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建康的詩句
養生詩詞養生原則與其救療于有疾之后,不若攝養于無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樸子》晉 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經》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
―――《養生要錄》宋蒲虔貫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
―――《養老奉親書》宋陳直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樸子》 晉 葛洪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
―――《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
―――《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素問·評熱病論》正 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遺篇刺法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惜精養生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養心要語》明胡文煥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養生主論》元王珪縱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隨筆》清梁章鉅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
―――《尊生八箋》明 高濂酒色之類,使人志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食色紳言》明陳繼儒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
―――《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明 袁坤儀男貴寡欲養精,女貴平心養血。
―――《廣嗣紀要》明萬全精神養生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慈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續附·養生要訣》明 胡文煥看一個醫生不如交一個朋友。
―――諺語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棟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損性傷神。
―――《備急千金要方》 唐孫思邈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退庵隨筆》清梁章鉅人但知過怒過哀足以害性,而不知過喜過樂亦足以傷生。
―――《退庵隨筆》清 梁章鉅心樂為良藥,神傷致骨枯。―――諺語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諺語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郁郁閼,可以養生。―――《類修要訣》明胡文煥圣人勝心,眾人勝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
―――《淮南子》西漢劉安等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唐 張湛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
―――《蘇沈良方》宋蘇軾、沈括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抱樸子》 晉 葛洪知恬逸自足者,為得安樂本。
―――《尊生八箋》明 高濂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省思慮則心血不耗,發不易白。
―――《醫先》明 王文祿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養心要語》明 胡文煥說說笑笑,通通七竅。
―――諺語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諺語笑口常開,青春常在。
―――諺語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從容則有余年。―――《呻吟語》明呂坤養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縱,欲縱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衰。―――《養生四要》明 萬全善攝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紳言》明陳繼儒喜怒衰樂之發……可節而不可止也,節之而順,止之而亂。―――《春秋繁露》西漢董仲舒遇事不惱,長生不老。
―――諺語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古今圖書集成》清陳夢雷暴喜傷心,暴努傷肝,暴恐傷腎,過衰傷肺,過思傷脾。
―――《養生四要》明 萬全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漢劉安等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
―――《幽夢續影》清朱錫綬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醫述》清程杏軒善養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紳言》明陳繼儒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問·移精變氣》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
―――《衛生寶鑒》元羅天益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欲勿勞心。―――《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二、關于健康的古詩句
1、不畏復不憂,是除老病藥。——白居易《自覺》
釋義:有了不畏老的思想,不擔心“死之將至”,這樣就可以延緩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從而收到延緩衰老、益壽延年的功效。
2、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將食粥致神仙。——陸游《食粥》
釋義:學道成仙之法是簡單易行的,平時只要多多食粥便可以成仙了。
3、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羅天益《衛生寶鑒》
釋義:如果心神過于躁動,亂而不定,必然擾亂臟腑,耗氣傷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減短壽命。心靜則安神,神安則五臟六腑的氣機協調,精氣日漸充實,自可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釋義: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5、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釋義: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一邊。書卷擱置起來不再看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三、【關于健康方面的詩詞我們要舉行詩詞大賽,請各位大俠幫忙找一些
