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華美壯麗,安謐嫻靜意境的古詩
9,繁華盡處,尋一處無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鋪一青石小路,與你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10,無端墜入紅塵夢,惹卻三千煩惱絲。11,人生一夢,白云蒼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過無痕,所為棄者,一點執念而已。
12,若君為我贈玉簪,我便為君綰長發。洗盡鉛華,從此以后,日暮天涯。
13,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14,秋來春去,誰憐曲院風荷,韶華白首,不過浮生一闕。
15,我恨生前未積緣,古佛青燈度流年。16,一生一世一雙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17,回憶如墓,淡薄如素,我們是否該相忘于江湖。18,時光靜好,與君語;細水流年,與君同;繁華落盡,與君老。
19,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滅,咫尺天涯。20,霧未散盡,你支一小舟,在江南里慢搖。
21,陽光溫熱,歲月靜好,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22,宮燈夜明曇華正盛,共飲逍遙一世悠然。
23,半窗疏影,一夢千年,琴歌蕭蕭笛聲憐。24,問君食可足,謂君衣可暖,心念不敢對君語,恐君有所牽,卿今隨軍往,他年何時還,念君不許,心虔一卦禱君安。
25,來時糊涂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生我之前誰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26,九馬畫山數命運,一生伴君不羨仙。
27,花開本無岸,魂落忘川猶在川。醉里不知煙波浩,夢中依稀燈火寒。
花葉千年不相見,緣盡緣生舞翩遷,花不解語花頷首,佛度我心佛空嘆。--曼珠沙華28,佛曰: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后,不過一捧黃沙。
29,一念花開,一念花落,這山長水遠的人世,終究是要自己走下去。30,一念繁華一念灰,一念成悅,處處繁華處處錦。
一念成執,寸寸相思寸寸灰。31,不戀塵世浮華,不寫紅塵紛擾,不嘆世道蒼涼,不惹情思哀怨。
閑看花開,靜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凈如始。32,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笑一塵埃。
33,多少黃昏煙雨斜檐,翻開詩篇,勾起一紙江南。
二、形容“寧靜”的詩句有哪些
1、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維的《鹿柴》 描寫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出自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 描寫了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后寧靜安謐的黃昏景色,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3、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出自五代李煜的《搗練子令·深院靜》 描寫了秋風起,夜深人靜的時候,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
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出自唐代王維的《鳥鳴澗》 描寫了春天夜晚,寂無人聲,青山碧林,更顯空寂的景色。
5、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出自宋代蘇軾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三、寧靜優美意境詩句
(一)陶淵明《飲酒》之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簡 析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墻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立地自我凈化,或者說,能夠超脫于現實之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四句詩就是講這個道理.“結廬在人境”是說生活在現實社會中.“車馬喧”指人世間各種煩人的塵雜,也是世人為富貴榮華而奔競的形象寫照.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塵雜不染,就因為能做到“心”.“心遠”就是思想上絕棄富貴榮華之念.一個人丟掉了物欲,斷絕了塵想,精神就遠遠超出于塵世之外了.詩人采菊東籬,悠然自得,又逢山氣特佳,飛鳥投林的黃昏,大自然的一切都顯得和融淳凈;此時的詩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這是對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領悟;從廬山一帶傍晚的自然環境說,一切都顯得和融渾樸,充滿生機,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詩人的悠然情懷與眼前的自然氣象,都合于自然之,因而,主、客二方也就冥會妙合了.
(二 ) 歸田園居·其三·種豆南山下——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雜草叢生,豆苗卻長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來到田里鋤草,晚上披著月光扛著鋤頭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蓋了狹窄的田間小路,露水打濕了我的衣裳.衣裳濕了倒不重要,只要不違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評 析
此詩是描寫陶淵明勞動生活的代表作.雖寫勞動,其主旨卻并非寫勞作之艱辛,而是表現一種審美情趣.試思:"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荷鋤夜歸圖.艱辛自是艱辛,詩人也說"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呀!后兩句正可以看作是此詩全篇的眼線,是透露詩人心緒之所在.
(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首詠雪寄情詩.大雪中望遍千山看不到一只飛鳥;找遍萬條路,不見一個行人.只有孤零零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冒著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處境的嚴酷,心情的孤寂.
《江雪》的深層意蘊,寄托了一種傲然獨立,清竣高潔的人格理想.詩人曾參與過政治革新,但改革失敗后,受到排斥,被貶為永州司馬.政治上的失意,內心的孤獨,便通過環境描寫反映出來.當時的政治環境就象詩中所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樣,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但詩人不屈服于壓力,依然故我,堅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寒江中那位孤獨寂寞,又抗寒傲雪,毅然垂釣的漁翁.
寒江獨釣的畫面和深刻的含義使全詩情景交融,充滿了詩意美.
( 四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洌,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四、形容“寧靜”的詩句有哪些
1、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維的《鹿柴》
描寫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
描寫了初秋時節山居所見雨后寧靜安謐的黃昏景色,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3、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出自五代李煜的《搗練子令·深院靜》
描寫了秋風起,夜深人靜的時候,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出自唐代王維的《鳥鳴澗》
描寫了春天夜晚,寂無人聲,青山碧林,更顯空寂的景色。
5、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出自宋代蘇軾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