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閑暇”的詩句有哪些
①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贏得浮生半日閑。——鄭少《微思越人·集句》
③共知寒食明朝過,且赴僧窗半日閑。——蘇軾《同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
④相與偷將半日閑,共把塵襟洗。 ——郭應祥《卜算子·二月晦》
⑤無如梅作經年別,且就僧分半日閑。——陸游《梅花過后游西山諸庵》
⑥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的意思是在游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閑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⑦勸君更盡一杯酒,贏得浮生半日閑。作者是宋朝的鄭少微。
⑧共知寒食明朝過,且赴僧窗半日閑。出自蘇軾的《同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
⑨陸游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
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首餞別詩,寫景清麗如畫,語言樸素自然,將朋友離別之際的惆悵與關切之情寫得真摯感人。
二、關于描寫悠閑的詩詞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2.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3.古木陰中系短蓬,杖黎扶我過橋東.4.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5.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6.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7.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以賦詩.8.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9.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王維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趙師秀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白居易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唐伯虎。
三、【有哪些詩詞是表達悠閑、自由、閑適、淡泊的呢
最著名的:陶淵明《歸園田居》以及王維的大量山水詩、蘇軾的小令等等 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鹿柴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渭川田家王維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定風波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等。
四、形容悠閑的句子有哪些
過最簡單的生活,享最悠閑的人生。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常常把名望、財富、享樂、虛榮等等太多的東西背在身上,以致身心疲憊、腳步蹣跚。如果不會給心靈減輕負擔,遲早會把自己累垮。
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悠閑是一種恪守我心的生活。一個人是否能真正享受悠閑的時光,關鍵看他的內心是否寧靜,如果他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住在哪兒他都可以享受悠閑的時光;如果他的內心充滿世俗的焦躁,如果真的想活得悠閑,那么,為何不學著讓自己釋放心靈的重負,學著忘卻,忘記那些無礙于個人原則的得失;無關大局的磕磕碰碰;無傷大雅的前嫌舊隙呢?學會讓自己時時都輕裝上陣。
秘密不能太大,大了不易收藏,容易暴露目標;也不能太小,太小了極易藏丟了。最好的尺寸是剛好讓別人忽略,又正好夠自己揣著偷笑。
——陸蘇《小心輕放的光陰》且斬桃花二三兩,釀得濁酒一兩壺。長生夢里不知事,浮舟空橫無渡人。
與風為伴,與雨為友。沒有一個人跟我說生日快樂,可能是因為今天不是我生日吧。
有時,我們選擇一笑而過,選擇了遷就與示弱。哪怕是被人嗤之以鼻,當做傻子。
我寧可做那樣的傻子,體味傻子的快樂。因為,你爭得了一時,卻當不得一世,打敗自已的,不一定是挫折,往往是一種難以釋懷的心情,寬恕了別人,也等于放過了自己。
瑣碎事情不多,日子過得簡單。聽聽歌,看看電影,打打球。
我養了植物,時不時的會出去走走,太陽跟雨都喜歡。一個人,不曾喜歡,也不曾孤單。
清晨的陽光,和咖啡一樣重要 我說今天陽光很好,只差個在太陽下披頭散發的姑娘。你是春天綻放的桃花,我是寒冬的梅花,在你身后靜默的注視著。
——胡騫《江西》妙音繞耳,滿簾映綠,四小方廂困我身,心似青蜂順香飛。銀水粼粼,浪花斬斬,天際無云載我憂,何以賦我腦袋空。
五、表達悠閑的詩句
1、廬山煙雨浙江潮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譯文: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終于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沖動妄念不過如此、并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2、尋山僧不遇作
唐代:李白
石徑入丹壑,松門閉青苔。閑階有鳥跡,禪室無人開。
窺窗見白拂,掛壁生塵埃。使我空嘆息,欲去仍裴回。
香云徧山起,花雨從天來。已有空樂好,況聞青猿哀。
了然絕世事,此地方悠哉!
