癡 好弄小聰明而實際上很愚笨。
人窮智短 指人窮了,言行也就顯得笨拙不聰明。
氣壯如牛 氣很盛,但使人覺得笨拙。
大智如愚 謂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來好象愚笨。
吃力不討好 討:求得。費了好大力氣,也得不到稱贊。形容事情棘手難辦,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對頭。
不辨菽粟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不辯菽麥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坌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不上別人,搶先動手。多用作謙詞。同“笨
騃童鈍夫 指愚昧笨拙的人。
枉曲直湊 〖解釋〗指在彎曲的路上卻筆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變通。
拙口鈍腮 比喻嘴笨,沒有口才。
愚昧無知 形容又愚笨又沒有知識。
愚不可及 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極其愚笨。
心拙口夯 心思笨,又不善于說話。
心勞日拙 心勞:費盡心機;日:逐日;拙:笨拙。現多指做壞事的人,雖然使盡壞心眼,到頭來不但撈不到好處,處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使貪使愚 使:用;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上智下愚 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
千慮一得 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慮中也總會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來表示自謙。
泥足巨人 比喻實際非常虛弱的笨大東西。
龐然大物 龐然:高大的樣子。指高大笨重的東西。現也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強大但實際上很虛弱的事物。
厲世摩鈍 指磨礪世人,使笨拙的人奮發有為。
將勤補拙 以勤奮彌補笨拙。
頓學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頓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呆頭呆腦 呆:呆板,不靈活。形容思想、行動遲鈍笨拙。
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眾的人,看來好象愚笨,不露鋒芒。
大巧若拙 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
大辯若訥 訥:語言遲鈍,不善于講話。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不辨菽麥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哀感頑艷 原意是指內容凄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后多用來指艷情的小說、戲曲、電影中的感人情節。
鈍口拙腮 指口才笨拙,說話不流利
笨嘴笨舌 笨:不靈巧。說話表達能力很差,沒有口才
四、形容無知的成語
蒙昧無知、不識一丁、坐井觀天、多嘴獻淺、愚昧無知一、蒙昧無知白話釋義:蒙昧:知識未開。
沒有知識,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朝代:唐作者:房玄齡出處:《晉書·阮種傳》:“臣誠蒙昧;所以為罪。”翻譯:我沒有知識,不明事理,所以我有罪二、冥頑不靈白話釋義:冥頑:愚鈍無知;不靈:不聰明。
形容愚昧無知。朝代:唐作者:韓愈出處:〈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
翻譯:不然,就是鱷魚愚鈍無知三、坐井觀天白話釋義:比喻眼光狹小,見識短淺無知朝代:唐作者:韓愈出處:《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翻譯:坐在井底看天,說天空小,其實是自己見識短淺。
四、多嘴獻淺白話釋義:指胡亂說些沒見識、不起好作用的話。顯得無知朝代:明作者:西周生出處:《醒世姻緣傳》第二回:“這一定有多嘴獻淺的人,對那強人說我在大門前看他起身,與街坊婦人說話。”
五、愚昧無知白話釋義:形容又愚笨又沒有知識。朝代:近代作者:秦牧出處:《天壇幻想錄》:“想到這些,不禁令人憬然于天下本無神秘的事物,神秘只是欺騙或者愚昧無知的代名詞而已。”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世人多無知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