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禮儀的詩句
1、《荀子.富國》商朝:禮之正于國家也,如權衡之于輕重也,如繩墨之于曲直也。
禮法對于國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稱輕重,木工的黑線用以判曲直,圓規與直角尺用于量度方與圓。 2、《禮記·經解》商朝 荀子: 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
把禮看作治理國家的最重要的“道”,實際上即是禮法對于國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稱輕重。 3、《荀子·王霸》商朝 荀子: 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衡之于輕重也,猶繩墨之于曲直也。
禮法對于國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稱輕重于國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稱輕重。 4、《荀子·大略》商朝 荀子: 禮之于正國家也,如權衡之于輕重也,如繩墨之于曲直也。
把禮看作治理國家的最重要的“道”,實際上即是禮法對于國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稱輕重。 5、《群書治要·經解》商朝 荀子: 夫禮之于國也。
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
人立身處事必須遵照執行的基本原則。人如果失去了立身之處,就一定會跌倒沉淪。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文明禮儀。
二、有關禮儀的詩句
講禮儀,人高尚;公民德,自修養;面微笑,寬心房;群集體,多禮讓;處世人,和為上;重道義,理禮揚;多理解,不對抗。事三思,免莽撞……
禮儀是歌,
一首煥發向上的歌;
禮儀是詩,
一首沒有結尾的詩;
禮儀是泉,
一股清澈透亮的泉;
遵守禮儀,是你生活中的亮點;
學會禮儀,說明你正走向成熟。
如果禮儀已經在你心中成長,那么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養!
在它茁壯成長的同時,你也在成長!!
中國禮儀代代傳
孔融讓梨敬父母
黃香暖被教育人
中國禮儀不能忘
爭做禮儀小標兵
三、有關“文明禮儀”的古詩有哪些
有關“文明禮儀”的古詩有: 1、《經》 唐 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籝。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譯文:漢代學術之風盛行,朝廷大義當道。
五千個人都能闡述道德,三百人都能講好禮儀。學士們身穿各色衣服,籠子里裝滿了黃金,大家也不理睬。
誰的學識最淵博呢?大家一起來吟詩作對。 2、《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 宋 林同 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 譯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順禮讓,談到禮儀滔滔不絕。別懷疑他年齡很小,應該相信他很有教養。
3、《絕句》 宋 呂希哲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饑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譯文:學習文明禮儀的人從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是順應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饑餓了就吃飯,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判斷。
4、《禮記·經解》 商朝 荀子 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 譯文:文明禮儀對一個來說,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曬直的繩子不能彎曲一樣。
5、《絕句》 宋 王大烈 弧矢重懸舊禮儀,郎君又產玉麟兒。 便煩著眼從頭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譯文:重新拿起弓箭,再溫習一遍舊時的禮儀,郎君又寫下了玉麟兒這樣的佳作。耐心地從頭看完,確實讓人贊嘆不已。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文明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文明禮儀。
實際上文明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文明禮儀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圣、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
生活類文明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文明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喪禮于死者是安撫其鬼魂,于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文明禮儀。
四、描寫文明的古詩句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5、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浩《潼關懷古》)
6、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黃河落盡走東海,萬里寫入襟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唐《浪淘沙》
五、關于"禮儀"的古詩
1、《禮記·經解》商朝 荀子
原文: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
譯文:把禮看作治理國家的最重要的“道”,實際上即是禮法對于國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稱輕重。
2、《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唐代:李白
原文: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
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
譯文:你平生多有使人感激不盡的行為,素有忠義的褒獎。近來卻禍事連連,天怒人怨,以往事業如流水消失。
3、《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春秋末年魯國 左丘明
原文: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
譯文:禮是天經地義的,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
4、《九歌·禮魂》先秦:屈原
原文: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譯文:
