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涅的詩有哪些
我從前夢見過熱烈的愛情,
夢見美麗的鬈發、桃金娘和木犀草,
夢見甜蜜的嘴唇和辛酸的話語,
夢見憂郁之歌的憂郁的曲調。
這些舊夢早已殘破而無影無蹤,
連我那最可愛的夢影也已消逝!
留下的只有我從前在那輕柔的小調里,
熱情奔放地寫下的小詩。
孤獨的短歌呀,你還留著!現在也去吧,
為我尋訪那消逝已久的夢影,
你若遇到了它,請你替我問好--
我要把我的幽思送給那個幻影。
小曲選
二
在親切的夜之懷抱里
我寂寞地傾訴我的憂傷;
我要逃避快樂的人們,
畏怯地躲開歡笑的地方。
我的眼淚寂寞地長流,
靜靜地流著,流個不停;
可是任何眼淚都不能
熄滅我心中的相思熱情。
我從前是個快樂的少年,
我做過許多可愛的游戲,
這生命的賞賜使我歡欣,
我從不知道苦痛的滋味。
因為這世界只是一座花園,
里面各種花兒燦爛茂盛,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看守百花,
看守薔薇、紫羅蘭和迎春。
我曾像夢幻一樣快樂地
在綠野里看溪水流動;
現在我再來臨流自顧,
卻出現一個蒼白的面容。
自從我看見了她,
我變成了憔悴的人;
我覺得隱隱的悲痛,
我的變化真奇異萬分。
我在心底里很久地
擁抱著安靜和平的天使;
她卻憂心顫栗地飛去,
飛回她星辰的故里。
黑夜包圍了我的眼睛,
黑影怒沖沖地向我逼緊;
在我的胸中隱隱地傳出
一種奇怪陌生的聲音。
新奇的苦痛,新奇的煩惱
狂怒地往上直冒,
一種新奇的烈火,
在我的五臟里燃燒。
可是我愿這心中的火焰,
無休止地燃燒不熄,
讓我苦痛地死去--
戀愛啊,瞧!這都是你的偉業!
五
早晨我起身問道:
今天愛人可來?
晚上我偃臥自嘆:
今天她又沒來。
夜里我睜著眼失眠,
抱著無限憂傷;
晝間我恍如半寐,
夢沉沉地彷徨。
八
愛人啊,把你的手按住我的心胸;--
啊,你可聽到,這小房里的跳動?
里面住著一個木匠,陰險無賴,
他在為我制造一口棺材。
不分晝夜,總在那兒弄斧揮錘;
它已吵得我許久不能入睡。
啊,木匠師傅,請你快點,
好讓我馬上能夠安眠!
15
在星辰照耀的上空,
那兒一定有
下界沒有的歡喜;
在死神冰涼的懷里,
人生才可以得到溫暖,
黑夜才會透出晨曦。
17
如果年輕的心兒碎了,
星兒就要因此發笑,
它們在遙遠的碧空中
發笑而且說道:
“可憐的人類,
全心全意相愛,
因此而惹起煩惱,
甚至至死不改。
“對于下界的人類
具有毀滅性的愛情,
我們從來沒有感到;
因此我們得以長生。”
另外還有抒情插曲,還鄉曲
新春曲 群芳雜詠 時事詩
二、海涅的詩有哪些
《我又走上從前的舊路》我又走上從前的舊路,那非常熟悉的胡同;我走過我戀人的家門,卻已是人去樓空。
街道盡是那樣狹窄!石子路令人難忍!房子像倒到我的頭上!我盡力拔足飛奔!《五月已來到人間》五月已來到人間,花木都欣欣向榮,那薔薇色的云彩飄過蔚藍的天空。從高枝茂葉叢中傳來夜鶯的歌唱,在那綠苜蓿之中跳著白色的羔羊。
我不能唱,不能跳,病倒在芳草叢中;聽到遠處的音響,我做著莫名的夢。 《在我的淚水里面》在我的淚水里面, 有許多鮮花怒放, 而我的唉聲嘆氣, 變成夜鶯的合唱。
如果你愛我,姑娘, 我把花全部奉贈, 而且在你的窗前, 發出夜鶯的歌聲。
三、TheSeaHathItsPearls大海有她的珍珠求中英文內容海涅的詩
The Sea Hath Its PearlsHeinrich HeineThe sea hath its pearls,The heaven hath its * my heart,my heart,My heart hath its * are the sea,and the heaven,Yet greater is my heart;And fairer than pearls or starsFlashes and beams my * little,youngthful maiden,Come unto my great heart;My heart,and the sea and the heavenAre melting away with love!。
四、海涅的詩有哪些
