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事物多而密集的詞語
人山人海 人頭攢動 比肩接踵 車水馬龍挨肩擦背 挨三頂五 比肩迭跡 比肩疊跡 比肩迭踵 比肩疊踵 比肩接跡 賓客如云 方員可施 連衽成帷 觀者如市 觀者云集 肩摩袂接 掎裳連襼 摩肩接轂 揮汗成雨 掎裳連袂 駕肩接跡 駕肩接武 屨賤踴貴 口多食寡 磕頭碰腦 摩肩接踵 駢肩迭跡 駢肩疊跡 駢肩接跡 駢肩累跡 駢肩累踵 駢肩累足 七口八嘴七手八腳 七舌八嘴 七言八語 七嘴八舌 七張八嘴 七嘴八張 人多口雜 人多闕少 人多勢眾 人多手雜 人多嘴雜 人浮于事 人滿為患 人千人萬 僧多粥少 逐隊成群 踵接肩摩 張袂成帷 張袂成陰 眾人廣坐【挨肩擦背】肩挨肩,背擦背。
形容人多擁擠。【挨三頂四】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同“挨三頂五”。【挨三頂五】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比肩迭跡】肩膀相靠,足跡相迭。形容人多。
【比肩疊跡】肩膀相靠,足跡相疊。形容人多。
【比肩迭踵】形容人多。迭踵,腳尖踩腳跟。
【比肩疊踵】形容人多。疊踵,腳尖踩腳跟。
【比肩接跡】肩膀相靠,足跡相接。形容人多或接連不斷。
【賓客如云】來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層。形容客人多。
【攛哄鳥亂】攛哄:慫恿,起哄。形容人多起哄,七嘴八舌,像鳥聚集在一起一般噪亂。
【地狹人稠】稠:密、多。土地狹窄,人口稠密。
即地少人多,非常擁擠。【方員可施】隨處可用。
形容人多才多藝。【寡不勝眾】人少的抵擋不住人多的。
同“寡不敵眾”。【過市招搖】市:鬧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搖:張揚炫耀。
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觀者如市】形容觀看的人多。
【觀者云集】觀看的人如行云那樣密集。形容觀看的人多。
【掎裳連袂】裙子牽住裙子,袖子連著袖子。形容人多。
【擠擠插插】物多人多,十分擁擠。【駕肩接跡】形容人多。
同“駕肩接武”。【駕肩接武】肩挨肩,腳碰腳。
形容人多。【濟濟一堂】濟濟:形容人多。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
形容人多擁擠。【錦囊佳句】錦囊:用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詩稿。
指優美的詩句。【錦囊妙句】錦囊:用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詩稿。
指優美的詩句。【掎裳連襼】牽裙連袖。
形容人多。【磕頭碰腦】形容人多而相擠磕碰,或東西多而處處碰人。
【磕頭撞腦】磕、撞:碰。跑在地上叩頭行禮。
也指用頭頂撞他人,表明不肯善罷干休。也形容由于人多,人與人之間相互擁擠碰撞。
【摩肩擦背】摩:摩擦。肩碰肩,背靠背。
形容人多擁擠。【摩肩接轂】肩挨著肩,車輪挨著車輪。
形容人多擁擠。【摩肩如云】摩:摩擦。
肩碰肩,如云一樣密集。形容人多擁擠。
【螞蟻搬泰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創造奇跡。用作貶義指人自不量力。
【連衽成帷】衣襟相接而成帷幕。形容人多。
【駢肩疊跡】形容人多擁擠。同“駢肩累跡”。
【駢肩迭跡】形容人多擁擠。同“駢肩累跡”。
【駢肩接跡】形容人多擁擠。同“駢肩累跡”。
【駢肩累跡】駢:兩物并列;累:重迭;跡:腳印。肩并肩,腳印合腳印。
形容人多擁擠。【駢肩累踵】形容人多擁擠。
同“駢肩累跡”。【駢肩累足】駢:兩物并列;累:重迭;足:足跡。
肩并肩,腳印合腳印。形容人多擁擠。
【七口八嘴】形容人多口雜。同“七嘴八舌”。
【千人唱,萬人和】和:應聲隨唱。領唱的人多,應聲隨唱的人更多。
形容響應的人極多。【七手八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紛亂。
【七舌八嘴】形容人多口雜。同“七嘴八舌”。
【七言八語】形容人多語雜。【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雜。
【七嘴八張】形容人多語雜。【人千人萬】形容人多。
【如山似海】人多的象山和海一樣。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十夫橈椎】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變原狀。同“十夫楺椎”。
【十夫楺椎】指十個人的力量能使椎彎曲。椎,槌。
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變原狀。【衣冠云集】衣冠:古時士以上戴冠,衣冠連稱,引申為世族士紳;云集:如云聚集,形容人多。
達官顯貴們集聚在一起。【亞肩迭背】肩壓肩,背挨背。
形容人多擁擠。【應者云集】應:應和。
響應的人像云一樣聚集。形容響應的人多【逐隊成群】形容人多。
【逐隊成羣】形容人多。【踵接肩摩】摩肩接踵。
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張袂成帷】張開袖子成為帷幕。形容人多。
【張袂成陰】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眾人廣坐】猶大庭廣眾。人多而公開的場合。
【眾喣飄山】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
同“眾喣漂山”。【眾喣山動】眾人吹氣,可以移山。
