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陸游馬上作古詩的意思
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
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
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
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
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
二、陸游馬上作古詩的意思
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
三、馬上作 戚繼光帶拼音
mǎ shàng zuò
馬 上 作
qī jì guāng
戚 繼 光
nán běi qū chí bào zhǔ qíng ,jiāng huā biān yuè xiào píng shēng 。
南 北 驅 馳 報 主 情, 江 花 邊 月 笑 平 生。
yī nián sān bǎi liù shí rì ,duō shì héng gē mǎ shàng háng 。
一 年 三 百 六 十 日, 多 是 橫 戈 馬 上 行。
賞析: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從福建、廣東到薊州,可說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驅馳”四字,概盡戚繼光一生大節。“報主情”,并非不喜歡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懷天下,為了國家的安寧,不惜萬里奔波。全句表現出一種崇高的襟懷。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極渾含,寫盡了抗倭名將的豪邁氣概。
為了抗倭事業,一生中到過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過波濤洶涌的山東海防,行色匆匆間,總無暇顧及周圍美好的景色。作者說:江畔紫嫣紅的鮮花和江防皎潔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賞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這兩句是“平生”、“南北驅馳”的更具體的說明。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形像躍然紙上,他是緊緊與戰馬與橫戈聯在一起,不能須臾分離的。
“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讀似乎是一個湊句,其實很有妙用。它出現在“都是橫戈馬上行”的點睛之筆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讀者感到,一日橫戈馬上英勇奮戰并不難,難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難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四、馬上作 南宋陸游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
《馬上作》也是一首七絕: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出翠靄浮。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那么這里兩翁是不是誰借用了誰的句子呢?這真是很難說,陸游這首詩作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春天,(見朱東潤《陸游傳》),而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作于何時很難推定,但從兩翁的生活時代來看,陸翁的詩要早于葉翁的詩。
當然即使葉翁的詩晚于陸翁的詩,我們也不能貿然推定是葉翁襲用陸翁的詩句。可是有一種現象我們卻都會注意到的,即葉紹翁的這首詩膾炙人口,婦孺皆知,而陸游這首詩卻知之者甚少。
文學史上這類現象并不少見,先出的反而不傳,后來借用的或是偶合前人的卻能廣泛流傳。但那多半是因為后作本身就精于前作。
而陸游這首《馬上作》,卻并不比《游園不值》遜色,完全稱得上陸游的七絕代表作之一,可惜的是由于人們對陸游詩歌抒情方式多樣性的漠然,沒有理解其中的寓意,因而對這首詩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考慮的話,這或許可說是一種接受遲誤吧。
確實,在我們的心目中,陸游似乎總是一個悲憤滿膺的苦臉老頭,他因為壯志難酬,大概一年也未必能笑上一次吧。所以我們也就認為陸游的詩歌總是在慨嘆“山重水復疑無路”(《游山西村》),總是“淚橫臆”(《太息》)“獨私憂”(《歸次漢中境上》),或者是“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疑是松亭關”(《樓上醉得》),或者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其實陸游之所以成為“放翁”,便說明他雖然屢遭挫折卻很少真正地對自己的理想失望,有時雖也發發牢騷,說是“欲尋人跡來到處,忘形麋鹿與俱逝,杳杳白云青嶂間,千歲巢居常避世。”(《避世行》)但是他更多的更本質的是洋溢全身的樂觀精神,堅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將會“驛路梨花處處開”(《聞武均州已復西京》)。
基于上面的認識,再來讀讀《馬上作》,我們就不難體會其動人之處了。一一八七年,賦閑在家的放翁又被任命為嚴州知事,為國盡忠的愿望再一次成為可能。
在這之前,放翁在循例請求罷免時,因為給事中趙汝愚的彈劾,結果詔書下來,準予還鄉,無須入都面奏。真的罷官還鄉,這倒使陸游為自己憤憤不平了。
他怎么可能真的一心一意去務農,他的心系著國家和民族,這在深深的災難中掙扎著喘息著的國家和民族。“老夫壯氣橫九州,坐想提兵西海頭,萬騎吹笳行雪野,玉花亂點黑貂裘。”
(《冬暖》)這一切當然是詩人的夢想,但也正是詩人急欲報國的體現。詩人的這種夢想,在罷官六年之后終于部分地實現了。