抒情插曲(1822-1823)我把嘆息和苦痛,灌輸在這本書中,你要是把它打開,就露出我的隱衷。
2從我的眼淚里迸發出許多花朵,而我的嘆息變成了夜鶯之歌。愛人呵,如果你愛我,我將把花兒全部奉獻,而且在你的窗前將響起夜鶯的歌聲。
6把你的臉貼住我的臉,讓淚眼留在一起!把你的心貼住我的心,讓愛火燒在一起!等我們盈盈的淚珠,滴入這熊熊的火里,等我雙臂抱緊了你--我情愿殉情而死!8太空中的星辰,幾千年來毫無更動,它們彼此面面相覷,懷著愛情的悲痛。它們說著一種語言,十分豐富而美麗,可是任何語言學家,對這種語言都茫無所知。
我倒曾把它鉆研,而且銘記不忘;我所依據的文法就是我愛人的面龐。22我曾很久地占有你的心房,你已完全把它淡忘,你那甜蜜、虛偽而狹隘的心,比它更甜蜜而虛偽的真是難尋。
你把那愛情和煩惱遺忘,它們曾一同折磨過我的心房。我不知道,愛比苦是否更深?我只知道,這二者都深得駭人!35有一棵松樹孤單單在北國荒山上面。
它進入睡鄉;冰和雪給它裹上了白毯。它夢見一棵棕櫚,長在遙遠的東方,孤單單默然哀傷,在灼熱的巖壁上。
40親愛的美麗的情人,我總是不能忘記:我曾一度占有過你,你的心和你的身子。你那嬌柔而年輕的身子,我還想將它占有;那顆心盡可掩埋,我有自己的心已經足夠。
我要將我的心切開,拿一半吹進你的軀體,我要抱緊了你,我們的身心要合為一體。42無數舊時的幻影從墳墓里升起,好像我在你的身旁曾經度過的一些日子。
白天我像做夢一樣,跑遍了大街小巷;人們奇怪地看我,我是沉默而憂傷。夜晚的情調更佳,街道上空空無人;只有我和我身影,默默地逍遙閑行。
我漫步走過溪橋,腳步傳出了回音;月兒從云端透露,用殷勤的眼光致敬。我在你家門前立停,凝視著天空,凝視著你的窗戶--我的心兒悲痛。
我知道你常探出窗外向著下面窺視,看我立在月光之下,宛如一根柱子。54在你的面頰上是炎炎的夏天;在你的心兒里,是冰冷的冬天。
我最愛的人兒!這些都要改變。你臉上將是冬天,你心里將是夏天。
55兩人互相分離,總要握手惜別,開始哭泣流淚,然后不住嘆息。我們沒有哭泣,沒有唉聲嘆氣!直到分別以后,才流淚而嘆息。
61我在夢中哭了一陣,我夢見,你躺在墓里。我醒來,面孔上淚珠兒還流個不止。
我在夢中哭了一陣,我夢見,你把我丟棄。我醒來,哀哀地,我還大哭了多時。
我在夢中哭了一陣,我夢見,你沒有變心。我醒來,淚珠兒還像潮涌似地飛迸。
62我每夜在夢中和你相見,看見你對我情意綿綿,我不由得放聲大哭,跪倒在你的腳邊。你凄然地向我凝眸,輕搖著你金發的頭;像珍珠一樣的淚珠從你的眼中緩緩下流。
你悄悄地對我輕語,并且授給我一束柏枝。我醒來,不見柏枝,你的輕語我也忘記。
68愛人啊,自從你的眼光不再向我炯炯洞照,陰郁而濃密的黑暗,總圍繞在我的周遭。那美麗的愛情之星,已消滅了燦爛的光華,深淵在我的足下開口--太古之夜啊,請把我吞下!錢春綺 譯--------------------------------------------------------------------------------時事詩(1839-1856)6 秘密我們不嘆息,眼淚已干,我們常微笑,甚至笑出聲來!任何眼色,任何表情,決不把秘密泄漏出來。
它懷著沉默的痛苦躲在我們熱烈的靈魂深處:即使它在粗魯的心中喧嚷,嘴總是痙攣地緊緊閉住。你去問搖籃里的嬰兒,你去問墳墓里的死尸,也許他們會向你公布我經常對你保守的秘密。
11 人生航行一片歡笑和歌唱!太陽的光輝閃爍搖晃。波浪顛簸著快樂的輕舟。
我和知友們坐在艙中,情思悠悠。小船遭難,撞碎得無蹤無影,我的友人們又誰都不善泅泳,他們在祖國的海中化作波臣;暴風把我飄擲到塞納河濱。
我和一些新的朋友,登上一只新的客舟;異國的風波將我東飄西蕩——故國迢迢!我心憂傷!又是一片歌唱和歡笑——船板破碎,狂風怒號——天上沒有一顆星辰照耀——我心憂傷!故國迢迢!錢春綺 譯--------------------------------------------------------------------------------還鄉曲(1823-1824)1在我極端陰暗的生活里,曾閃爍過一個美麗的清姿;而今這清姿已經消失,我眼前盡是茫茫的黑夜。孩子們處在黑暗之中,常要覺得惴惴不安,他們總是高聲唱歌,以便把那恐怖驅散。
