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楊萬里憫農的解釋急,在21日之前我要的是整首詩的意思.
憫農 【楊萬里】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饑度殘歲不堪歲里閏添長《注釋》(1)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廣大.(2) 蕎麥:蕎麥,植物名,種子磨粉可制餅或面,亦食糧的一種.(3) 空花:佛家語,亦作「空華」.病眼看每見虛空中有華,而實無華,故謂之空華.這里不一定是用佛家語,但意可通,是指無實之花.(4) 已分:早就料知.(5) 閏:即閏年,此年有閏月.《賞析》詩人把筆觸伸向廣大的現實社會層面,去關心眾生的生存問題,包括他們在生活上所遭受到的困頓以及諸種社會病態現象,這種從自我理念所投射出去的詩創作形態,在宋代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單以錢鐘書所著的《宋詩選注》來看,梅堯臣的〈田家〉、〈陶者〉、〈田家語〉,文同的〈織婦怨〉、王安石的〈河北民〉、陳師道的〈田家〉、李綱的〈病牛〉、劉宰的〈野犬行〉等等都是.悲憫眾生的苦難是詩人的一種道德使命,在楊萬里的詩中,常表現出這樣的情懷,彷佛也是己饑己溺.當然他所悲憫的對象不見得會讀到他的詩,但詩人或者其他的知識份子總有讀到的,若果執政者也懂得白居易所說的「欲開壅蔽達人情,先向詩歌求諷刺」,那麼可能就會采取適當的措施來處理問題,說不定就能解生民於倒懸呢.〈憫農〉寫的是農人因雨水不足、寒霜早降,以至於收成太差,忍著饑餓度日如年,偏偏又遇著閏年,苦難的歲月感覺上更加的漫長了.沒有寫的當然很多,譬如說租稅問題就是非常令人頭痛的事.前面二句扣住詩題,稻、麥皆是農人賴以生活生存之物,喜怨哀樂都由它引發,如今它們一是「不多黃」(結實不多),一是「空花」,原因是「不雨」和「早著霜」.看到這種情況,農人已能預知,今年一家大小必得忍受著饑餓度過「殘歲」,既已看天吃飯,而老天偏不給飯吃,只得認命了.這已是難忍,又碰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歲也就「添長」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詩人寫出農人的痛苦而寄予同情,為宋代甚至於古代的農民生活的某一層面寫下了證言.。
二、楊萬里的憫農詩意
1、詩意
這首詩用層層迭加的手法,步步推進,揭示農民的苦難,作者悲憫同情的意緒浸透于字里行間,使作品字字血,聲聲淚,扣動讀者的心弦。
2、原文
憫農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3、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太常博士,太子侍讀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他主張抗金,屢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權相韓侂胄,罷官家居十五年,憂憤而死。他是“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其詩通俗明暢,清新活潑,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是當時詩風轉變的關鍵人物。他長期生活在農村,對民間疾苦和農家風俗有深刻了解,其詩作多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有同情農民之作。他一生作詩二萬多首,是我國古代作詩最多的作家。有《誠齋集》。
三、憫農楊萬里古詩
這首詩的字面意思是: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
農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這首詩揭示了農民的悲慘遭遇。
詩首句言稻谷因旱災欠收,次句言蕎麥因霜凍絕收,勤苦一年,連遭災害侵襲,心境凄慘可想而知。三句是一個頓宕,說已做好心理準備忍受長年的饑荒,四句又是一個轉折,閏月使時光愈覺難熬,先說準備忍,再說實不堪忍,將農民的悲苦無助描寫到極致。
這首詩用層層迭加的手法,步步推進,揭示農民的苦難,作者悲憫同情的意緒浸透于字里行間,使作品字字血,聲聲淚,扣動讀者的心弦。
四、憫農(宋)楊萬里的詩意
1、這首詩用層層迭加的手法,步步推進,揭示農民的苦難,作者悲憫同情的意緒浸透于字里行間,使作品字字血,聲聲淚,扣動讀者的心弦。
表達了詩人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之情。 2、《憫農》楊萬里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3、譯文 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
農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4、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太常博士,太子侍讀等。
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他主張抗金,屢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權相韓侂胄,罷官家居十五年,憂憤而死。
他是“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其詩通俗明暢,清新活潑,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是當時詩風轉變的關鍵人物。他長期生活在農村,對民間疾苦和農家風俗有深刻了解,其詩作多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有同情農民之作。
他一生作詩二萬多首,是我國古代作詩最多的作家。有《誠齋集》。
五、古詩 (宋)楊萬里 憫農 注音
〈憫農〉寫的是農人因雨水不足、寒霜早降,以至於收成太差,忍著饑餓度日如年,偏偏又遇著閏年,苦難的歲月感覺上更加的漫長了。
沒有寫的當然很多,譬如說租稅問題就是非常令人頭痛的事。 前面二句扣住詩題,稻、麥皆是農人賴以生活生存之物,喜怨哀樂都由它引發,如今它們一是「不多黃」(結實不多),一是「空花」,原因是「不雨」和「早著霜」。
看到這種情況,農人已能預知,今年一家大小必得忍受著饑餓度過「殘歲」,既已看天吃飯,而老天偏不給飯吃,只得認命了。這已是難忍,又碰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歲也就「添長」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詩人寫出農人的痛苦而寄予同情,為宋代甚至於古代的農民生活的某一層面寫下了證言。
六、憫農(宋)楊萬里的詩意
1、這首詩用層層迭加的手法,步步推進,揭示農民的苦難,作者悲憫同情的意緒浸透于字里行間,使作品字字血,聲聲淚,扣動讀者的心弦。表達了詩人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之情。
2、《憫農》楊萬里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3、譯文
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農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4、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太常博士,太子侍讀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他主張抗金,屢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權相韓侂胄,罷官家居十五年,憂憤而死。他是“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其詩通俗明暢,清新活潑,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是當時詩風轉變的關鍵人物。他長期生活在農村,對民間疾苦和農家風俗有深刻了解,其詩作多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有同情農民之作。他一生作詩二萬多首,是我國古代作詩最多的作家。有《誠齋集》。
七、楊萬里的憫農詩意
1、詩意 這首詩用層層迭加的手法,步步推進,揭示農民的苦難,作者悲憫同情的意緒浸透于字里行間,使作品字字血,聲聲淚,扣動讀者的心弦。
2、原文 憫農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3、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
孝宗初,知奉新縣,歷太常博士,太子侍讀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
他主張抗金,屢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權相韓侂胄,罷官家居十五年,憂憤而死。他是“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其詩通俗明暢,清新活潑,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是當時詩風轉變的關鍵人物。
他長期生活在農村,對民間疾苦和農家風俗有深刻了解,其詩作多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有同情農民之作。他一生作詩二萬多首,是我國古代作詩最多的作家。
有《誠齋集》。