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滿山楓葉的描寫
楓葉贊 即使在陰霾的心境中 在秋風嘯嘯的呼喊拼殺聲中 你也笑談歲月波瀾 你像一面面勝利的旗幟迎風招展 風景里有你憂愁的篇章 在風霜雨露的剝蝕中 也有你愛意的情懷 你像一朵朵紅紅燃燒的火焰 縱然生命已老故事飄落 你用熾熱的紅色濡染秋的生活 但你心紅似火愛戀似火 你用思念等待冬天的童話 你用你的魅力與內涵 你用滿樹的爛漫和青春 給秋留了無限的眷戀 期盼著萬紫千紅的春天 誰染楓葉醉 振鐸 清晨,我漫步在悉尼北郊的希爾頓森林。
走出林間小道,迎面只見路旁的楓樹開始染成了深淺不同的紅色,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這森林邊的小小山谷,萬綠叢中,點綴著一處處的紅楓,把環繞它們的濃綠的樹林襯托得更加郁郁蔥蔥,把整個山谷渲染得更加絢麗。
記得少年時代,我獨自坐在重慶朝天門對岸的龍門浩大石頭上,在江畔讀西廂記。我被書中優美詩句所吸引,大半天沉迷在書里的詩情畫意之中。
幾十年過去了,許多優美詩詞都在歲月中遺忘,唯獨西廂記中“曉來誰染楓林醉,總是離人淚”兩句詩,我還記得,大約是我太欣賞詩句描繪的畫面的緣故。 古代詩人吟唱的楓葉,大多在我的腦中留下了一種凄清悲涼的色彩。
“萬里云天看雁風,秋心一點嘆飄零,離人更遠山依舊,片片紅楓書幽情”。古人曾經把楓葉稱之為靈楓,又稱相思葉。
李煜思念故國山河,望斷“一重山,兩重山”,惟嘆“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那些文人騷客詠誦楓葉,總是蒙上一層感傷情調。
有的面對“月落烏啼霜滿天”,只能“江楓漁火對愁眠”。他們身處“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眼望“汀洲延夕照,楓葉墜寒波”,禁不住發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的感慨。
紅葉撩起無限哀怨,令他們傷情。楓葉幾度綴相思?在他們的眼中,紅葉是相思血淚染成。
“紅葉有霜終日醉,醉到深處是飄零”。飄零的紅葉,就是一些詩人們坎坷生涯的寫照。
其實,滿山紅葉是一幅值得贊頌的醉人圖畫,只不過被那些多愁善感的詩人為之染上了感傷色彩。秋高氣爽之時,在中國,在日本,在楓葉之國加拿大,都能見到結伴郊游,欣賞遍山紅葉勝景的人潮。
在眾多人的眼中,紅葉是美麗的化身,是成熟的標志,是收獲的贊歌,是思緒的結晶,更有人把它當成赤子之心的象征。看到滿山楓葉紅艷,人們當然會發出“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贊嘆! 至今仍珍藏在我心中的醉人的紅葉畫面,是在川西北的米亞羅山間見到的。
那時我十來歲,無憂無慮,天天跟隨我的電臺臺長,騎著馬,唱著歌,帶著無線電臺,在草原上流動,頻繁來往于阿壩和郎木寺一帶的甘、川草原。有一次,我們路過一個名叫米亞羅的地方,在隱藏在川西北草原深處廣袤的深山峽谷中,那里滿山遍野都是五角楓樹林。
正逢金秋季節,楓林盡染,恰似燦爛的彩霞墜落在山谷。我們常常騎馬走過峽谷毗鄰草原的幾處山顛,極目遠眺環顧,在一望無際的藍格熒熒的碧空之下,那一馬平川的黃澄澄的草原,一條玉帶纏繞的晶瑩閃光的潺湲流水,一望無涯的丹紅楓葉,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動人心魄的壯美畫面。
好多年前,一位蘇州好友告訴我,離蘇州不遠的天平山紅葉,天下稱奇。天平楓樹,號稱五彩楓,樹葉呈三角鵝掌狀,色彩艷麗。
