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武雙全的詞語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文武雙全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圣神文武 稱頌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詞。
文武差事 喻明劫暗偷。
文武兼備 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文武兼全”。
文武全才 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的人才。
二、描寫文武雙全的四字詞語
【兼資文武】:兼:兼有;資:才能。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形容文武雙全。
【能文善武】:能:能夠,信任。指人文武雙全。
【文通武達】:以文學通登顯貴,以武略位居達官。指不管學文學武,只要為國出力,就都有前途。也形容文武雙全的人。
【文武皇皇】:皇皇:非常顯赫的樣子。形容文武雙全,非常顯赫。
【文武兼備】: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文武兼全”。
【文武兼濟】: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指文武雙全。
【文武兼全】: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指文武雙全。
三、多才多藝的句子
百巧百能 多面手 魯班在世 匠心獨運 巧奪天工 方員可施 文武全才 八斗之才 辯才無礙 不櫛進士 才貌雙全 才氣過人 藏龍臥虎 滄海遺珠 出將入相 出類拔萃 出口成章 踔絕之能 大才盤盤 德才兼備 登高能賦 棟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藝 風流才子 風華絕代 鳳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國士無雙 和氏之璧 鶴鳴九皋 后起之秀 錦心繡腸 金聲玉振 金玉滿堂 看殺衛玠 經天緯地 麟風龜龍 靈蛇之珠 夢筆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測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東箭 能事畢矣 能者多勞 牛刀小試 女中堯舜 旁求俊彥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懷玉 千里之足 強將手下無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頭六臂 掃眉才子 珊瑚在網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質英才 騰蛟起鳳 文武雙全 文不加點 五言長城 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賢良方正 新硎初試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藥籠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戲三昧 一技之長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馬可待 有腳書櫥 隱若敵國 玉堂金馬 困任授官 真才實學 直諒多聞 智勇雙全 著手成春 卓爾不群 左宜右有。
四、形容文武雙全的成語有哪些
文武全才 【拼音】:wén wǔ quán cái 【解釋】: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的人才。
【出處】:《舊五代史·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后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示例】:那是難得的一位~啦。
★郭沫若《孔雀膽》第一幕 【近義詞】:文武雙全、能文能武 【反義詞】:一無所能、有勇無謀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能文能武 能文能武 【拼音】:néng wén néng wǔ 【解釋】:既有文才,又通武藝。現常指既能動筆又有實際工作能力。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則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示例】: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爺們都是~,出力報效,所到之處,早已消滅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七回 【近義詞】:文武雙全、能文善武 【反義詞】:不文不武 【歇后語】:被窩里放屁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人文武雙全 能文善武 【拼音】:néng wén shàn wǔ 【解釋】:能:能夠,信任。指人文武雙全。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憑著我能文善武才人敵,俺父親將我來許。” 【示例】:爭羨道,~的小郎君。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7卷 【近義詞】:能文能武 【反義詞】:不文不武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人文武雙全文武雙全 【拼音】:wén wǔ shuāng quán 【解釋】: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出處】:《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示例】:此人姓姜,名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智勇足備,真當世之英杰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 【近義詞】:文武全才、能文能武 【反義詞】:不文不武 【歇后語】:孔夫子掛腰刀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能文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