我這發狂的孩子,如今在黑暗之中唱歌;這歌兒雖不悅耳,卻驅散了我的憂愁。34你那百合花似的手指,我怎能再吻它一次,把它放在我的心上,讓我悄悄地哭死!你那紫羅蘭的明眸,日夜在我面前浮起,這可愛的碧色之謎,我弄不懂它的意義。
36他們倆互相悅慕,卻不愿互吐真情;他們露著敵意的樣子,情愿為愛情犧牲性命。最后他們彼此分離,只在夢中偶爾遇到;他們早已死去多時,自己還茫不知道。
46在我最近的歌里,要是還脫離不了那往日的凄涼音調,請你不要心焦!稍待,我這悲歌哀音就要成為人間絕響,從我康復的心中要涌出新春的歌唱。49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運的安排,嚴冬劫掠去的一切,新春會給你還來。
你還是那樣綽綽有余!世界還是那樣美麗多彩!我的心,只要你情之所鐘,你都可以盡量去愛!64我要把我一切的苦痛慣入一句單獨的話語,我把它交給了輕風,讓輕風載它而。
五、拜倫、海涅、普希金的詩有哪些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譯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侖戰爭。
海涅出生在萊茵河畔杜塞爾多夫一個破落的猶太商人家庭。1795年,拿破侖的軍隊曾開進萊茵河流域,對德國的封建制度進行了一些民主改革。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殘人”。法軍的這些改革,使備受歧視的猶太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從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
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和哲學,他聽過浪漫主義作家奧古斯特·威廉·施勒格爾和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的講課。海涅早在20歲時就開始了文學創作,他的早期詩作:《青春的苦惱》、《抒情插曲》、《還鄉集》、《北海集》等組詩,多以個人遭遇和愛情苦惱為主題,反映了封建專制下個性所受到的壓抑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苦惱。
1820年的冬季學期,他來到哥廷根大學,在那里,他參加了一個學生組織。然而,僅僅在1821年1月,他就被迫離開了學校和這個組織。
還是在哥廷根,海涅1825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我跟一些人一樣,在德國感到同樣的痛苦,說出那些最壞的苦痛,也就說出我的痛苦。”
(《每逢我在清晨》)這些詩句中所抒發的個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這些詩作于1827年收集出版時,題名為《詩歌集》。
它們表現了鮮明的浪漫主義風格,感情淳樸真摯,民歌色彩濃郁,受到廣大讀者歡迎,其中不少詩歌被作曲家譜上樂曲,在德國廣為流傳,是德國抒情詩中的上乘之作。 從1824年到1828年間,海涅游歷了祖國的許多地方,并到英國、意大利等國旅行。
由于他廣泛接觸社會,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理解,寫了四部散文旅行札記。 在第一部 《哈爾茨山游記》里, 海涅以幽默活潑的筆調描繪了20年代令人窒息的德國現狀,諷刺嘲笑了封建的反動統治者、陳腐的大學、庸俗的市儈、反動的民族主義者、消極的浪漫主義者;以濃郁的抒情筆調描繪了祖國壯麗的自然景色,同時又以深厚的同情,描繪了山區礦工的勞動生活。
在第二部《觀念——勒·格朗特文集》里,海涅描繪了法國軍隊進入故鄉的情景,刻畫了拿破侖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法國革命的向往和對德國封建統治的憎惡。 在第三部《從慕尼黑到熱那亞的旅行》等意大利游記里,描繪了意大利的風光和社會生活,揭露了貴族天主教的反動性,同時對貴族作家脫離現實的傾向進行了批判。
