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齡差距較大的愛情
年齡在愛情里根本不是問題,如果覺得他是你今生最美的相遇,那就不要錯過”。話雖如此,可是看看鋒菲戀,再看看惹人注意的楊翁戀。年齡差距較大的愛情,其中必然存在一些可以在一起的元素,例如:知識素養、金錢收入、個人崇拜等等……
只要有愛,就可以戰勝一切。愛情,常常身不由己,就像洪水,一旦來臨,便勢不可擋,便一瀉千里。那么,當愛情來臨時,年齡是不是問題呢?這是一個容易引起爭議的問題。
年齡相差太大的人,由于彼此所處的年代不同,因此生活經歷和所受的思想教育以及藝術熏陶等都有很大差異。所以最初由于愛情走到一起,但日子長了,很容易產生隔閡。而一旦發生問題,由于彼此之間的觀念相差太大,是很難得到妥善解決的。愛情是一個很感性的東西,本無對錯,不需要考慮外在,只要有自己的感受就好,所以愛情不受年齡限制,也沒有年齡之分。老夫少妻或是少夫老妻,既然有這樣的現象,那么必然表示這兩個人之間有一定的情感物質心理生理上的需要,兩個人之間肯定是有愛情的。
面對愛情與年齡的問題,大家又是做何考慮的呢!會接受年齡差距過大的愛情嗎?
有一段時間,耳里老充滿著老男人與小女人,或是老女人與小男人之間的話題。因為自己沒有經歷,也不曾想象,別人的事,更沒有自己說話的立場。但心中的疑問卻不曾稍減。跨年齡之間是否有真正的愛情。我總是以自己的思想去臆測種種的可能。 不可否認,在這個現實社會里,什么都可以買賣,什么都可以拿來做交易。道德的界限越來越薄弱。欲望與隨心所為穿上自由的外衣,什么都變成自然。但我總想,人類那經過歷史的衍化的獨一無二的思維應該還有其純凈與美麗的存在。而貫穿整個人類的情感世界也應該有著最純美的空間。即使有著年齡的差距。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很微妙的。假如有一剎那間便變為永恒的記憶。這世上還會有什么是不可能發生的呢。記憶是一種積聚智慧的能力,同時也 是聯系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假如真的跟著感覺走,也許世上真的有跨年齡的真情。男人與女人在一起,只要男人不偷情,女人沒有不貞,符合道德的婚戀,沒有什么 不可以。只是人們的思維太傾向于完美了。人們的意識里,夫妻之間白頭到老,同生共死,那才叫純美。年齡差距太大,結局是可以預見的。所以,人們在潛意識里是不贊同的。因為這樣的真情終將會有遺憾。 我是不大喜歡這樣的結局的。想著年輕一方晚年的孤清,那滿屋的黃金拿來有什么用呢。貴婦也不過是端正坐著的女人而已。坐著,站著,一個人活動的空間 也是可以丈量的。即使是死后,那更是可憐,高貴的,低賤的,都和泥土混為一體了。曾有的,自己不想放手的,名與利終將成空。 是啊,在生活中,我們的眼睛總是被外表蒙蔽了。我們總是理直氣壯的對自己看不慣的人不是翻白眼,就是冷言相對。其實人的潛意識里,都是唯我獨尊的。因此,人總是汲汲于名利。我想,對于年齡跨度太大的情侶,不是太無奈,便是有著某種各取所需的心理需求或其它利益在里面。
二、推薦幾句表達不分年齡大小,不分身份地位的真正愛情的詩句
1.關雎
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4.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5.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6.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三、“古代形容男女年齡差距大而不能在一起”的詩詞有哪些
1、詩詞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2、出處
此名句摘自為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作者不詳。見載于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下冊,《全唐詩續拾》卷五十六,無名氏五言詩,第1642頁,中華書局,1992年10月版。
此詩為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創作或當時流行的里巷歌謠。1974-1978年間出土于湖南長沙銅官窯窯址。見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下冊,《全唐詩續拾》卷五十六,無名氏五言詩,第1642頁,中華書局,1992年10月版。
3、大概意思
感嘆兩人相愛卻不能長相守的無奈辛酸。
詩中的無奈可能是由于年齡的差距,還有距離的遠近。
也可理解成 你在談請說愛的時候,我還不知情為何物,我知情為何物的時候,你已經遠離了我 恨不能與你同時懂得情愛,天天與你相隨,日日與你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