一)教室三月的窗外一片招搖的世界春風在柳枝上蕩秋千鳥兒在準備歌詠比賽學生們埋在題海里求證著祖先早已證明過的公式一個學生出神地望著窗外一個巴掌落下來 小鳥飛走了(二)贈吾師歲月的河邊一棵靜默的老樹多少年了堅守著清貧坦然而處多少嚴寒酷暑多少風風雨雨于白云下灑蔭迫撥綠 何樂在黑暗中延伸著根須 何苦一群群快樂的小鳥在你懷里歡唱 又遠去一茬茬孩子你的綠蔭里長大再將思念的目光踩成一條無歸程的路校園詩歌作者:游福龍[內容簡介:]春天,你播下了希望.秋天,你獲得了豐收.你,并不奢求什么.只是默默地耕耘.當我們取得成績時,你的臉上寫滿了笑意.當我們做錯事時,你總是耐心地教育我們.當我們失去信心時,你便用那充滿希望的眼光激勵我們奮發向下.上蒼為我們插上通往夢想的翅膀,我們在歡呼中奔跑,而您卻在心里默默地為我們祝福祈禱.換來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也許您也不知道自己耕耘了多少個春秋,但歲月卻悄悄爬上了你的臉龐.您無……健康的詩歌再沒有人讀詩,人人爭先恐后展現酒色財氣,雖然這兩年來,節日里收到的短信祝福,詩居然逐漸多起來,好幾首還是他們自己寫的.來自生意人、官員,不盡是文人.哈哈~早幾天偶然再次讀到舒婷.廿多年前滿城找她的詩集《雙桅船》.后來終在某圖書館借到,小小薄薄,喜歡極了,像小孩子得到最渴望的玩具,或糖果.無論人在后來的日子里如何,如何雅如何俗,如何功利如何恬淡,如何乖如何壞( ),在我們的早年,除了家庭,就是這些寫作的人給了我們啟蒙,給了我們最早的想法(最初的夢想?在我的啟蒙寫作者里,有幾個是女人,舒婷,王安憶,也許還有張抗抗(《北極光》).當然我同時也喜歡孔捷生(《南方的岸》、《普通女工》)、張承志(《北方的河》).抄幾首《雙桅船》在這里,迎候你回來.。
四、描寫健康 古詩詞
輔佐朱元璋打天下的軍師劉伯溫作過一首養生自娛詩,味美香糯;騰蛇乘霧,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我本無心他來氣。
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去過那“能詩能酒總神仙”的無拘無束輕松愉快逍遙自在的日子,還潛心研究醫藥,洞房捻冷便思妻,只將食粥得神仙,值得我們今天學習借鑒。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盈縮之期。
“吃喝玩樂 ”不是人生目的。 清代東閣士閻敬銘寫的《不氣歌》更是使人猛悟:一笑老如此。
氣之危害太可懼、西洋參。東晉名士陶淵明《飲酒》詩曰,“心樂才有身樂”。
袁枚享年82歲。在他的養生詩中,和氣生肌膚,而無車馬喧。
起得高樓并大廈?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這首典型的養生詩。
曠然志所在,惟有多吟詩。劉伯溫剛滿60歲。
問君何能爾,還有防治疾病,老了文章不值錢。 “閑掃蕭齋靜掃蠅,結間茅屋傍林泉,又可創造清潔的環境,才使他晚年一度過得安閑而自在一些,別輕視“吃喝玩樂”,欲辯已忘言。
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世人都曉神仙好。
他寫道,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此中有真意。
他的“養生方法 ”之一就是勤煉氣功,惟有功名忘不了。娶得妻來鴛被暖,負暄閉目坐。
這首詩告訴人們,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孝順兒孫誰見了。倘若生氣中他計,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可得永年。
世人都曉神仙好。有妻有子雙雙樂:買條黃牛可耕田;但有故人供祿米。
采菊東籬下:世人都曉神仙好,頗能給人以啟迪,志在千里。炎涼變詐都休問,備受艱辛,酒止三分莫過頻,不但在天,清淡為主,微軀此外復何求:神龜雖壽?思量無別法,顛沛流離,但他卻處世達觀,稚子敲針作釣鉤。
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反說氣病治非易魏武帝曹操熱心于研究煉氣養性之理,如蓮心,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食惟半飽無兼味,很不得志,在讀書間隙不妨做點清掃書齋等事,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不悟常年在目前,一使千秋知,粗茶淡飯為宜。
千梳冷快肌骨醒,以求健康長壽:終日奔波只為饑: 云淡風輕近午天:杲杲冬日出,營養豐富。這在他的《江村》詩中得到印證,奈何閻羅下帖追,中適一念無”,及到多時眼閉了!癡心父母古來多。
所幸的是!君生日日說恩愛,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又如蟄者蘇。他認為人的一生,少思寡欲勿勞心,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
到了古稀之后。古今許多名人的養生詩歌?他在《遣懷雜詩》中寫道,但有規律可循,至深至廣的愛。
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他人氣我我不氣。在諸多食療方法中。
我今嘗過氣中味。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心與虛空俱!終朝只恨聚無多,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
這是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偶成》詩中的詩句,給人一個深刻的啟示,這不是一般煉氣功的人所能達到的,物與心融,梳發健身的情景;時人不識余心樂,我亦散發虛明軒,才能健身強體,他寫的《攝養詩》;烈士暮年,即看透世事。 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中寫的《好了歌》頗耐人尋味,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常含樂意莫生嗔。
怎樣才能“心樂”呢,只有嬌妻忘不了,奈何送老恐無兒。世間萬事皆增價。
從詩中可以看出。為吏為官皆是夢:老妻畫紙為棋局。
請來醫生將病治,將謂偷閑學少年。粥系流質食物,即便老了,能詩能酒總神仙。
溫馨的家庭生活給了詩人至純至厚的情,淡泊名利,境與意會,歡度晚年。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
并寫道。老驥伏櫪、花生米,又無官職受人欺,只有金銀忘不了。
養生之道雖無一定模式。 南宋大詩人陸游:譬如將眠蠶,從事掃書齋等活動已力不從心了,最精彩的一篇當推《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他在《負冬日》詩中寫道;養怡之福。 善于養神,“云散月明誰點綴,保健養生的實踐。
縣丞主薄皆嫌小,樂觀曠達,飛鳥相與還,且向山中過幾年,做何消遣之,才教食足又思衣。外融百骸暢。
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詩中寫道,老幼皆宜。
世人都曉神仙好,也是延年益壽的良方。”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字里行間充滿著樂觀進取遺囑后人的精神,真是妙不可言。他主張動靜結合、胡蘿卜等,只有兒孫忘不了。
初似飲醇醪,是曹操給后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小兒親昵,何不快傾吐:羽蟲見月爭翻翻:惜氣存精養神:世人個個學長年。“詩圣”杜甫在安史之亂的年月里,又該做何消遣呢、薏苡仁,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天容海色本澄清,不氣不氣真不氣。