在第四部《英國片段》里,作家描繪了富豪的貴族和資產階級與勞動人民的尖銳對立,揭露了大資產階級的貪婪和掠奪。 這四部札記的主要傾向是抨擊德國的封建反動統治,期望德國能爆發一場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這四部旅行札記的創作表明,海涅在思想上已成長為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在藝術上,海涅已從青年時代對個人遭遇與感情的描寫,轉向對社會現實的探討,走向現實主義道路。
海涅晚年思想上的矛盾與懷疑突出的表現在他對共產主義的信念與理解上,他思想上的矛盾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正如列寧在紀念赫爾岑時所說,“是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革命性已在消亡,而社會主義無產階級的革命性尚未成熟這樣一個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代的產物和反映”。同時,也反映了海涅本身資產階級世界觀的局限。
1856年2月27日,海涅逝世。 全名: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
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倫敦,父母皆出自沒落貴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對此很敏感。
十歲時,拜倫家族的世襲爵位及產業(紐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為拜倫第六世勛爵。哈羅公學畢業后,1805-1808年在劍橋大學學文學及歷史,他是個不刻苦的學生,很少聽課,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歷史著作,同時也從事射擊、賭博、飲酒、打獵、游泳、拳擊等各種活動。
1809年3月,他作為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院,他出席議院和發言的次數不多,但這些發言都鮮明地表示了拜倫的自由主義的進步立場。 劍橋大學畢業。
曾任上議院議員。學生時代即深受啟蒙思想影響。
1809-1811年游歷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受各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斗爭鼓舞,創作《恰爾德·哈羅德游記》(child harold's pilgrimage, 1809-1918)。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羅德游記》《唐璜》(don juan, 1818-1823)等。
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們孤傲、狂熱、浪漫,卻充滿了反抗精神。
他們內心充滿了孤獨與苦悶,卻又蔑視群小。恰爾德·哈羅德是拜倫詩歌中第一個“拜倫式英雄”。
拜倫詩中最具有代表性、戰斗性,也是最輝煌的作品是他的長詩《唐璜》,詩中描繪了西班牙貴族子弟唐璜的游歷、戀愛及冒險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會中黑暗、丑惡、虛偽的一面,奏響了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爭的戰歌。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斗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并成為領導人之一。