楓樹葉子,似五彩飛蝶,飛舞在紅云之中。更有山間祥光環繞,恍如仙境。
那里是范仲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確是人杰地靈、尋幽探勝的寶地。我雖然多次訪問蘇州,都沒能碰上賞楓季節,至今引以為憾。
幸好,后來我探訪加拿大,不期而遇地見到友人所描繪的五彩楓林的綺麗景觀。那年,從多倫多機場下了飛機,我們乘車前往士嘉堡,路過約克區的山谷,只見群山楓樹盡被染成紅燦燦的一片,連澄凈的天空也泛起了紅暈。
士嘉堡是多倫多華人較為集中的地區,我們住在一家名叫愛靜閣的小旅店。紅葉美景,不能錯過。
我經常抽空出外,四處漫步觀賞紅葉。士嘉堡生長著茂密的楓樹,樹種繁多,有大楓葉,也有小楓葉,色彩深淺濃淡相異,有的黃中泛紅,有的紅得發紫。
林間小道上,紅葉在空中紛飛,地上鋪滿斑斕的楓葉,踩在上面,發出悉悉索索的聲響。 那天早晨,我來到一處建筑精巧的白色木屋的前面,只見一扇玻璃窗的后面,有一只雪白的波斯貓蹲在那里凝視翻飛的楓葉。
那神態,就像是一幅鑲在畫框里的蘇州雙面繡的藝術品。我贊嘆主人布置陳設的匠心,走上前欣賞。
波斯貓的閃光的視線突然轉向我來,還細聲地叫了兩聲,顯現出歡迎神情。原來那是一只活生生的波斯貓。
這時,主人聽到聲響出來。一看我是華人,便殷勤地招呼我,請我隨意參觀。
他有一個很寬敞的花園,入口處,各種小巧玲瓏的雕塑生動傳神。花壇上,站立著相互偎依的一對男童和女童的塑像,他們倆舉起手臂,似有所指,正好指向花園深處幾株紅彤彤的楓樹。
順著望過去,楓樹多姿多彩,有的綠中帶紅,有的紅中帶黃,有的呈紫紅色,更加嬌艷迷人的是金黃色的葉子,好像金箔一般,閃閃發光。后院里,有幾棵楓樹紅得好像一團火。
越過房屋的圍柵望過去,屋后是一大片楓林。大大小小的楓樹翻飛著斑斕的葉子,楓葉經霜以后,色澤變化斑駁,正如我的朋友描繪的那樣,楓葉五彩繽紛。
二、對滿山楓葉的描寫
楓葉贊 即使在陰霾的心境中 在秋風嘯嘯的呼喊拼殺聲中 你也笑談歲月波瀾 你像一面面勝利的旗幟迎風招展 風景里有你憂愁的篇章 在風霜雨露的剝蝕中 也有你愛意的情懷 你像一朵朵紅紅燃燒的火焰 縱然生命已老故事飄落 你用熾熱的紅色濡染秋的生活 但你心紅似火愛戀似火 你用思念等待冬天的童話 你用你的魅力與內涵 你用滿樹的爛漫和青春 給秋留了無限的眷戀 期盼著萬紫千紅的春天 誰染楓葉醉 振鐸 清晨,我漫步在悉尼北郊的希爾頓森林。
走出林間小道,迎面只見路旁的楓樹開始染成了深淺不同的紅色,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這森林邊的小小山谷,萬綠叢中,點綴著一處處的紅楓,把環繞它們的濃綠的樹林襯托得更加郁郁蔥蔥,把整個山谷渲染得更加絢麗。
記得少年時代,我獨自坐在重慶朝天門對岸的龍門浩大石頭上,在江畔讀西廂記。我被書中優美詩句所吸引,大半天沉迷在書里的詩情畫意之中。
幾十年過去了,許多優美詩詞都在歲月中遺忘,唯獨西廂記中“曉來誰染楓林醉,總是離人淚”兩句詩,我還記得,大約是我太欣賞詩句描繪的畫面的緣故。 古代詩人吟唱的楓葉,大多在我的腦中留下了一種凄清悲涼的色彩。
“萬里云天看雁風,秋心一點嘆飄零,離人更遠山依舊,片片紅楓書幽情”。古人曾經把楓葉稱之為靈楓,又稱相思葉。
李煜思念故國山河,望斷“一重山,兩重山”,惟嘆“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那些文人騷客詠誦楓葉,總是蒙上一層感傷情調。
有的面對“月落烏啼霜滿天”,只能“江楓漁火對愁眠”。他們身處“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眼望“汀洲延夕照,楓葉墜寒波”,禁不住發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的感慨。