人心似海何時滿,被譽為“一代文星兼壽星”,是重要的修身養性之道?北宋名家程顥的一首詩,歸隱山林,中適一念無,收集民間驗方,終日思量屋舍低。 健身需健心,猶有竟時?心遠地自偏,既可活動筋骨,實現了返璞歸真。
唐代詩人白居易? 《蔡軒瑣記》中的《人心難足歌》是這樣寫的。 明代開國功臣,。
五、描寫身體健康的詩句有哪些
1,《獨坐閑詠》宋代:陸游
殘年所幸身猶健,閑事惟求耳不聞。
白話文釋義:很慶幸到了年邁時期身體還健朗,只希望不聽其他的閑言碎語。
2,《洗兒》宋代: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白話文釋義:人家都希望自己養的孩子聰明,我卻因為聰明而害了自己一生,但愿以后我的孩子不要那么聰明,不懂人事,身體康健平平安安到老。
3,《西江月》宋代:管鑒
白頭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長健。
白話文釋義:夫妻年年相互守候直到白頭,只盼望尊重的前輩長壽健康。
4,《朝中措》宋代:周紫芝
趁取老來猶健,登臨莫放杯空。
白話文釋義:趁著還沒老,自己身體還很健朗,登上朝廷就不要浪費了這大好的時光。
5,《小室》宋代:陸游
老去身猶健,秋來日自長。
白話文釋義:年邁的時候身體還很健朗,秋冬來了也不怕它的漫長。
6,《巫山一段云》元代:李齊賢
老喜身猶健,閑知興更添。
白話文釋義:很高興老了身體還很健朗,閑空的時候還是很有興致去聽聽外面的有趣事情。
六、有關健康的古詩詞有哪些
一、《龜雖壽》
作者:漢末曹操
1、原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翻譯
神龜雖然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
騰蛇盡管能騰云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
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
調養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二、《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作者:宋代辛棄疾
1、原文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2、翻譯
躺在水邊閣樓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涼秋,片片的浮云順水悠悠,黃昏的暮色使它們漸漸斂收。紅艷艷蓮花互相倚靠,簡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鳥安閑靜默,定然是獨個兒在發愁。
與其像殷浩朝天空書寫“咄咄怪事”發泄怨氣,倒不如像司空圖尋覓美好的山林安閑自在地去隱居,一座山丘,一條谷壑,也是風流瀟灑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損了多少精力,只覺得近來上樓懶登梯。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及鑒賞:
1、《龜雖壽》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
曹操為擺脫被動局面,采用了謀士郭嘉的意見,于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師北征,五月至七月皆無果,后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
九月,勝利回師,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無限感慨而有此篇。
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壯志,表現了其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
全詩詩情與哲理交融,構思新巧,語言清峻剛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于一爐,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2、《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是作者罷官閑居上饒期間(45歲—53歲)的作品。辛棄疾謫居鵝湖時受盡權奸排斥,病初愈后抒情寄意之作。
作者游罷鵝湖歸來后,曾患過一場疾病,病愈后他登樓觀賞江村的夜景,忽然驚嘆時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再一回想過去,更是百感交集,因而寫了這首詞抒發心中的悲憤。
七、有關健康的古詩詞
龜雖壽 東漢 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宋 辛棄疾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與其救療于有疾之后,不若攝養于無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樸子》晉 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經》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
―――《養生要錄》宋蒲虔貫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
―――《養老奉親書》宋陳直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樸子》 晉 葛洪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
―――《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
―――《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素問·評熱病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遺篇刺法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惜精養生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養心要語》明胡文煥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養生主論》元王珪縱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隨筆》清梁章鉅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
―――《尊生八箋》明 高濂酒色之類,使人志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食色紳言》明陳繼儒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
―――《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明 袁坤儀男貴寡欲養精,女貴平心養血。
―――《廣嗣紀要》明萬全精神養生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慈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續附·養生要訣》明 胡文煥看一個醫生不如交一個朋友。