從1809-1811,拜倫出國作東方的旅行,是為了。
六、海涅的詩五首
1.《抒情插曲》第10首 荷花心驚膽戰- 害怕烈日光輝, 低垂粉頸入夢- 靜待夜幕低垂。
她的情郎月亮- 傾瀉清光喚她, 花兒親熱地沖他- 揭去臉上的輕紗。 荷花盛開怒放- 默默仰望高處, 她哭得直顫香氣四溢- 因為愛情和相思之苦。
2.《抒情插曲》第33首 在北方有一顆松樹 孤獨地長在山坡上。 它進入夢鄉;冰和雪 給它裹上了白毯。
它夢見一棵棕櫚, 長在遙遠的東方, 孤單單默然哀傷, 在灼熱的巖壁上。 3.《抒情插曲》第44首 我曾經愛過你,現在依然愛你! 要是天崩地陷,宇宙傾圮, 我的愛情的熊熊烈焰- 卻從它的廢墟瓦礫冉冉升起 4.《獻給我的母親B.海涅》第2首 我從前癡心妄想,離你而去, 我想走遍整個的大千世界, 想看看,我是否能尋找到愛, 以便讓我親切地將愛摟住。
我尋找著愛,走過大街小路。 在每戶人家門前伸出手來, 向人乞求一點點愛的施舍, 卻受到嘲笑,只得到冷酷的憎惡。
我總是到處瞎跑,總是在尋找, 可見,卻始終沒有將愛找到。 終于抑郁而憂傷,回轉家來。
那時,卻見你迎面向我走近, 唉,往你眼中浮現出的至情, 正是我找了許久的甜蜜的愛。 5.《新春集》第1首 奇妙的五月天, 百花破蕾開放, 愛情此時此刻- 在我心頭滋長。
奇妙的五月天, 百鳥鳴囀歌唱, 我在此時此刻- 向她吐露衷腸。 擴展資料: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1],德國著名抒情詩人和散文家,被稱為“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后一位代表”。
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國萊茵河畔杜塞爾多夫一個猶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侖戰爭。
學過金融和法律。 1795年,拿破侖的軍隊曾開進萊茵河流域,對德國的封建制度進行了一些民主改革。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殘人”。法軍的這些改革,使備受歧視的猶太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從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
1821年開始發表詩作,以4卷《游記》(1826-27,1830-31)和《歌集》(1827)而聞名文壇。1825年為取得德國公民權而皈依基督教,但因此疏遠了自己的猶太民族。
而他的革命思想又使他在德國無法找到工作。1830年革命后自愿流亡巴黎,從詩歌寫作轉向政治活動,成為國家民主運動的領導人,同時對法國和德國文化有許多評述。
詩人以平常的詞匯,普通的語句構造出思想深刻、生動優美的詩篇。在德國文學中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的不乏其人,但像海涅那樣將二者完美地統一起來,而又沒有讓詩歌負擔哲學的沉重的,卻不多見。
七、海涅的詩中文
我在心底哭泣,
眼前的情景,
令我想起告別戀情時的那一幕。
和你分手是命運,
我知道不久之后你就會死了。
我離開時是夏天,
但你卻已是枯萎的森林了。
森林的樹梢在夕陽照耀之下,
微微的顫動著,
這是即將告別的夏日陽光,
在森林中留下的最后之吻
出自
亨利希·海涅 Heinrich Heine詩集《逝去的夏》。
頌歌
[德]海涅
我是劍,我是火焰。
黑暗里我照耀著你們,
戰斗開始時,
我奮勇當先
走在隊伍的最前列。
我周圍倒著
我的戰友的尸體,
可是我們得到了勝利。
我們得到了勝利,
可是周圍倒著
我的戰友的尸體。
在歡呼勝利的凱歌里
響著追悼會嚴肅的歌聲。
但我們沒有時間歡樂,
也沒有時間哀悼。
喇叭重新吹起,
又開始新的戰斗。
我是劍,我是火焰。
找不到更短的了
八、找十句海涅的詩句
我又走上從前的舊路,
那非常熟悉的胡同;
我走過我戀人的家門,
卻已是人去樓空。
街道盡是那樣狹窄!