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二、描寫人群的句子
1. 看著這景象,憤怒的人群如同漲滿河槽的洪水,突然崩開了堤口,咆哮著,勢不可擋地涌進了大廳。
2. 這就是中國的人群。這種人群就是在今天繁榮的景象中也仍然可以看到。
3. 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卻又得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4. 身在人群中,你可以忘掉自己的孤單,或者你更加感覺到自己的孤單。
5. 我身后是一片匍匐的人群,他身后是另一片匍匐的人群。
6. 人群中,你朝我這看了一眼,笑了笑,揮揮手,像往常一樣,沒有說什么,便轉過了頭。
7. 我盡量走在人群中讓自己顯得不太孤單。
8. 在雨霧中,隔著層層人群,我依舊能穿過人群,看見你的背影。
9. 人走到喧嘩的人群里去,為的是要淹死自已沉默的呼號。
10. 其實每天那些嘻嘻哈哈喜歡往人群里擠的人才是最孤獨的人。
11. 人一但離開了人群,就無法生存。
12. 人群就是最形象的人生百態。
13. 面對倒下的人群,坐著都顯得高大。
14. 繁華的街道,我獨自高處俯視,寂寞的人群。
15. 世界上有沒有一種病叫人群恐懼癥,在陌生人群里會感覺無比恐慌和不安,無法思考,無法輕松呼吸,只想逃離這個世界。
16. 孤單的人群,各有各的情緒,越人群,越孤單,我們被誰綁票了,這分鐘盡情的放失自己,再對自己笑的時候,記憶安放,時光安好。
17. 他慢慢地走向人群中央,最后淹沒于人群中。
18. 緣起,在人群中,我看見你。緣滅,我看見你,在人群中。
19. 于是在這個人群滿滿的偌大都市,我們以同樣的心情固執的孤單著。
20. 行走在人群中,我們總是感覺有無數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飛短流長的冷言,最終亂了心神,漸漸被縛于自己編織的一團亂麻中。
21. 人如水滴,人群如海,人群消化人,人群亦重塑人,人,就是在整個群體的碰撞、演化和交融中才成就了一撇一捺。
22. 你看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每個都行色匆匆,遇見了,淡漠的看上一眼,誰也看不穿別人身后的故事,誰也不知道別人的心里,是不是住著這么一個人。
23. 她孤獨地投身在人群里,人群也以孤獨還擲向她。
24. 寫作要遠離人群。但離人群久了。談話,像是隔著水面。活著,都有種漂浮感。
25. 你終有一天要驕傲地屹立于人群之中,讓過往的所有委屈都變得值得。
三、形容人多熱鬧詩句
1、《正月十五夜》唐代詩人蘇味道
原文: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譯文: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艷的花朵一般;由于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人潮洶涌,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遍每個角落,人們在何處都能看到明月當頭。
2、《午日觀競渡》明代詩人邊貢
原文: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譯文:在端午節這天,人潮洶涌,圍在岸上的人,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震紀空中翻飛,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
3、《麗人行》唐代詩人杜甫
原文: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譯文:三月三日陽春時節天氣清新,長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態凝重神情高遠文靜自然,肌膚豐潤胖瘦適中身材勻稱。綾花綾羅衣裳映襯暮春風光,金絲繡的孔雀銀絲刺的麒麟。
4、《憶江南·多少恨》五代詩人李煜
原文: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譯文:有多少憾恨呀,都在昨夜的夢魂中。我夢見了和過去出游上苑時一樣的熱鬧場面。車如流水,絡繹不絕;馬似游龍,奔騰跳躍。月光明媚,春風拂面,花兒正紅。
5、《鸚鵡曲·夷門懷古》元代詩人馮子振
原文:
說宣和錦片繁華,輦路看元宵去。
馬行街直轉州橋,相國寺燈樓幾處。
譯文: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們都涌上御街去觀賞燈市。從馬行街直轉至州橋,處處火樹銀花,耀如白日;更有幾處燈樓格外壯觀,坐落在那著名的大相國寺。
四、形容一個人過著人間仙境 的生活 身居世外桃源 不食 人間煙火的詩句
引申的意思就是飯。
但用在特定的場合又含有貶義,不凡凡俗道教稱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以現在來說就已經算是不食人間煙火了英文里的說法,與人群徹底隔離了,人人都得吃飯。比喻人有出世之意。
不被人間的濁氣所染,形容一個人太清高。也比喻詩畫之意高超。
間煙火是指炊煙,所以用不食人間煙火來形容女孩子的清麗脫俗和驚世脫俗的魅力,只有神仙不用吃飯。超凡脫俗,就好像不吃人間飯食的仙子一般.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出人世這個范圍的,有無限的幽雅有與高貴,或者與社會脫節;用于別的人群時候形容這個人已經脫離了凡人的生理需求了,不喜歡溝通與交流,保持自己的獨特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