譯文:石徑丹壑,松木門緊閉,地上長青苔。閑階上滿是鳥跡,敲敲禪室無人開。從窗戶窺見白拂塵,掛在墻壁上生滿塵埃。使我空自嘆息,想離去又不愿意,猶豫徘徊。
芳香的云彩遍山而起,鮮花如雨從天上飛來。空中傳來美妙的天籟,卻又聽到青猿的哀鳴。很明顯,要了絕世事,這個地方最悠哉。
3、南鄉子·新月上
五代:李珣
新月上,遠煙開。慣隨潮水采珠來。
棹穿花過歸溪口。沽春酒。小艇纜牽垂岸柳。
譯文:新月上來了,彌漫的煙霧散開了,習慣了追趕潮汐去采珠。艇兒穿花過溪而回,買一壺春酒,將小艇系好在垂岸的柳樹下。月夜趕潮水,勇斗風浪;穿花而歸,沽酒小飲,構成了采珠人的獨特生活。
4、沉醉東風·掛絕壁松枯倒倚
元代:盧摯
掛絕壁松枯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
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
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
譯文:彎曲的枯松倒掛在懸崖絕壁上,殘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鴨在天上一齊飄飛。四周圍是數不盡的青山,一望無際的碧水,西風簫簫,天地間一派濃濃的秋意。靜靜的夜里 皎潔的月影映照著高掛云帆的船兒,載著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畫圖之中。
5、定風波·志在煙霞慕隱淪
五代:李珣
志在煙霞慕隱淪,功成歸看五湖春。一葉舟中吟復醉,云水。此時方識自由身。
花島為鄰鷗作侶,深處。經年不見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潛喜。荷衣蕙帶絕纖塵。
譯文:多么仰慕當年的范蠡,他的志向本就在青山綠水、煙霧云霞之中,吳亡越興,功成名就時隱姓埋名,寄身于太湖的煙波浩渺之中。縱情山水,寄興風月。云水中駕一葉扁舟,把酒吟誦,其樂融融。此時此刻,才知道自由的可貴,身心兩忘是多么的難得。
與繁花似錦的小島為鄰,和自由飛翔的鷗鳥做伴,多年不見那追逐利祿的豪商巨宦,早已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怎不暗自慶選擇了這飄飄欲仙的隱居生活。
6、蠟日
魏晉:陶淵明
風雪送余運,無妨時已和。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譯文:風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氣溫則已經開始融和。門前兩邊種著梅與柳,一株山楸樹好花婆娑。我歌唱你說難得,酒中的愜意何其多!說不上酒中的快樂有多少,那石門山曾聆聽過奇妙的歌。
六、形容“閑暇”的詩句有哪些
①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贏得浮生半日閑。——鄭少《微思越人·集句》 ③共知寒食明朝過,且赴僧窗半日閑。
——蘇軾《同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 ④相與偷將半日閑,共把塵襟洗。 ——郭應祥《卜算子·二月晦》 ⑤無如梅作經年別,且就僧分半日閑。
——陸游《梅花過后游西山諸庵》 ⑥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的意思是在游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閑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⑦勸君更盡一杯酒,贏得浮生半日閑。
作者是宋朝的鄭少微。 ⑧共知寒食明朝過,且赴僧窗半日閑。
出自蘇軾的《同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 ⑨陸游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 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首餞別詩,寫景清麗如畫,語言樸素自然,將朋友離別之際的惆悵與關切之情寫得真摯感人。
七、描述悠閑的詩句有哪些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忙處人多閑處少,閑處光陰幾個人知道? 獨上小樓云杳杳,天涯一點青山小。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古木陰中系短蓬,杖黎扶我過橋東。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以賦詩。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田園生活,山水為鄰,花鳥相伴。
既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亦含“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閑適。因此,自古以來眾多文人雅士便喜寄情山水田園,以此遠離現實煩擾的城市生活。
于古代文人而言,他們需要一處安謐閑適之地,以洗凈城市喧囂生活的煩擾,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城市的生活,車輛鳴笛聲響徹天際,耳邊盡充斥著鍵盤的敲擊聲,時間被文件和應酬所填滿,哪里才能尋得一處洗滌身心之地。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