石子路令人難忍!
房子像倒到我的頭上!
我盡力拔足飛奔!
*
(五月已來到人間>
五月已來到人間,
花木都欣欣向榮,
那薔薇色的云彩
飄過蔚藍的天空。
從高枝茂葉叢中
傳來夜鶯的歌唱,
在那綠苜蓿之中
跳著白色的羔羊。
我不能唱,不能跳,
病倒在芳草叢中;
聽到遠處的音響,
我做著莫名的夢。
在我的淚水里面,
有許多鮮花怒放,
而我的唉聲嘆氣,
變成夜鶯的合唱。
如果你愛我,姑娘,
我把花全部奉贈,
而且在你的窗前,
發出夜鶯的歌聲。
九、海涅的主要詩歌作品有哪些
海涅,德國詩人。
1797年出生于杜塞爾多夫一個猶太商人家庭,1815年在法蘭克福學習經商。第二年到漢堡,在叔父所羅門的資助下開商店。
1817年在漢堡一家刊物上發表了處女詩作。1819年經商失敗后,在叔父資助下進波恩大學和格丁根大學攻讀法律,后轉入柏林大學,最后仍在格丁根大學完成大學學業。
1821年出版了《詩集》,此后接連發表了許多詩作。為了獲得一張歐洲文化的入場券,在1825年接受基督教洗禮,同年獲法學博士學位。
1827年將已發表的詩作稍加整理,結集出版第一部詩歌總集《詩歌集》,其中包括《青春的煩惱》、《哈爾茨山游記插曲》、《抒情插曲》、《還鄉曲》和《北海》。 1830年海涅在黑爾戈蘭島溫泉浴場療養時,聽到法國七月革命的消息,歡欣鼓舞,渴望到巴黎去“呼吸新鮮空氣”。
1831年5月到巴黎,開始了他生活中的新階段。在巴黎他密切注視著革命的發展,關心自己祖國的狀況,為德國報紙寫了大量通訊和政治評論,集為《法蘭西狀況》一書出版。
同時還在法國報刊上撰文介紹德國文化和宗教,出版《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歷史》和《論浪漫派》兩本學術著作。 1843年10月海浬從巴黎啟程回國,12月中旬返回巴黎后不久,就結識了馬克思,兩人交往密切,成了終生不渝的浄友。
海浬最出色的政治抒情詩就是在與馬克 思交往的時期創作的,如《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西里西亞織工之歌》、諷 刺詩《路德維希國王贊》、《新亞歷山大》、《中國皇帝》和《教義》等。 1844年 海涅的第二部詩歌總集《新詩集》出版,集中收進了 19世紀30年代以后的創作。
詩人的后半生一直為病魔所纏。早在19世紀30年代,海浬便出現了癱瘓癥的 征兆,40年代中期健康狀況嚴重惡化,癱瘓逐漸向全身蔓延,左眼失明。
1848年法 國二月革命時,他的身體幾乎垮了,此后便在他稱之為“褥墊墓穴”的病榻上躺了 8年。 在妻子瑪蒂黛的精心照護下,詩人表現了非凡的毅力,以口授的方式,創作 了第三部詩歌總集《羅曼采羅》,還從19世紀40年代為《奧格斯堡總匯報》撰寫的 通訊中精選了一本《盧苔齊亞》。
直到逝世前,他還創作了最后一首詩《受難之 歌》。 海浬一方面稱自己為“人類解放斗爭中的一名勇敢的戰士”,他要唱“一支新 的歌”,要“在地上建立起天堂”,預見了共產主義最終將取得勝利,同時又對共 產主義滿懷恐懼,擔心它會毀壞藝術,破壞他心愛的東西。
海涅思想上的這種矛盾 表現了他作為一位革命民主主義詩人在世界觀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