祭祀禮已完畢緊緊敲起大鼓,傳遞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從容自如。春天供以蘭秋天又供以菊,長此以往不斷絕直到終古。
5、《周禮·春官·肆師》漢朝 周公旦
原文:
凡國之大事,治其禮儀,以佐宗伯。
譯文:凡國家的大事,演習有關的禮儀,而協助大宗伯。
六、關于禮儀的詩
人人從我做起來
要讓大地綠起來,
要讓天空藍起來,
要讓江河清起來,
要讓空氣凈起來,
要讓花兒開起來,
要讓鳥兒唱起來,
要讓環境好起來,
人人從我做起來。
文明禮貌
學習爭先雖重要,
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
見到老師有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
友誼小手牽的牢。
愛護公物放心上,
樹立新風我做到。
文明乘車歌
同學們,要記牢,
上下車時隊排好。
上了車,不亂跑,
準備零錢去買票。
車廂里,不大叫,
安安靜靜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搶,
老人孩子照顧到。
下車時,不擁擠,
耽誤時間易摔跤。
講文明,講禮貌,
開開心心上學校。
都夸白兔有禮貌
小白兔,過小橋,
走到橋上瞧一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來了,
搖搖擺擺跨上橋。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橋頭把手招。
“公公請您先過吧,
一步一步要走好。”
河水聽了嘩嘩笑,
魚兒聽了蹦蹦跳,
都夸白兔有禮貌。
校園美
教學樓,真熱鬧。
楊柳青青花兒俏。
同學們,蹦又跳。
講文明,懂禮貌。
見老師,問聲好。
見同學,問聲早。
愛環境,出新招。
有垃圾,專人管。
見廢紙,彎腰撿。
護環境,人有責。
校園美,齊歡笑
講禮儀,人高尚;公民德,自修養;面微笑,寬心房;群集體,多禮讓;處世人,和為上;重道義,理禮揚;多理解,不對抗。事三思,免莽撞……
禮儀是歌,
一首煥發向上的歌;
禮儀是詩,
一首沒有結尾的詩;
禮儀是泉,
一股清澈透亮的泉;
遵守禮儀,是你生活中的亮點;
學會禮儀,說明你正走向成熟。
如果禮儀已經在你心中成長,那么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養!
在它茁壯成長的同時,你也在成長!!
中國禮儀代代傳
孔融讓梨敬父母
黃香暖被教育人
中國禮儀不能忘
爭做禮儀小標兵
七、有關“文明禮儀”的古詩有哪些
有關“文明禮儀”的古詩有:
1、《經》
唐 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籝。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譯文:漢代學術之風盛行,朝廷大義當道。五千個人都能闡述道德,三百人都能講好禮儀。學士們身穿各色衣服,籠子里裝滿了黃金,大家也不理睬。誰的學識最淵博呢?大家一起來吟詩作對。
2、《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
宋 林同
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
譯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順禮讓,談到禮儀滔滔不絕。別懷疑他年齡很小,應該相信他很有教養。
3、《絕句》
宋 呂希哲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饑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譯文:學習文明禮儀的人從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是順應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饑餓了就吃飯,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判斷。
4、《禮記·經解》
商朝 荀子
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
譯文:文明禮儀對一個來說,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曬直的繩子不能彎曲一樣。
5、《絕句》
宋 王大烈
弧矢重懸舊禮儀,郎君又產玉麟兒。
便煩著眼從頭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譯文:重新拿起弓箭,再溫習一遍舊時的禮儀,郎君又寫下了玉麟兒這樣的佳作。耐心地從頭看完,確實讓人贊嘆不已。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文明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文明禮儀。實際上文明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文明禮儀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圣、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文明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文明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于死者是安撫其鬼魂,于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文明禮儀。
八、文明禮儀的詩句有那些
1、《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 宋代·林同 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 譯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順禮讓,談到禮儀滔滔不絕。別懷疑他年齡很小,應該相信他很有教養。
2、《絕句》 宋代·呂希哲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饑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譯文:學習文明禮儀的人從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是順應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饑餓了就吃飯,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判斷。
3、《禮記·經解》 商朝·荀子 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 譯文:文明禮儀對一個來說,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曬直的繩子不能彎曲一樣。
4、《孟子.離婁下》 春秋·孟子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譯文: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禮保存在心里。仁人愛人,有禮的人尊敬人。
愛人的人,別人就一直愛他;尊敬人的人,別人就一直尊敬他。 5、《禮記.曲禮上》 禮尚往來。
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譯文:禮崇尚往來。
施人恩惠卻收不到回報,是不合禮的;別人施恩惠于已,卻沒有報答,也不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