盡管要去的嚴州遠離陸游日夜渴望去沖鋒殺敵前線,盡管這只是一個閑職,使人感到“楊柳不遮春色斷”,楊柳細葉還沒舒展,春色似乎尚未降臨人間,但是詩人還是感到非常興奮,覺得一切又充滿希望,“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正所謂一陣風雨過去,柔和的陽光透過青色的云氣又灑滿了大地。
往日的豪情又在陸游周身洋溢,未來的理想又在陸游眼前閃光。他不禁想到:我陸游的報國熱望總是要實現的,你看,我今天不是又權知嚴州了嗎?難道明日我就不可能再次馳騁大散關嗎?不遠的將來我就不可能率領“鐵衣三萬騎,為君王取舊山河”(《縱筆》)嗎?形勢險惡怕什么,抗金的時局哪里就真的沒有春天、沒有希望了嗎?他不禁高唱:“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得意之情,不屈之志真可誤 用躍然紙上。這里自然包含了對那些阻撓他去實現理想者、對想毀敗宋朝抗金大業者的嘲笑,你們這些人看看吧,不是還有我陸游為國出力嗎?這也使人們想到陸游自己的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不過這里是“楊柳不遮疑無春,紅杏出墻報春信”。
這里還使我們想到劉禹錫的《再游玄都觀》:“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你們那幫阻撓我實現理想的人到哪里去了?前度被你們貶逐的劉禹錫他今天卻又來了!從“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中,我們不是也可以體會到這樣的意境嗎?詩人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詩人那顆精誠報國的忠心,所有這些,便澆鑄成這首《馬上作》的深刻的思想內容。
如果我們可以把《馬上作》和《游園不值》作番比較的話,《游園不值》自有它高出《馬上作》的地方,但在表達思想內容的深刻上、表達方式的巧妙含蓄上,《馬上作》卻并不下于葉詩。因此《馬上作》這首詩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當然,造成這種接受遲誤,還有別的一些原因。比如,“楊柳不遮春色斷”的意思不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來得豁朗。
此外,放翁傳世詩作太多,使人目不暇接,恐怕也是《馬上作》成了滄海遺珠的原因之一吧。
五、你知道陸游馬上作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
一看到題目,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南宋詩人葉紹翁那首極著名的《游園不值》詩: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倒不是筆者把題目寫錯了字,因為出墻頭的確實有兩枝紅杏。
“一枝紅杏出墻頭”出自另一首詩,那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馬上作》。這一點恐怕許多人或是不知道或是沒有引起注意。
《馬上作》也是一首七絕: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出翠靄浮。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那么這里兩翁是不是誰借用了誰的句子呢?這真是很難說,陸游這首詩作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春天,(見朱東潤《陸游傳》),而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作于何時很難推定,但從兩翁的生活時代來看,陸翁的詩要早于葉翁的詩。當然即使葉翁的詩晚于陸翁的詩,我們也不能貿然推定是葉翁襲用陸翁的詩句。
可是有一種現象我們卻都會注意到的,即葉紹翁的這首詩膾炙人口,婦孺皆知,而陸游這首詩卻知之者甚少。文學史上這類現象并不少見,先出的反而不傳,后來借用的或是偶合前人的卻能廣泛流傳。
但那多半是因為后作本身就精于前作。而陸游這首《馬上作》,卻并不比《游園不值》遜色,完全稱得上陸游的七絕代表作之一,可惜的是由于人們對陸游詩歌抒情方式多樣性的漠然,沒有理解其中的寓意,因而對這首詩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考慮的話,這或許可說是一種接受遲誤吧。 確實,在我們的心目中,陸游似乎總是一個悲憤滿膺的苦臉老頭,他因為壯志難酬,大概一年也未必能笑上一次吧。
所以我們也就認為陸游的詩歌總是在慨嘆“山重水復疑無路”(《游山西村》),總是“淚橫臆”(《太息》)“獨私憂”(《歸次漢中境上》),或者是“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疑是松亭關”(《樓上醉得》),或者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其實陸游之所以成為“放翁”,便說明他雖然屢遭挫折卻很少真正地對自己的理想失望,有時雖也發發牢騷,說是“欲尋人跡來到處,忘形麋鹿與俱逝,杳杳白云青嶂間,千歲巢居常避世。”
(《避世行》)但是他更多的更本質的是洋溢全身的樂觀精神,堅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將會“驛路梨花處處開”(《聞武均州已復西京》)。 基于上面的認識,再來讀讀《馬上作》,我們就不難體會其動人之處了。
一一八七年,賦閑在家的放翁又被任命為嚴州知事,為國盡忠的愿望再一次成為可能。在這之前,放翁在循例請求罷免時,因為給事中趙汝愚的彈劾,結果詔書下來,準予還鄉,無須入都面奏。
真的罷官還鄉,這倒使陸游為自己憤憤不平了。他怎么可能真的一心一意去務農,他的心系著國家和民族,這在深深的災難中掙扎著喘息著的國家和民族。
“老夫壯氣橫九州,坐想提兵西海頭,萬騎吹笳行雪野,玉花亂點黑貂裘。”(《冬暖》)這一切當然是詩人的夢想,但也正是詩人急欲報國的體現。
詩人的這種夢想,在罷官六年之后終于部分地實現了。盡管要去的嚴州遠離陸游日夜渴望去沖鋒殺敵前線,盡管這只是一個閑職,使人感到“楊柳不遮春色斷”,楊柳細葉還沒舒展,春色似乎尚未降臨人間,但是詩人還是感到非常興奮,覺得一切又充滿希望,“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
