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下感慨歷史滄桑無常的詩句
帝鄉明日到,尤自夢漁樵!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首詞不用多說了吧!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西窗剪燭圖
字字傷心,
筆下處處留淚痕。
句句銷魂,
容顏盡愁損。
一語未盡,
窗外西風緊。
是可忍,
孰不可忍?
嘆紅塵滾滾。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二、形容滄桑的詩句
形容歷史滄桑的詩句
1.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 苦憶君家好巷坊,無多歲月已滄桑。
3. 十日從來九風雨,一生數去幾滄桑。
4. 知爾有靈應不死,滄桑更變問麻姑。
5. 我上梁山望曹濮,長嘆滄桑變陵谷。
6. 獨將渾噩留天地,幾為滄桑紀廢興。
7. 滄桑轉瞬誰能識,富貴浮云安可常。
8. 滄桑長共此山河,卻為中原涕淚多。
9. 感慨滄桑眼前事,雍門琴罷不勝悲。
10. 回首滄桑已數番,感懷無盡又何言。
11. 世事滄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
12. 感慨滄桑變,天邊極目時。
13.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14.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15.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6.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17.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18.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19.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20.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21. 帝鄉明日到,尤自夢漁樵!
22. 來去匆匆數月耳,湖山一角已滄桑。
三、形容滄桑的詩詞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
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
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
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2、《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 清代:納蘭性德 驚飆掠地冬將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譯文: 狂風席卷大地.冬天已過半。解下馬鞍暫且停駐,正值黃昏,群鴉亂飛。
黃河已成片成片地結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絕。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跡。
高高的城樓上,鼓角連天。明日即將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卻依然沒有盡頭。
3、《雪梅香·景蕭索》 宋代:柳永 景蕭索,危樓獨立面晴空。動悲秋情緒,當時宋玉應同。
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楚天闊,浪浸斜陽,千里溶溶。
臨風。想佳麗,別后愁顏,鎮斂眉峰。
可惜當年,頓乖雨跡云蹤。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
無憀恨、相思意,盡分付征鴻。 譯文: 在景色蕭索的秋天里,我獨自登上高樓遙望萬里晴空。
俯瞰四野,蒼涼的大地深深的觸動了我悲秋的情懷,這和當年宋玉因悲秋而寫《九辯》的心情應該是一樣的吧。 秋天的漁市是那樣冷落寂寥碧煙裊裊;水村殘存的葉子在風霜中獵獵發紅。
楚天分外遼闊一望無際,江水浸泡著尚未落盡的夕陽,浪打浪波濤翻滾。 憑欄臨風,我想起來遠方的佳人,離別的時日多了,想她亦是愁容滿面,久鎖雙眉了吧。
可惜當初,我們突然匆匆別離,有如雨云消散,天各一方。 當初種種的美好情態,萬般的和睦歡樂如今形同流水落花東飄西散,遙守天涯一方,望眼欲穿。
難耐此恨無窮無盡,綿綿的相思縈繞在心間,我愿把這份相思托付給遠行的大雁。 4、《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宋代:姜夔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
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譯文: 她體態輕盈、語聲嬌軟的形象,我分明又從好夢中見到了。
我仿佛聽到她在對我說:長夜多寂寞呀,你這薄情郎怎么會知道呢?春天才剛開頭,卻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懷染遍了。自從分別以后,她捎來書信中所說的種種,還有臨別時為我刺繡、縫紉的針線活,都令我思念不已。
她來到我的夢中,就像是傳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離了軀體,暗地里跟隨著情郎遠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潔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
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獨自歸去。也沒有個人照管。
5、《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唐代: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譯文: 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來。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
山上的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的回腸。我們一起來到百越這個少數民族地區,雖然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
四、經歷過滄桑的詩詞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秋夜曲》【唐】王維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子夜秋歌》【唐】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夕》【唐】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宋】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描寫秋天的詞:《蘇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漁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秋波媚【宋】陸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五、有哪些詩句感嘆歷史滄桑,人生百味時代變遷的詩句
過洛陽故城 詩人:崔涂 全唐詩庫—第679卷 三十世皇都,蕭條是霸圖。
片墻看破盡,遺跡漸應無。 野徑通荒苑,高槐映遠衢。
獨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過洛陽故城》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椐舊帝城。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詩經·王風·黍離》詩經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六、用什么詩句形容中國百年來的滄桑歷程
飽嘗民族苦難,歷盡變革風霜。
烽火硝煙,江山激昂。
挽狂瀾于既倒,撐大廈于斷梁。
春風又綠神州,華夏再沐朝陽。
——朱相遠《中華世紀壇序》
百年憂患,敵愾同仇。
聚散沙成鐵塔,變弱者為健兒。
東方巨人如睡獅驚醒,民族魂魄化火鳳涅槃。
挽狂瀾于既倒,建廣廈于廢墟。
轉國運蒸蒸日上,升國旗冉冉凌空。
——魏明倫《中華世紀壇賦》
兩句皆出自歌頌中華世紀壇的辭賦作品,包括兩賦一序,兩賦分別出自魏明倫和雪川的手筆,一序是朱相遠創作的。這三篇文章主題各有側重,氣勢雄渾,氣韻悠揚。
魏明倫的賦主要表現的是中華文明的歷史跨度、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雪川的賦更多的是展示中華文明和中國歷史厚度,文采飛揚;朱相遠的序在渲染中華文明的同時,更關注的是社會變革,文章的現實感強。二賦一序,俱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