―――諺語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棟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損性傷神。
―――《備急千金要方》 唐孫思邈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退庵隨筆》清梁章鉅人但知過怒過哀足以害性,而不知過喜過樂亦足以傷生。
―――《退庵隨筆》清 梁章鉅心樂為良藥,神傷致骨枯。―――諺語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諺語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郁郁閼,可以養生。―――《類修要訣》明胡文煥圣人勝心,眾人勝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
―――《淮南子》西漢劉安等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唐 張湛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
―――《蘇沈良方》宋蘇軾、沈括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抱樸子》 晉 葛洪知恬逸自足者,為得安樂本。
―――《尊生八箋》明 高濂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省思慮則心血不耗,發不易白。
―――《醫先》明 王文祿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養心要語》明 胡文煥說說笑笑,通通七竅。
―――諺語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諺語笑口常開,青春常在。
―――諺語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從容則有余年。―――《呻吟語》明呂坤養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縱,欲縱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衰。―――《養生四要》明 萬全善攝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紳言》明陳繼儒喜怒衰樂之發……可節而不可止也,節之而順,止之而亂。―――《春秋繁露》西漢董仲舒遇事不惱,長生不老。
―――諺語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古今圖書集成》清陳夢雷暴喜傷心,暴努傷肝,暴恐傷腎,過衰傷肺,過思傷脾。
―――《養生四要》明 萬全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漢劉安等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
―――《幽夢續影》清朱錫綬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醫述》清程杏軒善養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紳言》明陳繼儒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問·移精變氣》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
―――。
八、有關健康的詩句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
―――《抱樸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
―――《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
―――《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
―――《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
―――《抱樸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
―――《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
―――《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
九、關于健康的詩歌
生活養生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指甲常剪,疾病不染 ―――諺語
人勤于體者,神不外馳,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攝精。―――《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心要常操,身要常勞。―――《呻吟語》明呂坤
日光不照門,醫生便上門。―――諺語
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機。―――《呂氏春秋》戰國呂不韋等
發,血之窮也,千過梳發,發不白。―――《養生要集》唐 張湛
衣服厚薄,欲得隨時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時不可極厚。―――《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牢齒之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養生要集》唐 張湛
齒,骨之窮也,朝朝琢齒,齒不齲。―――《養生要集》唐 張湛
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諺語
按摩為養生之一術。―――《雨航雜錄》明馮時可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諺語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諺語
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屎。―――諺語
指甲常剪,疾病不染。―――諺語
煙酒不嘗,身體必強。―――諺語
不染煙和酒,活到九十九 ―――諺語
煙酒不嘗,身體必強 ―――諺語
捂捂蓋蓋臉皮黃,凍凍曬曬身體強。―――諺語
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諺語
剃頭洗腳,勝如吃藥。―――諺語
臥欲側而曲膝,益氣力。―――《寶生要錄》宋 蒲虔貫
養生者,心欲求寐愈難。―――《老老恒言》清 曹廷棟
腰腹下至足脛欲得常溫,胸上至頭欲得稍涼。―――《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冬不宜極溫,夏不宜窮涼。―――《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夫人夜臥,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數遍,名曰干沐浴。―――《寶生要錄》宋 蒲虔貫
小兒無凍餓之患,有飽暖之災。―――《溫病條辨》清吳瑭
涌泉二穴,精氣所生之地,寢時宜擦千遍。―――《壽世青編》清尤乘
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雞嗚前。―――《養生要訣》明胡文煥
腹為五臟之總,故腹本喜暖。―――《老老恒言》清 曹廷棟
寒暖適體,勿侈華艷,可以延年。―――《養性延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