紅葉撩起無限哀怨,令他們傷情。楓葉幾度綴相思?在他們的眼中,紅葉是相思血淚染成。
“紅葉有霜終日醉,醉到深處是飄零”。飄零的紅葉,就是一些詩人們坎坷生涯的寫照。
其實,滿山紅葉是一幅值得贊頌的醉人圖畫,只不過被那些多愁善感的詩人為之染上了感傷色彩。秋高氣爽之時,在中國,在日本,在楓葉之國加拿大,都能見到結伴郊游,欣賞遍山紅葉勝景的人潮。
在眾多人的眼中,紅葉是美麗的化身,是成熟的標志,是收獲的贊歌,是思緒的結晶,更有人把它當成赤子之心的象征。看到滿山楓葉紅艷,人們當然會發出“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贊嘆! 至今仍珍藏在我心中的醉人的紅葉畫面,是在川西北的米亞羅山間見到的。
那時我十來歲,無憂無慮,天天跟隨我的電臺臺長,騎著馬,唱著歌,帶著無線電臺,在草原上流動,頻繁來往于阿壩和郎木寺一帶的甘、川草原。有一次,我們路過一個名叫米亞羅的地方,在隱藏在川西北草原深處廣袤的深山峽谷中,那里滿山遍野都是五角楓樹林。
正逢金秋季節,楓林盡染,恰似燦爛的彩霞墜落在山谷。我們常常騎馬走過峽谷毗鄰草原的幾處山顛,極目遠眺環顧,在一望無際的藍格熒熒的碧空之下,那一馬平川的黃澄澄的草原,一條玉帶纏繞的晶瑩閃光的潺湲流水,一望無涯的丹紅楓葉,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動人心魄的壯美畫面。
好多年前,一位蘇州好友告訴我,離蘇州不遠的天平山紅葉,天下稱奇。天平楓樹,號稱五彩楓,樹葉呈三角鵝掌狀,色彩艷麗。
楓樹葉子,似五彩飛蝶,飛舞在紅云之中。更有山間祥光環繞,恍如仙境。
那里是范仲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確是人杰地靈、尋幽探勝的寶地。我雖然多次訪問蘇州,都沒能碰上賞楓季節,至今引以為憾。
幸好,后來我探訪加拿大,不期而遇地見到友人所描繪的五彩楓林的綺麗景觀。那年,從多倫多機場下了飛機,我們乘車前往士嘉堡,路過約克區的山谷,只見群山楓樹盡被染成紅燦燦的一片,連澄凈的天空也泛起了紅暈。
士嘉堡是多倫多華人較為集中的地區,我們住在一家名叫愛靜閣的小旅店。紅葉美景,不能錯過。
我經常抽空出外,四處漫步觀賞紅葉。士嘉堡生長著茂密的楓樹,樹種繁多,有大楓葉,也有小楓葉,色彩深淺濃淡相異,有的黃中泛紅,有的紅得發紫。
林間小道上,紅葉在空中紛飛,地上鋪滿斑斕的楓葉,踩在上面,發出悉悉索索的聲響。 那天早晨,我來到一處建筑精巧的白色木屋的前面,只見一扇玻璃窗的后面,有一只雪白的波斯貓蹲在那里凝視翻飛的楓葉。
那神態,就像是一幅鑲在畫框里的蘇州雙面繡的藝術品。我贊嘆主人布置陳設的匠心,走上前欣賞。
波斯貓的閃光的視線突然轉向我來,還細聲地叫了兩聲,顯現出歡迎神情。原來那是一只活生生的波斯貓。
這時,主人聽到聲響出來。一看我是華人,便殷勤地招呼我,請我隨意參觀。
他有一個很寬敞的花園,入口處,各種小巧玲瓏的雕塑生動傳神。花壇上,站立著相互偎依的一對男童和女童的塑像,他們倆舉起手臂,似有所指,正好指向花園深處幾株紅彤彤的楓樹。
順著望過去,楓樹多姿多彩,有的綠中帶紅,有的紅中帶黃,有的呈紫紅色,更加嬌艷迷人的是金黃色的葉子,好像金箔一般,閃閃發光。后院里,有幾棵楓樹紅得好像一團火。
越過房屋的圍柵望過去,屋后是一大片楓林。大大小小的楓樹翻飛著斑斕的葉子,楓葉經霜以后,色澤變化斑駁,正如我的朋友描繪的那樣,楓葉五彩繽紛。
在陽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