正所謂一陣風雨過去,柔和的陽光透過青色的云氣又灑滿了大地。往日的豪情又在陸游周身洋溢,未來的理想又在陸游眼前閃光。
他不禁想到:我陸游的報國熱望總是要實現的,你看,我今天不是又權知嚴州了嗎?難道明日我就不可能再次馳騁大散關嗎?不遠的將來我就不可能率領“鐵衣三萬騎,為君王取舊山河”(《縱筆》)嗎?形勢險惡怕什么,抗金的時局哪里就真的沒有春天、沒有希望了嗎?他不禁高唱:“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得意之情,不屈之志真可誤用躍然紙上。
這里自然包含了對那些阻撓他去實現理想者、對想毀敗宋朝抗金大業者的嘲笑,你們這些人看看吧,不是還有我陸游為國出力嗎?這也使人們想到陸游自己的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不過這里是“楊柳不遮疑無春,紅杏出墻報春信”。這里還使我們想到劉禹錫的《再游玄都觀》:“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你們那幫阻撓我實現理想的人到哪里去了?前度被你們貶逐的劉禹錫他今天卻又來了!從“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中,我們不是也可以體會到這樣的意境嗎? 詩人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詩人那顆精誠報國的忠心,所有這些,便澆鑄成這首《馬上作》的深刻的思想內容。如果我們可以把《馬上作》和《游園不值》作番比較的話,《游園不值》自有它高出《馬上作》的地方,但在表達思想內容的深刻上、表達方式的巧妙含蓄上,《馬上作》卻并不下于葉詩。
因此《馬上作》這首詩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當然,造成這種接受遲誤,還有別的一些原因。
比如,“楊柳不遮春色斷”的意思不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來得豁朗。此外,放翁傳世詩作太多,使人目不暇接,恐怕也是《馬上作》成了滄海遺珠的原因之一吧。
六、陸游的詩句
卜算子。
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鷓鴣天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
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漁家傲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 朝中措。
梅 幽姿不入少年場,無語只凄涼。一個飄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腸。
江頭月底,新詩舊夢,孤恨清香。任是春風不管,也曾先識東皇。
浪淘沙。丹陽浮玉亭席上作 綠樹暗長亭,幾把離尊。
常恨不堪聞,何況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淚?怕藿?各自消魂。
一江離恨恰平分。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 謝池春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
陣云高、狼煙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來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
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妒! 夜游宮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
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自許封候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鵲橋仙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
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鵲橋仙 茅檐人靜,篷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獨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漁父。
燈下讀玄真子漁歌,因懷山陰故隱,追擬 石帆山下雨空??三扇香新翠箬篷。 蘋葉綠,蓼花紅,回首功名一夢中。
浣溪沙。和無咎韻 懶向沙頭醉二瓶,喚君同賞小窗明。
夕陽吹角最關情。 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舊愁生。
客中無伴怕群行。 鵲橋仙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
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 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好事近。登梅仙山絕頂望海 揮袖上西峰,孤絕去天無尺。
拄杖下臨鯨海,數煙帆歷歷。 貪看云氣舞青鸞,歸路已將夕。
多謝半山松吹,解 殷勤留客. 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碰掮浮L一洹O諧馗蟆I矯慫湓冢跏檳淹小D?∧?∧? ?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豆葉黃 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誰惜泥沙萬點紅。
恨難窮,恰似衰翁一世中。 漁父 湘湖煙雨長菁絲,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時,潮落舟橫醉不知。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馬上作陸游詩句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